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演講稿>會議發言>農村致富典型經驗介紹

農村致富典型經驗介紹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最初我選擇了邊種地邊做小買賣的方式,農忙時在家務農農閑時外出經商,這樣我一方面積累了雖然不很多但卻十分必要的資金,同時也使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才幹。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但是,農業是基礎,沒有農民的富裕,終究是虛假的繁榮,根本談不上“共同富裕”。所以我想,應該創造一種環境使自己處在這樣一個位置:既能滿足城市的消費需求,又能為廣大農民致富鋪路,同時也帶動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才是一個比較完美的事業。

  經過幾番選擇,最後我把目標鎖定在生豬收購上,當時農民養豬的熱情遠不及現在,大型養殖戶少,分散養殖較為普遍。由於沒有形成規模效應,豬的銷售也就成了問題,常常有想賣豬的找不到收豬車,收豬車也不能及時收足生豬的情況。於是,我開始為二者牽線搭橋,保證收豬車及時收到生豬,養豬戶能及時將豬賣出。這樣,收豬車開着空車漫無目的到處亂跑的時候少了,養豬戶到處聯繫買主的時間也省下了,雙方的效率都提高了。

  由於生豬的銷路暢通,價格較好,促進了家庭養豬業的大發展,同時帶動豬飼料價格不斷上揚。我通過多方聯繫,又與北京某飼料公司在本地的總代理,每年經銷飼料上千噸,覆蓋了整個遼西地區。十幾年來,我經手的生豬銷往北京、河北等地,達十幾萬頭。近幾年我還為廣大養豬戶引進優良仔豬,使養豬戶的收益有了很大提高。

  我本人也從中獲得了不少收益。每年收入都在十萬以上,2001年花三十多萬元翻蓋了房屋,最近又花了三十多萬元購置了家庭轎車,我自己步入小康之家,同時也帶動了當地養豬業的發展。我還組織了一支抓豬隊伍,在一定程度上也算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這也或多或少算是為家鄉做的一點貢獻吧。當然我更希望今後再上一個新台階,為家鄉經濟的發展多多少少再略盡一些綿薄之力,也就無愧我心了。

  (王海軍整理)

  身殘志不殘勇闖致富路

  **鎮晏家村王忠洲

  我叫王忠州,是本鎮晏家村三組一位普通村民,今年41歲,是一個殘疾人,有一個孩子,3口人,我身殘志不殘,在十來年的養豬創業道路上,憑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靠黨的富民政策和勤勞的雙手,一步一個腳印走上致富道路的,從開始養幾十頭豬小打小鬧發展到目前年養500—600頭豬,2003年出欄肥豬300多頭,獲純利5萬多元,今年可出欄肥豬500頭,獲利可突破10萬元,十來年的艱苦創業,不僅使我償到了養豬致富的甜頭,而且也使我的家庭收入增長了,家庭生活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這其中也飽嘗了創業的艱辛與苦辣……

