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百萬為村民修路的村支書 好樣的!
昨日下午,雅安市寶興縣熊貓古城外一家藏家樂里工匠們正熱火朝天地翻修房屋。(華西都市報)
“我長期在外面,知道有路才有出路。” 42歲的楊朝軍那句“有路才有出路”的話倒出了磽磧藏族鄉嘎日村村民的真實想法。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也向我們道出路對一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多麼重要。楊朝軍這幾年自掏腰包100多萬元帶領嘎日村村民修路,他其實修的路不僅僅是大家雙腳行走的路,更是將村支書的使命和責任牢記在心,發揮領頭雁作用,帶領大家修的是一條無形的致富路。這樣的村支書好樣的!值得我們學習和點贊。
楊朝軍好樣的!他把群眾放在了首位。村支書,作為基層離老百姓最近的幹部,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收入群眾眼裡。試想如果他心中沒有裝着老百姓,不把發展當地經濟放在工作首位,那他一定不會花這麼長時間,花這麼多資金來修這條通往外界,群眾期盼的致富路。正因為他心中裝着老百姓,他修路的善舉也贏得了老百姓尊重。再多的讚美之詞對於其質樸的行動都變得有些蒼白。
俗話說,老百姓心中有桿秤。到底我們的幹部有沒有真正為普通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事關老百姓的最後一公里通不通。群眾將用自己的評論、言行給出答案。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正在各地開展,祛除“四風”,改進幹部作風,群眾是否得到真實惠的成效將隨活動的深入開展而得到顯現。是不是敢較真碰硬,是不是能讓普通群眾看得幹部的轉變等等都讓人拭目以待。但村支書楊朝軍給我們提了個醒,說的好不如埋頭做的好。群眾不需要幹部口頭上說的天花亂墜,需要的是幹部的行動和自己的真實感受。
村支書花百萬帶頭修路,也給我們的交通部門提了醒,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對於一方經濟的發展是多麼重要。與其城市道路越修越寬,越寬越堵。到不如投入少許資金把老百姓最後一公里路修通,畢竟這看似不長的一公里,卻是阻礙老百姓早日致富的“斷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