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景點導遊詞
【銅鼓石】
銅鼓石石刻, 是銅鼓縣最有名的石刻。
因為這塊巨石因色如銅,形似鼓,擊之有聲,名為銅鼓石。銅鼓縣也因它而得名。
相傳許旌陽追斬蛟龍路過此地,石中有聲,疑之為怪,揮劍劈之,巨石中分,現身的並不是孽龍,只見一對金雞騰空而起,沿修河而下不知去向。
“銅鼓石”三字,正楷豎書。字跡蒼勁秀麗,其落款刻有“備兵使者晉人延論書”九字。
南唐時,有一個福建晉安叫王延論的備兵使者路過此地,看到我們眼前這塊巨石,就刻下了“銅鼓石”三個字。備兵使者,是專門替朝廷招兵買馬的小官。南唐存在於937~975年,“銅鼓石”三個字,將近有1100年歷史了。
“銅鼓石”左右兩旁,明朝抗倭名將鄧子龍以雄偉的筆鋒在這裡留下了“試劍”、“潘周過化”等字和他作的一首詩:“定江巨石攔路旁,有人疑是南山虎。笑漢將軍只沒羽,乃不貫之何足數。又聞此石名銅鼓,上應列宿開帥府。英雄一破石中開,抵住乾坤鎮吳楚。”
據說,清政府規定凡銅鼓來義寧州(修水縣清時稱義寧州)應考秀才的生員,主考官員要一一招來指名背誦這首詩,凡是茫無所知或顛倒訛錯者,立即被考官認為是假冒銅鼓人,喝斥逐出,不準參加考試。因而在清代,這首詩成為銅鼓書生必讀詩篇,童叟傳誦,膾炙人口。
鄧子龍(1531-1598)是明代抗倭名將,字武橋,江西豐城杜市鎮鄧家村人。
1574年,鄧子龍到銅鼓來鎮壓李大鑾棚民起義。當時起義軍有10萬人,鄧子龍只有三千人。歷經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平定了叛軍。1575年,鄧子龍在此刻下了“試劍”、“潘周過化”等石刻,此石刻涵意為‘江西巡撫潘季馴和巡道周思敬二人,派鄧子龍來此鎮壓李大鑾農民起義之後,銅鼓地方復歸王化。
“試劍”,我們可以理解為“牛刀小試”,可以看出鄧子龍十足的自信。
當年鄧將軍在銅鼓建功立業的時候已經43歲,最後官至副總兵,相當於海軍副司令員,中將軍銜。
萬曆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鮮。鄧子龍奉命援朝,倭寇遁逃。在露梁海戰中,年近古稀的鄧子龍奮勇直前,不幸陣亡。朝鮮為之立廟,世代祭祀。鄧子龍遺體歸葬豐城。遺體有其身無其首,其首級已被倭寇割去,於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級合殮。
“駐銅剿赤”四個字,是國民革命軍十九師一零三團團長庄文樞在1934年刻下的。
一九三七年淞滬會戰,庄文樞任三十五軍十九師五十七旅旅長。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晉陞陸軍少將。一九四一年參加上高會戰,任七十軍一零七師副師長。
“駐銅剿赤”四個字,字裡行間表現的只是一個“剿”過程,看不到“剿”的結果。庄文樞在銅鼓一年時間,沒任何建樹,以後的事情更無法預測。他題這四個字,只表明他在銅鼓做過這件事,缺乏自信與底氣。這與鄧子龍書寫的“試劍”、“潘周過化”的底氣、豪氣、霸氣形成巨大反差。
這裡為什麼會形成石刻群?銅鼓石為瀏陽、平江、宜豐、萬載各州、縣適中之地,水通鄱陽湖,地接長沙、武漢,雄踞湘贛邊陲,地勢險要。此處設有茶樓,便利來往官民飲茶休息。歷朝文臣武將,行至此地都勒石題字,摩崖銘詩,文采生輝,聲名遠播,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史詩石刻。
【禪棲寶地大蓮山】
大蓮山因崇山峻岭羅列,層峰疊嶂環繞,似一支蓮花出水,所以取名為大蓮山。大蓮山山頂呈園頂形,山頂上的福壽寺就如建在“蓮心”上。
福壽寺初建於唐朝大曆年間,再建於清乾隆九年,續建於民國28年,佔地300餘平方米,分上、下二棟計26間,供有如來、觀音、古佛神象(傳說古佛神象屬香藤結成),還有符庵,道一神位。主持和尚系佛教臨濟正宗分支。全盛時期曾宿僧侶20餘人,香火道場以及遊人香客遠及修水、宜豐、萬載、瀏陽等縣。
