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歲月隨筆>那些與煙有關的人和事兒

那些與煙有關的人和事兒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那些與煙有關的人和事兒

  作者:徐東風

  煙是社交和商務不可缺少的一種介質,單位里或者家庭里來了客人不管客人抽不抽煙主人都要習慣性的敬煙、上茶,這也是常規性的待客之道,也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禮儀。

  關於煙的由來和抽煙的歷史說起來話長。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人類是沒有抽煙的習慣的,早在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候就發現了印第安人抽煙的例證了,看來人類抽煙大約有五百年的歷史了。

  我國古代人是不抽煙的,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普遍認為自鴉片戰以來我國人才開始抽煙的,其實這是個誤區,據史料記載大約在明萬曆年間我們的先人開始抽煙,距今也有四百餘年的歷史了,到了明朝崇禎年間抽煙盛行,到了清朝煙民的數量直線上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習慣。

  關於煙的名字和品種

  最初的煙是未經炮製的生煙葉經過晾曬、研磨后直接抽吸,人們俗稱“旱煙”,這種煙葉的危害性比較大,我們不說煙的本身帶來的危害,單說煙葉在生長的過程中落滿的灰塵,和空氣中的有害物資就令人悚然,隨着生產技術的日益發達,便有了煙捲兒,抽起來更方便,更紳士一些,中國第一個成品煙捲記得是“泰山”牌香煙,後來出現了“哈德門”“大前門”“向陽”“白蓮”“金鹿”等等。

  捲煙產品的牌號可謂無所不有,被冠以五花八門的牌號,僅中國產的捲煙有兩千多個牌號,可以看出,幾千種捲煙名稱,就帶來上千種意境情場。中國的捲煙牌子雖多,但大體上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有不少捲煙廠的香煙牌子是合二為一,即廠名同香煙牌子是一樣的,如上海捲煙廠生產的“上海”牌香煙,類似這樣的有“北京”、“天津”、“哈爾濱”、“長春”、“石家莊”、“青””、“合肥”、“蕪湖”、“杭州”、“寧波”、“廈門”、“廣州”、“成都”、“武漢”、“蘭州”等等,這樣命名一舉兩得,既突出了產品,又宣傳了生產廠家的聲譽,使人一目了然,過目不忘。

  也有一些香煙牌的名子頗為討巧,因為它們與其他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商品名稱完全相同,比如中國名酒中有“茅台”、“西鳳”,香煙中也有“茅台”、“西鳳”,應了民間那句俗語“煙酒不分家”;國產電視中“牡丹”、“西湖”等牌子大名鼎鼎,煙民們在吸着香煙的同時,能夠觀賞同牌號電視的精彩節目,也算別有一番情調;公路上有“紅旗”、“金杯”、“奔馳”等名車,商店裡有同名同姓的香煙在出售;“紅高粱”、“芙蓉鎮”、“渴望”等影視劇名人人皆知,在煙標園地中也有它獨有的芳名。

  還有一些反映我國歷史風風雨雨的香煙牌子,一九四九年新中國建立不久,鄭州捲煙廠的“解放”牌香煙即問世,上海捲煙廠也將幾十年的老牌子“老刀”牌改為“勞動”牌,象徵著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大建設“、“大生產”、“大豐收”等牌子的香煙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抗美援朝時,各地捲煙廠不僅紛紛在煙標上加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等口號或標語,而且相繼推出了“抗美”、“和平”、“握手”、“恆大”等牌號香煙不僅為香煙的名字做出宣傳還突出了人那種期望和平和祖國強大的強烈願望。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在香煙牌子上也得到了反映,如“紅燈”、“紅光”、“紅纓”、“紅爛漫”,許多煙標上還加印了毛主席語錄這種起名方法也彰顯了人們“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念;而今面臨改革開放盛世,人們心向致富,一些具有現代生活時代感的香煙牌子紛紛出台,像“萬年富”、“萬家富”、“富強”、“大老闆”、“金百萬”、“518”、“16888”等等,這些捲煙的名字凸顯了改革開後人們渴望國富民強的強烈願望。

  香港回歸祖國是上世紀末的大事,淮陰、張家口、蒙城三家煙廠先後推出了“1997”、“太陽”、“香港歸”三個牌號的香煙,紀念香港將回歸祖國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到來。

  香煙牌子還能體現出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而且應有盡有,像風景名勝、飛禽走獸、花木蟲魚、山川河流、地名集成、歷史采珍、歷史人物等等,無不具有喚起某種心理感受的作用。

