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學習心得體會
黨的作風影響和決定着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反映和體現着黨的作風。(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十八大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習近平總書記又在2012年11月17日《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文章中指出:“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我們要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要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是我們黨的老傳統,也是新時期新要求。只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大樹紮根於沃土,高樓立足於基石”。人民群眾是我們事業發展的根基,也是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力量。作為基層幹部,密切聯繫群眾,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一定要心繫群眾,融入群眾、服務群眾,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才能獲得群眾的支持。做好群眾工作要做到“三入”。
一要身入群眾,關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機關,走出文山會海,撲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眾中去。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眾生活在最基層,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情況感受最深切,也最有發言權,反映的問題往往最真實、最可靠、最準確。通過與群眾面對面接觸、交流,特別是注重走訪偏遠的地區,困難的群眾,了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聽取他們的意見,可以掌握最真實、最鮮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離。
二要深入群眾,解決民困。就是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想法設法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群眾最講實惠,不需要幹部對他們講大道理,也不需要幹部和他們不疼不癢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幹部能根據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一個群眾的事情,對於全局來說可能很小,而對群眾自己來說,則事事牽動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還是急事、難事。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就會牽動他們的情緒,影響他們的生產和生活。這就要求幹部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深入思考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並加以分析,找出問題的主要癥結,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三要心入群眾,維護民利。就是要帶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實意地同群眾交朋友,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馬克思指出,人為之奮鬥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群眾工作必須以維護群眾利益為依歸。群眾利益無小事,要樹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眾當成家人,把群眾來信當成家書,把群眾之事當成家事,群眾工作當成家業,帶着真心、帶着感情為民辦實事、為民謀實利。
群眾路線學習心得體會
十八大報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我們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尊重實踐、尊重創造,鼓勵大膽探索、勇於開拓,聚合各項相關改革協調推進的正能量”。習總書記的講話再次提醒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只有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健全維護群眾利益機制,打造不同訴求公平博弈平台,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才能凝聚起最為廣泛的深化改革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