解放后,由於各種原因,殿宇房屋被全部拆除。1986年以後又由附近群眾自發募捐儲款修建,歷時7年,建有上、下廳、左鍾右鼓,僧房、茶房、禪間、客間、廚房、餐廳等,供遊人遊覽觀賞,供奉敬祀。
右側還保留有福壽寺開門祖衍周芳禪師墓塔和十七世祖馬祖道一禪師衣冠冢(建於嘉慶十四年)坐東向西,並排三座,十四柱十三碑,上豎園形石塔尖,有“阿彌陀佛”石象三尊,全是白色花崗岩石柱和青石墓碑,造型精細別緻,結構美觀,墓葬岩石上刻有《幽岩石室》四個繁體大字,整個禪師墓葬群猶如三隻蛤蟆朝着落日眺望。所以,古人稱“三蟆戀日”之景,與寺毗望的有建在峻峭的石壁上,寬4米,深9米,高1.72米的的“藏經樓”,60年代大蓮山福壽寺的珍貴文物曾藏於此間,才倖免遭劫。
馬祖道一是中國禪宗8代祖師,俗姓馬,法號道一(1709-1788)。此人生得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二輪紋。曾在福建建陽、江西南康等處傳授禪法,主張“自心是佛”“凡所見色,自是見心”的道理,從學者甚眾,后形成學派,稱“洪州宗”,後於公元1769年唐大曆四年來到大蓮山,閉關坐禪馬祖岩,公元1773年離開大蓮山,唐貞元四年(公元1788年)圓寂於南昌開元寺(今南昌佑民寺)。
馬祖崖屬丹霞地貌天然岩洞,洞前有石屏掩映,入口稍小低矮,出口較大,洞崖呈傾斜長方形,光線充足,洞高十米,寬約五十米,足可容納800餘人。
大蓮山有一株巨藤,該藤綿延數個山嶺、山窩,方圓達百畝,至今尚未發現根在哪兒。這株巨藤較大的一段直徑達1尺。巨藤四季常綠,三月開花,呈深紫色,葉片呈三角形,花形似啄木鳥,果實似佛珠。它逢土就生根,遇樹就爬樹,如有人不小心撞傷根部,表皮會流出呈血紅色液狀汁,令人難以相信,是奇特少有的旅遊景觀。
福壽寺附近還有一棵400年的古楓。古楓樹高約60米,樹圍6.7米,亭亭如華蓋。樹影婆娑,夏日蔥翠如黛,深秋丹紅似火。在古楓樹下建有一廟,名為楓神廟,常年香火不斷。
【靈石庵】
首先我們看到的這片水域,就是江西省20座大型水庫之一的大段水庫。它是80年末90年代初建成投產的。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610多平方公里,總庫容量1.15億立方米,屬於大(Ⅱ)型水庫。
前面那座挺拔光禿、形同天柱又似倒置仙螺的石峰高聳人云,那就是巧奪天工,富有傳奇色彩的天柱峰。
相傳,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路過此地,在觀音娘娘的曬鞋尖(一山峰名)前拴驢解囊時,不慎將隨身攜帶的仙螺寶石失落在草叢中,仙螺墜地還俗后,見風猛長,大有“一日長一千,千日撐破天”之勢,南海觀音見勢不妙,即上天稟報玉帝,玉帝為保天庭平安,差雷公神下凡征服。那天,風起雲湧,天昏地暗,大雨滂沱,電閃雷鳴,霹靂一聲,靈石腹部被雷炸出一個大洞,靈石遂停止上長。後來人們在靈石腹部的崖穴里建起了觀音寶殿,取名“靈石庵”。
卻說東海龍王的百世年幼子孫,聽到人間有此靈石,九小龍便相約前往竭拜。一日,九龍乘長輩們參加王母娘娘蟠桃盛會之機,沿長江溯修河而上,終於來到靈石之前。這小小的地方哪經得九龍飛舞折騰,頓時天昏地暗,大雨傾盆,巨石翻滾,山河改道。等到九龍安靜下來,發現河床升高,遍石欄路,已無法返回東海,只好屈居一潭水之中,后此地被人稱為“九龍潭”。
沒多日,觀音娘娘得知此地遇上特大水災,便前來“靈石庵”一帶救苦救難,一不小心,打濕了鞋子,便乘曬鞋之機,坐在靈石下的一個小山坡上休息。九龍一見,忙呼救命。觀音娘娘問明~情原委后,捏指一算,便說:“九龍忽急,待得百年之後,這裡便是人間瑤池,成為你們的最佳棲身之地。”
天上人間也竟有如此巧合之事。1890年銅鼓遭遇一次有史記載以來最大的一次水災,河道被山石堵塞,造成縣城河水改道,修水至永寧的帆船從此斷航。1990年,銅鼓興建大F電站,截流蓄水,石靈之下,成為人間瑤池九龍湖,這前後恰好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