  人活着就要奮鬥,只有奮鬥才能使生活更美好,才能使人生更有意義。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和供孩子念書,我當過木匠、養過三輪車,搞了一年多的雜糧運輸,正當日子有了好轉的時候,一場大禍降臨到我的頭上。97年在一次雜糧運輸中,在阜新不幸發生車翻,致使我腰骨折,下肢癱瘓,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給了我沉重的打擊,使我的家庭陷入了萬分痛苦的境地之中,在挫折和打擊面前,我沒有被嚇倒,在困境當中,我沒有絕望,我想,致富的道路千萬條,搞雜糧運輸不成,就和妻子商量,決定在家養豬闖市場大幹一場,在賢惠善良能幹妻子的大力支持下和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我又鼓起了生活的勇氣,以自己的膽識和意志開始了第二次養豬創業,於是開始建豬舍,購仔豬,買飼料,97年養了100多頭,由於缺乏養豬技術和經驗,當年賠了5000多元,本來就受過一次打擊的我,面對賠本的養豬業,無疑是雪上加霜,此時,我心裡的難受勁就別提了,想干別的嗎,一是自己身體受限制,二是養豬攤子已鋪到這兒了,不幹逼着自己也得干,既然點子打在養豬上,我就下定決定,矢志不移,在養豬致富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我勇敢地面對市場經濟的殘酷現實和養豬虧損的現狀,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努力探索養豬規律和技術,買來養豬技術書籍,苦苦鑽研飼養管理技術,生豬防疫滅病知識,邊干邊學,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在幾年的養豬實踐中,我體會到養好豬絕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除了種10畝承包田之外,我和我愛人幾乎每天都起早貪晚勞動14—15個小時,我除了幫助愛人出出謀,劃劃策,算算帳外,其餘勞動包括飼料加工,餵食、起圈、墊圈、防疫、治病全部由我愛人承擔,有時停電了,電井抽不出水,就到附近家打的井壓水挑到家,有時晚上遇到豬來了毛病,就鑽到豬圈裡,細心觀察,小毛病就自己看,大毛病自己看不了就去請獸醫,不管是風天雨天,不管是白天夜晚,為了養豬業,為了自己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和愛人就把全部精力和汗水全部投入到養豬事業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幾年的養豬摸索和實踐,不僅掌握了養豬的饅頭管理技術和防病滅病知識,也使家庭養豬業從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規模不斷擴大,收入逐年增加,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厚的回報,98年養豬200餘頭,獲利2萬多元,第一次償到養豬甜關的我,更加堅定了我養豬的決心與信念,以後一發而不可收,每年都增加投資5000—10000元,建圈購豬,滾雪球式向前發展,2002年還投資1000多元買一台粉碎機,自己加工飼料,降低成本,同時加強了飼養管理,進一步提高養豬效益,99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獲利2—3萬元,2003年獲利5萬元,2004年上半年出欄200多頭,獲利4萬多元,下半年可出欄300多頭,可獲利6萬多元,8年多養豬從失敗到成功的創業史使我深深體會到,失敗和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再站立起來的精神和勇氣,一個人只要堅定信念,就漢有幹不成的事,同時,8年多養豬實踐地摸索也一套自己的養豬經驗和方法:那就是“三看”、“兩定”、“一搭配”,三看就是:平時注意看豬的精神狀態;喂時注意看豬的食慾;掃圈時注意看豬的糞便,發現精神不振,身上帶褥草,不愛吃食或糞便不正常,都是發病的預兆,要立即隔離觀察,及時治療,“兩定”就是餵食定時間,定婁量。一搭配,就是不分冬夏,飼料一律實行精、粗合理科學搭配,60公斤前採取高能高蛋白飼料,每公斤含消化能3.0—3.1兆卡,粗蛋白16—17,不限量自由採食,60公斤后,由於對蛋白質需求相對減少,可限其進食總量,大體上可喂8成飽,這樣即不會嚴重降低全期日增重,又能增加瘦肉率,提高養豬效益,我把自己總結出的養豬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鄉親們,不管是誰家,只要打一聲招呼,就有求必應,讓大家一齊富起來。

  我雖然在養豬致富道路上獲得了成功,但在成功與喜悅面前,並沒有滿足,我要採取兩條腿走路,在大力發展養豬業的基礎上,投資2.5萬元,又新建一棟面積224平方米的雞舍,9月份可投入生產,可養蛋雞2000—3000隻,年可創純收入2萬—3萬元,路就在你我的腳下,我相信,只要堅定致富信念,依靠科學,瞄準市場,勇於吃苦,奮力拚搏,就一定走出一條成功緻富之路。(穆守文整理)

  新型養豬致富的帶頭人

  **鎮前邢村邢建光

  我叫邢建光,今年35歲,是前邢村六組的一位農民,作為一名黨員,不但自己率先致富,而且要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做一名新型養豬致富帶頭人不僅是我應盡的義務,也是我多年的願望,這個願望經過自己十四年的苦苦探索和不懈努力,今天終於實現了,十四年的養豬生涯,經歷過順境,也有過逆境,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飽嘗了創業的艱辛,十四年累計出欄肥豬2800多頭,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僅2003年出欄420頭,獲純利9萬元,今年上半年出欄270頭,獲純利6萬元,預計下半年可出欄300頭,全年獲純利潤可突破11萬元,有人說我養豬每斤毛豬比別人多賣0.2元—0.3元是不是養豬有什麼秘訣呢?如果說我養豬有什麼所謂秘訣的話,那麼在這裡我可以毫無保留地欣慰地告訴大家,那訓是走自繁、自養、自防新型成功養豬致富之路。

