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歲月隨筆>如何真正貫徹群眾路線

如何真正貫徹群眾路線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時就根植於人民群眾,正因為如此,才得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正因為有了這個法寶,才得以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才得以克服和糾正在摸索道路中的困難和錯誤使各項事業始終朝着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前進。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脫離群眾的現象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表現,我黨一直高度重視群眾路線的教育,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都經常教育和告誡全黨和全體幹部,防止脫離群眾。當前,我國的社會條件和社會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脫離群眾的現象也具有新的歷史特點,主要表現是漠視群眾利益甚至損害群眾利益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具體體現在對忠實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意識的淡漠和背離:片面追求速度或政績,某些決策與行為對群眾利益缺乏考量,或完全偏離了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的方向;言行不一,口頭上講為了群眾利益,其實際行為卻是為了個人的需要或少數人的團體利益,有的也經常下基層、“聽取”群眾意見,但往往形式多於實質,尤其是當觸及或影響到自身利益時;權力“私有”,缺乏真正的民主,主觀、隨意、專斷;……等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就有使我們從根本上脫離群眾的危險,在當前我國改革進入到關乎社會主義事業成敗的關鍵時期,再一次開展群眾路線教育,非常及時和必要,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真正貫徹好群眾路線,必須把握好五個關係:

  一、把握好“一切依靠群眾”與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關係。

  人民群眾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一切依靠群眾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

  世界各國的共產主義運動史充分證明,只有依靠群眾、廣泛發動群眾,才能取得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勝利。有這樣一個古希臘神話:無敵英雄安泰,在與敵決鬥中遇到困難時,只要往母親大地身上一靠,就會獲得巨大力量,無人能勝,敵人發現了這一點,就將他舉在空中掐死了他。斯大林曾以此告誡蘇共全黨不要脫離群眾,不幸的是,在他離世三十多年後,蘇共恰恰應驗了這個神話。在斯大林以後的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主政期間,蘇共內部脫離群眾的官僚現象日益嚴重,逐漸引起了人民群眾的不滿,之後,戈爾巴喬夫又推行錯誤的路線,使改革背離社會主義方向而全面失敗,由此經濟急劇惡化、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致使蘇共越來越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而那些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所謂“民主派”“改革派”正是利用這一點,打着“民主”“改革”的旗號,騙取群眾的信任與支持,一舉奪權而一夜之間全面復辟資本主義。

  蘇共亡黨的慘痛教訓再一次深刻闡釋了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這一論斷,脫離群眾,黨就有變質或亡黨的危險。共產黨本身就根植於人民群眾的土壤之中,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與人民群眾密為一體,這是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根本所在,背離了這一點就不能稱之為共產黨。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人民群眾的鬥爭史,歷史上任何一次先進的革命運動,無不是有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而取得成功的。社會主義運動更是一場由共產黨領導和組織的最廣泛的人民群眾運動,是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戰勝舊思想、戰勝自然、不斷掌握和駕馭自然與社會客觀規律、不斷提高人的思想覺悟、發展生產力、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和解放人的自由、從而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革命運動。人民群眾推進歷史前進的革命運動,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形式,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運動主要表現為有序的社會主義建設生產運動,包涵着與落後思想的鬥爭、與自然的鬥爭、與掌控經濟規律的鬥爭……等。我們黨歷來就是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來戰勝敵人、戰勝困難的,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發動群眾、開展有組織有領導的特定形式的群眾運動是解決黨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徑,只要加強領導和組織,只要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就不會被不良分子所利用或走向反面,只有代表剝削階級利益、違背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反對派才害怕群眾運動,歷史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依靠群眾與黨的領導是兩位一體、相互依存,發揮黨的核心領導作用與依靠群眾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同為重要、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中,黨組織領導人的作用又尤為重要,尤其是領導人的政治立場和認識,幾乎直接決定着黨的事業的成敗。當前我黨的領導幹部隊伍中,也有少數人主張改革要全面推進私有化、填補資本主義道路空白。這些人可以歸為三種情況:一類是在本質上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一類是維護既得利益,與既得利益階層(或團體)已結為一體的;一類是因為認識的偏差,認為社會主義不可能跨越資本主義階段,只能走人類“正常發展”的道路。這些人雖然尚屬少數,但也會嚴重影響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他們都會借改革和發展的旗號,以促經濟、促民生為口號,儘管其中有些領導也具有真正的民本情懷,也真心實意為百姓辦事實,但由於認識的偏差,在維護和保證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最終難以作為。因此,我們必須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使各級領導權牢牢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中,掌握在與廣大勞動人民有着天然聯繫的“無產者”(無個人生產資料也未與既得利益階層結成利益體)手中,保證社會主義事業朝着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

