本報訊 (記者 王茗 段文) 昨日,師大附中附工補習班理二班的80餘位同學經歷了一件讓他們終身難忘的事。
事件:老教師垃圾桶中揀餅
昨天早晨,同學們正在上自習時,他們的班主任張老師向往常一樣走進教室進行例行檢查。張老師突然發現教室門口的垃圾桶里扔了半個用塑料袋包着的餅子,他立即將餅子揀起來問道:“這是誰扔的?你們沒經歷過困難日子,不知道糧食的可貴。”當張老師的問話沒人回答后,張老師做出一個讓全班同學震驚的舉動,他說:“你們沒人承認那我就吃了”。然後,張老師就要將餅子放進口中。就在這時,那位扔餅子的同學站出來,並衝上講台阻止老師。一位在場的同學告訴記者:“張老師和那位同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一人一半將餅子吃了。”
反應:學生感動哭泣
昨日下午,記者趁下課的間隙採訪了事發班級的同學,學生們向記者講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一位學生一連用很負責、很認真、很敬業來表示對張老師的看法。她說,張老師已60多歲了,曾擔任過師大附中的教導主任,做事很仔細;但張老師也很幽默,經常和同學們開玩笑,像爺爺一樣和藹可親。記者隨後讓班裡的同學將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寫出來。一些同學在寫感受時低聲哭泣,他們大多以“震撼”、“沉重”、“影響一生”來形容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
同事:以身作則的好老師
學校的其他老師談起張老師時也讚不絕口,他們說,張老師是一個平易近人、以身作則的好老師。他班裡的學生集體感強,而且高考成績經常名列學校前茅。
開熱線:徵集校園節儉好現象
本報從今日起開通熱線電話8119000,向您徵集校園10大校園節儉好現象。
張老師為什麼會做出這樣一個驚人的舉動?昨日下午,記者見到了正在上課的張老師,在得知記者來意后,他連連搖頭說:“這不是什麼大事,沒什麼,沒什麼。”他說自己是1960年參加工作的,當時正是全國困難時期,所以知道糧食的可貴。他說早上的事發生后,他告訴學生要懂得七個字:做人、求知、上大學。首先做人是最主要的,其次是求知,短期目標是上大學。
老師初衷言傳身教讓學生節儉
以下是記者與張老師的對話實錄:
記者:張老師,您做出這樣一件讓人驚訝的舉動是為了什麼?
張老師:這對我來說沒什麼。我只想通過自己的這種做法教育學生學會節儉。
記者:您批評您的學生了嗎?
張老師:我當了一輩子老師,教了一輩子學生,最離不開學生,這個學生當時就認錯了,只要他認識到錯誤就行了。
記者:您的這一舉動達到預期目的了嗎?
張老師:達到了,從他們給你們打電話就可以看出這件事感動了他們,而且那個學生對我說了對不起,這就說明這件事對他們還是很有影響的,我想他們以後不會再浪費糧食了。
感受實錄
班裡同學
笑過好想哭
同學一:他的行動不是表演,而是內心世界的真實表現。笑過之後,我好想哭,他用無聲的行動為我們上了人生的一課。他讓我們的靈魂震顫。
同學二:今天發生的事對我是一個極大的影響,張老師的行動我想會影響我的一生。
同學三:當只有在電影里發生的一幕發生在我們班上時,全班一片笑聲,但沉重是無法用笑聲來掩蓋的,我只想說,我不會再浪費糧食了。
同學四:張老師的這一舉動着實讓我震驚,從這件事上我學到了很多,首先是做個什麼樣的人。
半個棄餅啃動人心
提倡節約,老師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昨日上午,師大附中一補習班一名老教師在例行檢查的時候,突然發現教室的垃圾桶內有半個大餅,當即詢問這個大餅是誰扔的,但沒有學生敢於當面承認,這位老教師,默默地走到垃圾桶的跟前,伏下身子,從垃圾桶內揀起大餅,然後當著大家的面,將這半個大餅,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在我看來,這個老教師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那位蹣跚地走到鐵路邊,爬過柵欄為自己的兒子買橘子的老父親一樣,以強烈的感召力震撼了每一個有着同樣親身經歷的學生和社會大眾。
教育學生如何秉承節儉的傳統美德,用怎樣的方式方法更為有效,這是近年來教育界熱衷探討的話題。但到現在,這些方式多樣、手段靈活的教育方式仍然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為什麼?在我看來,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這些方式或者手段,僅僅是教育者口頭空洞的說教,沒有教育者發自內心的自覺遵守和身體力行,被教育者怎麼能夠心服口服地被感化並轉化為自己的日常行為。
由於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城市的年輕人大都沒有經歷過勞動的艱辛和生計的艱難,要求他們自覺或本能地遵守勤儉節約的美德,的確不太容易。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這位老師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自己的學生感受到了擁有傳統美德的感召力量。事實也證明這位老師的教育效果立竿見影,當這位老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一口一口地咽下這個大餅時,那位扔餅子的學生被老師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當場向老師承認了自己的魯莽行為。這位老師的教育過程,實際也是體現這位老師仁者襟懷的過程。
儒家始祖孔子曾說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說,僅僅用政令來禁止,用刑法來懲治,百姓會因害怕而避免受罰,卻沒有廉恥之心;但以德來引導,以禮來規範,百姓會因知廉恥而遵守法規。在儒家看來,用禮樂文化來培養人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意識,比單純用禁止、懲治來解決社會問題要好得多。“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惡而不自知。”道德教化之所以受到古人如此的重視,我認為,首先在於道德的感召力量,這種力量作用於人們的內心世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
這位老師的行為,在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顯得格外珍貴。
甩掉貧窮 但別丟掉節儉
年近七旬的張老師當眾咽下被學生拋棄的半個餅子的舉動,對很多孩子來說顯得不可思議。揀起它與丟棄它,折射的是兩代人迥然不同的兩種觀念,它所表達的是美德傳承與摩登消費觀念的交鋒,在張老師俯身的那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我們不能認定,一個學生丟棄了半個餅子,所有的學生都不知稼穡之苦,但目前的中小學生特別是城市裡的中小學生不像上一輩人那樣節儉則是不爭的事實,其中在部分學生當中還存在以浪費為時尚的錯誤觀念,這種趨勢值得人們深思。
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經歷了物質匱乏時期的成年人,當他們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再次體味上一代人所承受的生活艱辛,當自己經濟條件稍好的時候,便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從而助長了一些孩子的“大手大腳”行為。雖然,我們沒有必要要求如今的孩子,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將已經短小的衣衫修整后再穿,但有必要讓他們學習父輩的節儉美德,如果這些孩子將這種美德貫穿到自己的日常行為當中,必將使他們終身收益。相信師大附中的同學,將會終身銘記張老師的師德風範。
秋季開學之際,上海市公布的新版《中小學生守則》不但將“愛惜糧食,勤儉樸實”的美德列入,同時還將“尊敬師長,學會感恩”等更高層次道德品行的要求也明列其中,我們為此而讚賞稱道,更企盼這種規範對我們身邊的青少年也有相應的啟迪作用。
如果節儉的傳統美德能夠秉承,將會使孩子們學會對自己的浪費念頭進行必要的自我約束。崇尚節儉不是要把孩子訓導成吝嗇鬼,恰恰相反,是讓孩子們從此走向人格的完善與獨立。
來源:西部商報
學生吃剩半個餅丟到垃圾桶老師撿起當眾咽下; 標籤:垃圾桶作文 環保垃圾桶作文 垃圾作文 垃圾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