  “五一”——勞動者的節日,“人民大會堂”——莊嚴的現代建築又是人民代表匯聚一堂商討國家大事的地方,“大前門”——古建築,“中華”——國名,“長江”、“黃河”、“金沙江”、“烏江”——養育文明的源泉,“蝴蝶泉”、“龍泉”——傳說和神話的源泉,“雁盪山”、“黃果樹”、“天池”、“石林”、“太陽島”、“長白山”——旅遊勝地,“大熊貓”、“小熊貓”——珍稀動物,“紫雲”、“飛天”、“飛神”、“雲煙”——想象中的天堂也是人們渴望登上月球的一種願望,“白駒”、“奔馬”、“駿馬”——天馬行空,詩意橫流,“大麗花”、“牡丹”、“綠牡丹”、“紅山茶”、“大紅花”、“山茶”、“紅梅”、“白芙蓉”、“金芙蓉”、“雪蓮”——花中之上品,“紅杉樹”、“古松樹”、“椰樹”、“紅杏”——樹種,“大觀園”、“紅高粱”——紅樓酒夢,“人蔘”、“靈芝”、“參茸”、“三七”、“紅枸杞”、“蓯蓉”——中藥之最,“扁鵲”、“時珍”——古醫聖,“大重九”——歷史紀念日,“聖地”——延安又是孔子儒家學派的誕生地,“桃花源”——陶淵明之故居,“響鈴公主”、“劉三姐”、“阿詩瑪”——傳說中的人間仙女,“博士”、“功勛”——名貴和期望,“思爾門”、“一剪梅”、“相思鳥”——單相思,“紅豆”、“金婚”——雙喜之福,“畫苑”——文人墨客之居所, “555”、“909”——數字魅力;此外,如“上游”、“大紅鷹”、“塞外”、“金聖”、“三角”、“五牛”、“得意”、“海洋”、“法門寺”、“七匹狼”、“一枝筆”、“哈德門”等,無奇不有。

  提到“大前門”還有個很有趣的故事呢。

  那是在八十年代初期,隨着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送禮已成為人們辦事交往的必然手段,這個時候正趕上我縣某一個國企單位招工,一個比我年長二十歲的同事,兒子因為沒有考上大學,也想乘此機會讓兒子到國企上班,可是因為兒子長相“武大郎”,怕面試不過關,便去縣裡人事部門找他的一個老同學,他認為這點事情還能不給辦呀,結果他空手而去又空“手”而回,鬱悶了好長時間,經眾人點撥,他豁然開朗,於是帶上一條“大前門”再次去求老同學,結果這次是滿“載”而歸,當他帶着喜悅見到我們的時候發出了一聲感嘆:“哎!老熟人不跟大前門!

  這個故事雖然帶有一定諷刺,但不難看出腐敗由此可見一斑。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份,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局長周久耕開會時的照片被傳至各大網站,人們關注的不是周久耕本人,而是他手上拿着的一盒煙和手上帶的表。人們在進行一番人肉搜索后發現,周久耕所抽的煙正是南京捲煙廠生產的“南京”牌系列“九五之尊”香煙,每條售價壹仟伍佰元。至於名煙是誰送的我們不去追究,但不久後周久耕被徹查,不僅丟了官還丟了人。

  關於人們為什麼抽煙目前還是一個謎,但名人與煙確有不解之緣。

  馬可吐溫是美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文學家,“我抽煙抽的很厲害,”馬克吐溫在一八九一年年的時候寫到,“可以說,幾乎一直都在抽煙。” 這麼說其實一點都不誇張,他買了成桶的雪茄,成箱的煙斗。他說他的寫作靈感來自於他的天賦,經歷,他的憤怒,還有煙絲。

  眾所周知,毛澤東嗜煙如命,他與斯大林、鄧小平、丘吉爾,得到了“天下四大癮君子”的雅號,與此同時,他們四人卻又都是有名的壽星。

  毛澤東在戰爭年代殫精竭慮,思索中國革命問題,常常煙不離手,他的煙癮大得驚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由於煙草供應緊張,毛澤東就逮着什麼吸什麼。有時香煙徹底斷貨,毛澤東就吸煙味很嗆的旱煙,或乾脆用紙捲成喇叭筒,裡面放上煙絲,雖然很難吸,但毛澤東從不計較,依然煙不離手。

  但有一次,毛澤東控制住了煙癮。那是一九四五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時,毛澤東始終未抽一支煙。當時,蔣介石對陳布雷說:“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據說每天要抽五十支香煙。但他知道我不吸煙后,在同我談話期間絕不抽一支煙,對他的決心和毅力不可小視啊!”

  鄧小平與煙的故事有很多。他會見外賓時,常常以吸煙作為“話引子”,其特有的幽默,頓時營造出一種令人身心愉悅的談判氣氛。

  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訪華后,中美之間的人員來往便多了起來。美方派出一些重要官員來華訪問,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只要有空,就會見他們,闡述對世界局勢的看法和發展中美關係的想法。抽煙往往依然作為談話的開篇。

  一九七四年夏天,美國議員傑克遜來華訪問。鄧小平一見面,就拿起一盒“熊貓牌”香煙,問這位議員及隨行人員吸不吸煙,客人們搖了搖頭,於是,他就風趣地說:“怎麼,客人們都不吸煙?我看,你們的財政部長恐怕會不高興!”傑克遜回他這樣一句:衛生部主張禁煙,而財政部則鼓勵賣煙,結果,總是財政部得勝。鄧小平說:這兩個部還會一直爭論下去,爭一百年恐怕也解決不了!