  二、把握“好相信群眾”與教育群眾的關係。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始終代表着新生事物的力量和歷史前進的方向,相信群眾是貫徹群眾路線的思想基礎。革命需要有自覺的行動,群眾的先進性需要啟發和引導,少數落後的思想需要改造和提高,要用先進的思想和理論教育群眾、武裝群眾,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侵蝕的能力,增強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事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當前,主要加強三個層面的思想教育:

  一是政治層面的思想教育,主要是加強世界觀和宇宙觀的教育。改革開放以來,各種錯誤思潮趁機泛起,否定馬克思主義否定社會主義者有之,片面強調失誤甚至刻意歪曲否定歷史者有之,超階級的泛民主、抽象的人性論、極端民族主義及主張全面西化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時而泛濫,……等等。由於我國多種經濟成分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使利益格局多極化,各種利益代表勢力相互碰撞又相互消融互長,各種思潮與思想相互交錯、相互作用與影響,那些錯誤的或反動的思想與思潮已嚴重影響和侵蝕了部分人的思想,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思想,其帶有欺騙性和蠱惑性的言論迷惑了不少群眾,也因此而引發了一定程度的政局振蕩和社會的不穩定,如89年的政治風波、近年的民族分裂動亂、法輪功等。因此,我們要根據當前的社會環境和特點,因地制宜,視不同的具體情況以不同的形式,加強對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教育和宣傳,充分揭露這些帶有腐蝕性的錯誤思想的欺騙性和反動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說明,讓群眾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宇宙觀。

  二是道德層面的思想教育,主要是加強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利益格局的多極化,又帶來了價值取向的多極化和價值觀的多元化。由於私有經濟本身帶有剝削性和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利己性,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又具有利益的排他性,因此在客觀上刺激了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滋長與瀰漫,而且極大的衝擊了以集體主義、奉獻精神為核心理念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同時,又由於一些客觀現實對價值取向的引導與我們所倡導的價值取向相背離,以至使我們的正面宣傳教育效果不佳,有時可能完全不能抵禦現實負面性所帶來的衝擊。正因為如此,許多國家工作人員與領導幹部因抵禦不住各種現實利益的誘惑與衝擊而導致思想變質或腐化墮落,有的為牟取個人利益而完全喪失黨性、喪失良知,有充當黑社會保護傘甚至與黑社會勢力聯姻的、有不擇手段大肆侵吞國有資產與侵佔公共資源的、有不顧工人死活“有意”改制或破產國有集體企業的,等等,這些較為嚴重的問題已影響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嚴重地影響了黨群關係,對此我們應引以高度重視。我們要積極探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開展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及廣大幹部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科學地解決好事實上的多重價值標準問題,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階層的人員開展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是法律層面的思想教育,主要是加強法制觀念和基本法律的教育。通過普法宣傳與教育,提高群眾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着重提高群眾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識和能力。