  每家每戶都想過好日子,都想早日富裕起來,都有一本難念的致富經,而我的養豬致富經得從1991年說起,91年鄉鎮企業轉制后,就回家務農我想只靠種大田高梁玉米,不幹點別的是富不起來的,尤其是當時正年紀輕輕,總想干點事業的我更是不安於種大田,當時正是養豬熱,看見周圍許多人通過養豬富起來,心裡就氣得慌,於是,養豬致富的夢想在我心裡就扎了根,何不大幹一場子,干出個樣子來,一來自己致富,二來也給群眾做個樣子,要是能這樣,該有多好哇?於是,我東挪西借湊了4萬元資金,辦起了家庭養豬場,一次購進了100多頭仔豬,可是出欄時由於當時生豬價格低,再加上豬的品質較差等諸多因素,不但沒掙錢,而且還賠了不少錢,損失慘重,創業的艱辛與痛苦使我感到,干一番事業沒有膽識和恆心是不行的,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吃一塹,不長一智,我看到聽到許多名人在成功的背後也不是一番風順,也有過挫折和失敗。此時,一心想致富的我不但沒有灰心喪氣,更加堅定了養豬信念,反而使我的頭腦變得更加清醒起來。決心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雖然損失的是資金,但卻從失敗中找到了經驗和教訓,我認真查找失敗的原因,同時,多次到附近豬考察,認為要重新崛起,必須打破傳統養豬觀念,依靠科學、降低成本、創新方法,選育優良種豬,走自繁、自養、自防新型養豬致富之路,先後從北京、吉林、阜新購進長白、大白、皮特蘭、阜新等地購進優良品種18頭,當年就有5頭種豬開始產仔雖然只產42頭,但到年底一算帳,就獲利13000餘元。有了收入,心裡就有了些底,就和愛人商量,擴大規模,在原有10個育肥圈的基礎上,又建38個母豬圈,同時購買許多科學養豬、種豬管理、防疫滅病的技術書籍,白天沒工,就晚上鑽研學習養豬技術,有時直到深夜,光學習書本還不行,還要結合實踐,細心觀察,為了把種豬養好,提高種豬的配種率,保胎率和成活率,每當種豬產仔時,就鑽進產房裡晝夜管護,遇到冬天嚴寒,還要加溫,遇到豬得了病,開始求教獸醫,後來學會了防疫,就自己來防,總之,在養豬過程中,不知受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累,也不知道有多少個不眠之夜在豬的產房裡度過的。然而,辛勤的汗水沒有白流,在多年的自繁、自養、自防養豬實踐中,不僅在育肥方面,而且在配種、保胎、繁育仔豬等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母豬要保持適當的膘情,不要過肥,肥了不準胎或產仔少,瘦了出死胎或易流產,在產仔前,為了保胎產仔前7天用土霉素連喂7天,產仔后口服鏈黴素,過一個小時后吃奶,同時,豬群養防結合起來,按時防疫注射,做好防疫滅病,定期消毒,講究衛生,控制發病,由於自己在多年養豬實踐中掌握一條龍的飼養管理和防疫滅病技術,產仔成活率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效益不斷提高,由年產15窩,窩產7—10頭,育成率80。提高到年產23窩,窩產10—12頭,育成率達95以上,目前,我養豬群全部實現了“三化”,即公豬純種化、母豬良種化、仔豬雜交化,由於自繁、自養、仔豬均是二元、三元雜交商品豬,不僅生長快,肉質好,瘦肉率高,出欄比別的養豬戶提前15—30天,而且外地客商爭相購買,每公斤毛豬高於別人0.6元左右,2001年出欄200多頭,獲純利5萬元,2003年又擴大了養豬規模,投資3萬元修建了24個封閉式產仔室,投資1萬元又建了10個育肥圈,投資1.5萬元引進長白、大白種公豬2頭,在2003年獲利9萬元的基礎上,2004年養豬又上一個新台階,年底可出欄570頭,每頭純利在200元以上,純收入可突破11萬元。

  品種是效益的根本,規模是效益的基礎,管理是效益的關鍵,這是我多年自繁、自養、自防養豬最深體會,我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我把自身的養豬經驗和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本村附周邊群眾,幫助提供種豬,登門進行技術指導,現在全村靠自繁、自養的戶由原來的幾戶發展到100多戶,無梁殿、新立屯、胡家、鎮安鄉等地的養豬戶紛紛前來購買種豬,我都是按商品豬的價格售出,使養豬戶深受歡迎與好評,如今,我自繁、自養的雜交豬內質和瘦肉率比以前更高了,相比之下賣的價格也高於別人,相應的利潤也更大了,不僅帶動了本村而且帶動了全鎮及周邊地區養豬業的發展,我也因此先後被鎮、縣評為先進黨員,黨員模範標兵等榮譽稱號。