  馬克思因為長年伏案寫作、研究,吸煙又快又猛,而且有一半是放在嘴裡嚼的。他在流亡巴黎和倫敦時,生活貧困得靠典當度日,但雪茄仍是須臾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凡看到馬克思的人總是見他嘴裡叼着煙斗或雪茄煙。

  為了早日完成《資本論》的寫作,馬克思夜以繼日地工作,吸煙量自然增加。他曾對他的學生、女婿、法國工人黨的創始人保爾-法拉格感嘆道:“《資本論》的稿酬甚至還不夠償付寫作它時所吸的雪茄煙錢……。”

  他在晚年由於經濟極端困難,不得不吸劣等牌子的煙。當他發現市場上有一種煙每盒便宜一個半先令,就改吸這種便宜的煙,並向周圍的朋友幽默地宣傳說,吸得越多,節約越多。

  關於名人抽煙的故事還有很多,譬如魯迅先生也是嗜煙如命,尤其是在思考和寫作的時候,也是煙不離口,因為抽煙他的牙齒和手指一直都是黃色。

  這裡有兩個多年前的真實故事。

  我的鄰居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煙鬼,從十幾歲開始抽煙,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只能抽那種價格低廉的劣質香煙,有時候乾脆去集市上買幾斤旱煙葉自己加工一下;他迎親的那天晚上,新娶的妻子對他說,“以後別抽煙了,滿身煙味!”這位煙鬼說:“偏吸煙、好吸煙、吸煙沒花你娘家的錢。”沒料想這一精彩的對話被窗外“聽房”的人聽到了,也從此落了個笑柄在別人手裡!

  還有一個故事,也是我的鄰居,也是個“癮君子”也是在迎親的當天晚上,新娘子看到黃臉瓜瘦的新郎,再加上滿身的煙臭味兒,就對新郎說:“以後別吸煙了,你看你吸煙吸得xx垃圾的!”這幾句搞笑的對話也被“聽房”的人聽到了,於是乎“xx”便成了該新郎的綽號了,這個綽號從此便取代了他的真姓名,直到他壽終正寢!

  以上兩個故事裡都提到了“聽房”,所謂“聽房”就是新婚夜暗中偷聽新婚夫婦的談話和動靜。鬧新房和“聽房”都是我國的婚俗文化傳統,各地大同小異。“鬧新房”沒有什麼,鬧鬧而已,過分者有出人命的。聽房就很有趣兒了,在鬧完新房后,有好事的後生(也不全是後生,家鄉有結婚三天無大小之說)躲在窗下偷聽,對聽到的動靜和支言片語作為茶餘飯後的笑料。

  抽煙是不是有害健康,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對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但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科技人員對煙的成分和利弊已經有了定論,“吸煙有害健康”這一警示人們的標語常常出現機場,車站,會議室等等公共場所,近幾年乾脆把“吸煙有害健康”改成了“嚴禁吸煙”警示牌,也的確有一些人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而斷然戒煙,儘管如此仍有一些藝術家,作家對煙情有獨鍾。

  我不是什麼藝術家,也不是什麼思想家,更不是什麼外交家,但我對於煙的依賴不亞於以上提到的幾位名人,煙齡也有二十幾年的歷史了,每天一包煙聽起來不算什麼,但經有心人仔細一算就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這個數字只能說明有一筆極大的財富從我們指間溜走,但溜走的不僅是財富,還有我們的健康。

  因為我抽煙,妻子曾經對我說:“老徐,你只要把煙戒掉,我坐北朝南給你磕三個響頭!”看到妻子真心誠意的勸我戒煙,我也曾發誓把煙戒掉,可每當伏案工作和看書的時候,就下意識的從兜里拿出一顆煙,然後叼在嘴裡,點着抽了起來,現在想起來還有內疚在心裡。

  抽煙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有的人抽名牌香煙,譬如“軟中華”,“九五之尊”,高級一點的“黃鶴樓”,還有“大熊貓”,可有的人只抽一般的香煙,如果在某一個場合有人拿出了軟中華之類的高級香煙,在場的人肯定要另眼相看,你心裡肯定要尋思:“此人要麼是個有錢人,要麼是個大官兒,再就是此人既有錢又是個當官的,肯定是個有身份的人。”如果有人拿出一般的香煙,也就沒這麼引人注目了。在我們國家一個正科級幹部的月收入大概是三千元左右,如果他每天抽一包“軟中華”之類的高檔香煙,人們一定要對他香煙的來歷畫上一個醒目的問號!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讓王岐山副總理回答吧!

  我們先不管抽煙是否有好處,也不管人們為什麼抽煙,但是也許沒有煙,就沒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氣魄了,也就沒有“大決戰”的勝利了;也許沒有煙,就沒有中美關係的正常化,也許沒有煙就沒有《資本論》的問世,也許沒有煙就沒那個用筆和敵人作戰的勇士了,也就沒有阿Q的愚昧了,也許沒有煙,就沒有“十月革命”的勝利,也就沒有那部扣人心懸的《福爾摩斯探案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