  三、把握好“一切為了群眾”與兼顧特殊階層利益的關係。

  一切為了群眾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如何忠實地代表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能否真正貫徹群眾路線的根本問題,是新的歷史時期對黨的又一次嚴峻考驗。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結構和社會生產關係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除了佔大多數的普通勞動群眾這一主體外,產生了私營企業主及其他“食利者”等新的社會階層,這是一個帶有剝削性質的特殊群體,他們與為其提供勞動力的普通勞動群眾有着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勞資之間存在着必然的利益矛盾,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呈現的新的社會矛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經濟成分、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所產生的必然現象。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允許其存在並促進其發展的同時,應加強對這一階層的規範和引導,使其成為具有一定先進覺悟的資產者階層,而不成為與普通勞動群眾完全對立的“資產階級”。但勞資矛盾的對立是絕對的、客觀存在的,因此,我們在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兼顧這一特殊階層利益的時候,必須始終把占絕大多數的普通勞動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要真正體現和保證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黨與人民群眾形成真正的血肉聯繫,就必須堅定不移的堅持生產資料公有製為主體這一社會主義基石不動搖,使勞動群眾真正佔有生產資料、真正參與勞動生產的管理與組織,使勞動者真正成為自己勞動的主人和社會的主人翁。生產資料私有制必然造成兩極分化,這是現代工業化和生產社會化的必然結果,現代工業社會不可能由每個社會成員單獨擁有生產資料獨立生產,必然使生產資料集中到極少數人手裡,這就造成了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完全分離,使勞動者成為完全的無產者而失去生存的基本自由,不得不被迫出賣勞動力,而且隨着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生產資料將越來越集中,赤貧化的無產者隊伍也將越來越擴大。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由全體人民共同擁有,由國家(或集體)代為集中管理和組織生產(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後,將是真正的全民所有和全民管理,不再由國家或集體代為管理),從經濟角度來看就好比是一個大股份公司,全體社會成員(或集體成員)人人既是股東又是勞動者,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緊密聯繫在一起,這樣既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又避免了兩極分化。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的勞動群眾都直接或間接佔有生產資料。廣大農民擁有土地生產資料,有着較為寬鬆的生存自由;機關事業單位與國營(或集體)企業中的人員(不包含個人明裡或暗裡擁有生產資料的人員)共同擁有部分生產資料,其生存自由有基本的保證;個體經營勞動者擁有少量生產資料,有一定的生存自由空間;部分完全失去生產資料而完全靠出賣勞動力維持生存的完全無產者(目前主要為城市居民中的失業、無業與私企中的雇傭人員),即無基本的生存自由。以上勞動者屬我國的普通勞動群眾,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另一部分就是私人佔有生產資料的有產者或其他食利階層,他們佔有較多的社會生產資料,擁有大部分社會財富,有着極度的生存自由和生活享受。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部分極少數人的私有經濟總量已超過全社會共同佔有的公有制經濟的總量,其個人財富總和更是遠遠超出了占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的普通勞動者的財富總和,這離我們共同富裕的目標越來越背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和重視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的穩定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大力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鞏固和促進國有、集體企業的發展,穩固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改革、改善和加強國有或集體經濟的管理,使生產資料真正為全民或集體群眾所有、真正成為保證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經濟基礎,使其真正成為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紐帶。

  四、把握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與民主集中的關係

  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掌握客觀情況,集中群眾智慧,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科學的決策,再貫徹和落實到群眾當中去,是我們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基本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

  遵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事實,密切聯繫群眾,充分了解廣大群眾的願望與呼聲,注重群眾的利益需求與長遠需要,始終從有利於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立足點出發,來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使社會主義的基石不被侵蝕和動搖。當前首要的問題是要穩固和加強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實行以公有製為主體的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的性質決定的,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的經濟基礎和制度保障,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否定了這一點,也就否定了馬克思主義,不能因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允許部分私有經濟和少量剝削存在,就否定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基本性質,這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事實上,我國正是由於私有經濟的極大發展,才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差距和兩極分化現象,當前我國私有制經濟總量已超過公有制經濟總量(據中國網3月6日訊),意味着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正在發生質的變化,隨着私有制經濟的繼續壯大,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會被進一步削弱,如果全面私有化或私有制佔據主體地位,就是走向資本主義!我們必須正視這一客觀事實!