  榮譽只屬於過去,未來更需要開拓,我決心以此為加油站,再接再勵,奮力拚搏,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再創養豬業的新輝煌,帶去更多的農戶早日致富奔小康。(穆守文整理)

  辦好家庭養雞場勤勞致富奔小康

  **鎮大孫家村孫立庄

  我是大孫家村一名普通村民,名叫孫立庄,今年50歲,我從80年開始養300隻蛋雞,(存欄),年純收入不足5000元(養雞)發展到現在年養蛋雞3500隻(存欄),僅養雞年純收入超5萬元,靠辦家庭養雞場勤勞致富,走上小康道路的,不僅供3個孩子念書,其中一個孩子上大學,還有存款,不僅自己富起來,還幫助帶動本村30來戶走上了養雞致富道路。

  29年前,我懷着一顆報孝祖國的赤子之心參了軍,並在79年在部隊光榮地入了黨,80年複員,人的志氣是最可貴的東西,複員后,我就決心紮根農村,建設家鄉,立志走養雞致富道路,一開始時,由於沒有多大本錢,蓋了90平方米雞舍,養了300隻蛋雞,先省養點,試試看,同時還做些給別人開車的生意,經過幾年的學習,摸索和精心飼養,加上自己有時間就看養雞技術書籍,細心專研蛋雞飼養管理技術,在沒黑沒白與雞打交道中自己逐步掌握了養雞技術,也在實踐中學會了一套蛋雞防疫程序,養雞雖然遇到行情低時也賠過,但算起總帳來,還是掙錢,這更加堅定了我養雞致富的決心,逐年增加存欄量,隨着養雞規模的逐年擴大,效益也越來越高,但規模還不算太大,也想要想多掙錢,就得大幹,不能只養幾百隻,要超過千隻,但大幹不能盲目是干,必須搞好市場調查,掌握市場行情和信息,還要引進優良品種,於是在以前養雞積累經驗的基礎上,於2000年養雞擴大到1500隻,引的品種是美國進口海蘭褐,抗病、產蛋率高,規模大了,隨這而來的勞動強度加大了,付出的辛苦也可想而知,為了提高育成率,在雞雛出廠運到家,馬上放到育雛室,無論冬天還是夏天,必須把育雛室溫度在0—7周齡控制在34℃—35℃,以後每周降2℃,直到產蛋溫度控制18—20℃,由於精心護理,我育錐成活率在98以上,為了提高產蛋率,不斷採用新技術配制飼料,買名牌廠家的料精,按科學方法配料,這樣配製的飼料不但營養豐富,雞吃了長的快,產蛋多,在飼餵過程中,做到定時定量,早5—6點喂,中午11—12點喂,晚上5—6點喂,並且每天保持16小時光照,為了防止蛋雞因打雷等應急刺激產蛋率下降,在受到驚嚇時喂淀解多維,裡面含1F18種微生素,連續喂3—5天,由於做到科學飼養,嚴格管理,雞的產蛋率最高時達到90以上,高峰期維持到4—5個月;加上雞蛋價格平穩,2000年當年每隻雞獲線利12元,1500隻蛋雞獲純利1.8萬元,2002年發展到2000隻,獲純利2.5萬元,今年存欄3500隻,由於價格看好,每斤雞蛋2.60元,每隻雞或獲純利15元以上,3500隻可獲純利5.25萬元,目前,我已擁有2間打料室,2間庫房,4間育雛室,有二棟3000平方米蛋雞雞舍,還有一輛三輪運輸車,總結二十多年養雞致富經驗,我認為有以下幾條,首先,必須解放思想,敢於投資,敢闖敢試,其次,要引最優的品種,這是養好雞的基礎,靠品種取勝,如我引進高產抗病、市場前景好的海蘭褐雞,二是把好配料關,三是把好管理關,四是把好防疫關,蛋雞防疫特別重要,一個環節防不好,就會影響全局,我在從進雛到產蛋14項防疫程序一項都不能疏漏,同時要做好定期消毒,每周消毒一次,確保蛋雞成活率和產蛋率,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有了技術和經驗不封鎖,自己富了不忘大家,不論哪家養雞戶有了病,只要找到我,我都熱心去看,直到看好病為止,我還幫助養雞戶聯繫銷售,不僅讓養雞戶能把雞蛋賣出去,還能賣上好價錢,在我的幫助帶動下,先後有30來戶通過養雞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奮鬥沒有止境,小富不能即安,我還準備投資3萬元再建一個面積為200平方米的蛋雞舍,使存欄蛋雞達5000隻以上,年飼養量超萬隻,我相信,只要勇於開拓,奮力進取,並為之所釧愛的事業,灑下辛勤的汗水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穆守文整理)

  糧米加工使我走上了致富路

  **鎮崔崗子村李志嶺

  我叫李志嶺,是崔崗子村一位普通村民,今年42歲,中國共產黨黨員,4口之家,致富的道路千萬條,有的靠養殖業致富,有的靠運輸業發家,而我靠糧米加工走上致富的。8年的艱苦創業不僅向社會提供近千萬斤優質高梁米,而且自己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8年年獲純收入12萬餘元。

  97年以前,我養了一台三輪車,做拉糧食買賣,一年到頭,由於給別人拉糧食也掙不了幾個錢,由於自己經常給糧米加工大戶拉糧食,看見糧米加工大戶掙的錢是我的好幾倍,就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光給別人干不如自己干,不妨也搞糧米加工或許能多掙些錢,沒有本錢,我就貸點款,湊了3萬元於97年開了個糧米加工廠,當時廠房面積不足50平方米,只是對外加工磨米,平均每天也只能加工2000斤左右,每年利潤不到1萬元,雖然利潤小,但畢竟有利可圖,於是在幾年加工的基礎上,利潤越來越多,信心也越來越足,2002年決定大幹,花2萬元買7間本村機站房,把原來對外加工變自己上外邊拉高梁米,搞專業自己加工,起大早開三輪車去阜新等地購高梁,早去晚歸,幾乎一天一趟,由於收購的高梁米質好,6A—30,加上加工時嚴把質量關,米好吃耐爛(好煮),深受用戶歡迎,不到3天就幾乎全部賣掉,每天加工量由原來的2000斤上升到最多時的4000—5000斤,平均每天也在3000斤以上,每斤純利潤2分以上,2002年加工優質高梁米110餘萬斤,僅糧米加工一項年獲純利2.2萬餘元,2003年獲利2.3萬元,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2004年又繼續擴大生產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大外購高梁量,加班加點,有時晚上加工到10多點鐘,預計2004年全年可加工高梁米130萬斤以上,可獲純利3萬元,在我腰包鼓起來的背後,也有說不清的苦澀和汗水,做什麼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糧米加工也是如此,有時到阜新去收購高梁,進一個屯收不着,就跑下一個屯,一天下來不知跑幾個屯才能收滿,為了不耽誤時間,中午連飯都顧不上吃,若要趕上颳風下雨天,道不好走,就更受罪了,車誤住了,開不動,就把糧食從車上卸下來,車開過去,再把糧食抬上去。為了趕集佔市場,就得起大早,無論嚴寒酷暑,8年如一日,就這樣硬是創出了一條糧米加工緻富之路,如果說自己致富有什麼經驗的話,那就是:看準市場大膽干,遇到困難不動搖,精打細算嚴管理,靠一流質量佔市場。

  在我致富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幫助帶動其它加工戶,從不保守,主動提供致富信息,同時,還熱心為村民服務,雖然不對外加工,但是村民來我這加工糧食,我從沒有拒之門外,並且還免費,幾年來,經我免費為村民加工糧食的不下幾十戶,不僅贏得了村民的好評,也是我做為一名黨員心繫群眾應該做的。

  追求是打破滿足的動力,單一加工高梁米致富,我並沒有滿足,找打算上幾個加工小米,打楂等幾個新項目,把糧米加工這篇致富文章做大做強,這正是:糧米加工真可行,勤勞致富不受窮,多虧黨的好政策,步步登高奔前程。

  《農村致富典型經驗介紹》來源於,歡迎閱讀農村致富典型經驗介紹。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農村致富典型經驗介紹 標籤:自我介紹 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