  倘若如此,共產黨失去了自身的經濟基礎,就只能從人民群眾中拔根而起,移植於極少數資產階級的肥沃土壤之中了,也就只能“被”淪為其利益代言人或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一切為了群眾”也就是一句美麗的謊言了。私有化后,土地及其它一些生產資料將會迅速集中到極少數人手裡,廣大農民中的絕大多數必將失去土地而成為完全的無產者,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大部分人也將因失去基本保障而成為完全無產者(少部分人可能成為資產階級及其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大量的個體經營者與小規模私營者也將被社會化大生產所淘汰或在市場竟爭中被“吃掉”而成為無產者,隨着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貧富懸殊與兩極分化將會迅速加劇,而資本主義私有制必然帶來的不可避免的通貨膨和金融動蕩,又使廣大的無產者永遠處於赤貧狀態,不得不接受資產階級最大程度的剝削及經濟的奴役和壓迫(其社會保障也不過是緩和矛盾、保證社會正常運轉的潤滑劑而已)。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與尊重這一客觀規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是廣大人民群眾以無數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堅定選擇和熱切需要(原蘇聯解體前的一次全民公決中,近80%的民眾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根本所在,共產黨責無旁貸!

  遵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要充分尊重群眾意願,避免片面追求“政績”和“速度”的形式主義,防止勞民傷財。要廣泛調查研究,全面考量,多方求證,克服主觀臆造,確保各項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使各項具體的政策和措施真正有利於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建立科學的民主決策機制,並使之制度化、法制化,克服主觀隨意,特別是公共決策,應進行廣泛的民意調查,經過應有的公眾聽證程序,確保各項決策符合廣大民意。要以群眾利益為重,突破個人認識與個人利益的局限,集思廣益,克服主觀武斷,公平公正,依法行政,尤其要堅決杜絕強行違背群眾意志、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

  五、把握好民主與專政的關係

  實行最廣泛的民主,保證人民群眾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和參政、議政的權利,是全面貫徹群眾路線的重要條件。

  社會主義最廣泛的民主,其實質是對無產階級最廣泛的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它不是超階級的泛人類的民主。資產階級宣揚的超階級的抽象民主,其目的是為了掩蓋階級的對立,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存在着不可調和的剝削與被剝削的對立,在資本主義社會,一切是以經濟實力來說話,極少數的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經濟支配權,國家的“話語權”自然也掌握在他們手裡,他們口頭上宣揚的民主,就好比是對窮人說“大家都可以去買飛機或去開銀行”一樣毫無意義。廣大無產階級只能為資產階級出賣勞動力來生存,連基本的生存自由與權利都“捏在”其手裡,還談何民主權利!從表面上看似乎人人都是自由的、什麼都是民主的,但由於經濟上制約與壓迫,廣大的無產階級(不含流氓無產者)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自由與民主(當然,社會生活中一些共性的需求或某些沒有根本利益衝突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民主”),這種抽象的“泛民主”,其實質就是資產階級極少數人的民主(如“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就是資產階級統治集團內部的民主)。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實行的是對無產階級最廣泛的民主和對剝削階級的專政,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由無產階級掌握政權,是對廣大無產階級實行民主的政治保障,是向共產主義全民社會的過渡時期即社會主義階段長期存在的必要政權形式。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全面實行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人民共同擁有了生產資料,人人都成了“有產者”,但又是無個人支配權的“無產者”。這時,剝削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已被消滅,已無實質意義的剝削者存在,無產階級也就等同於全體人民,無產階級專政也就等同於人民民主專政,但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仍是無產階級專政,它不是超階級的。“專政”本身就是指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或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統治和鎮壓,無產階級專政就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及所有剝削階級的統治和鎮壓,“人民民主專政”的專政對象仍是一切剝削階級和反社會主義的階級敵人。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和平建設時期,雖然階級鬥爭已不是主要的社會矛盾,但剝削思想和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和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激化,條件成熟時剝削勢力還可能進行反撲和復辟,尤其在當前產生了新的剝削階層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階級鬥爭被激化的可能性更大了。特別是在西方勢力抓緊對我“和平演變”與“顛覆”的情況下,更要加強對這一階層的規範、引導和管理,防止他們被西方勢力培植成顛覆社會主義的勢力。因此,在社會結構和社會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階級鬥爭具有了新特點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不能放鬆反“演變”反“顛覆”這根階級鬥爭的弦,不能放棄無產階級專政,要把握好民主與專政的關係,防止重蹈蘇共的覆轍。否則,廣大人民群眾將可能陷入資本主義的經濟奴役之中,重新被套上被剝削被壓迫的新的枷鎖。



如何真正貫徹群眾路線 標籤: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