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毛澤東故居導遊詞(一)
各位遊客:大家好!
這裡叫土地衝上屋場,是毛澤東故居。
就是在這座普普通通的中國南方農舍里,誕生了一位革命偉人,一位歷史巨人。數說二十世紀的歷史,或者回眸千年歷史,無論中國還是世界,都不能無視或缺少毛澤東。且不說毛澤東博大精深的思想,且不說毛澤東倒海翻江的行動,單一個二萬五千里長征,就可以讓史上所有的遠征壯舉黯然失色。毛澤東的多才多藝和全才全能使他與世界歷史上任何一位巨人相比都毫無愧色。他的一項成就、一個本領就足以使他在歷史上留名,何況他是那麼一個包容、涉獵如此廣泛的集大成者。他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締造者之一,或者乾脆說,就是最主要的締造者。不管他的晚期發生過多麼嚴重的錯誤,作為一位為歷史作出過如此巨大貢獻的巨人,作為一位現今仍然還在、將來必然還會發生着巨大影響的偉人,他的地位是勿容置疑的。他的一切因而也必然會得到大家的熱切關注。在這裡,我們可以追溯到毛澤東的誕生,追溯到毛澤東的成長。這裡是塑造巨人毛澤東的第一個環境,各位在這裡探究,一定會不虛此行。
沖,是湖南方言對地形的稱呼,指兩山之間相夾的部位,而且,一般說來,隨着山勢的連接,尾端往往是封閉的。我們現在見到的小沖就叫土地沖,原來山嘴上有一座土地廟,這恐怕是得名由來。它是韶山沖的一個小分支。
屋場,也是湖南方言,它是對鄉村民居的一種稱謂。湘潭的鄉村民居,往往獨立地散布在青山綠水間,很少成集鎮式地聚族而居,因此每個處所除了有一棟房屋,一定還有一片屋前的場地,本地人又叫坪。這大概就是本地人將住宅叫作屋場的由來。
為什麼叫上屋場?原來,南岸是這裡的地名,當得名於位處韶溪南岸。它原來的概念,包括了現在專稱南岸的鄒家祠堂和上屋場一帶。上屋場,就是地理位置相對在鄒家祠堂之上而言的,因此過去又叫韶山沖南岸上屋場。現在習慣把鄒家祠堂稱作南岸,就不再把主席故居也稱作南岸了。南岸的概念可以包括毛澤東故居,這裡的老人們都清楚。我們還可以舉出兩個證據。毛澤東1919年挽母聯"春風南岸留暉遠",明明白白。毛澤東塾師、堂兄毛宇居1953年寫的一首詩也這樣明確表述:
南岸茅廬主席家,風光就是朴無華。往來過客人言嘖,此地頻開革命花。
北方的民居通行四合院,南方民居尤其是湘潭民居則通行一擔柴式(正面三間,兩頭橫屋也是各三間);橫屋少一點的也叫一把鎖,一般的原則是整個房屋成中軸線對稱。由於氣候的原因,南方民居往往比北方民居開間要大,屋宇要高,自然門窗也要寬大一些。同時,南方民居還有一條規律,由山區而平原,建築格局有漸漸趨大之勢。毛澤東故居在湘潭民居中開間是偏小的,這大概是處于山區的緣故。總之,這幢房屋代表了湘潭近代民居的典型特色。
過去湘潭民居的建築非常講究方位,對方向的選擇往往依山勢、水位綜合考慮予以決定,並不像平原地帶按採光和背風的原則,多取坐北朝南的方向。這棟房屋就是坐南朝北而略偏東的,它與周圍環境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山環水繞,翠竹蒼松,安謐恬靜,是十分可人的鄉居之所。似乎特別神奇的,是它所處的土地沖衝口,正迎着對面鬱鬱蔥蔥的"小韶山".人們傳說,舜帝就是在"小韶山"奏響韶樂的。而"小韶山"又呼應着高標出世的韶峰。它們一脈相承,送來了山水的靈氣。
其實,毛澤東的祖居並不在這裡,而是在離這裡十里遠的滴水洞黃田坳下,它叫東茅塘。毛澤東的曾祖父叫毛祖人,又名毛四端,生於清道光三年(1823)。光緒元年(1875),他在土地沖買下了一些田土,為便於耕種,便在光緒四年(1878)他55歲的時候向毛正光買下了上屋場東頭五間半茅草房,就象現在西頭鄰居的樣子。毛四端有兩個兒子,大的叫毛恩普,又叫德臣,小的叫毛恩農,又叫翼臣。先是長子毛德臣在這裡居住。過了十年,光緒十四年戊子(1888),德臣、翼臣兄弟分家,可能是這時抓鬮選擇住所,德臣搬回了東茅塘祖居;翼臣則帶著兒子順生和兩個女兒搬到了上屋場,毛四端也隨次子搬了過來。毛四端就是毛澤東的曾祖父。毛翼臣就是毛澤東的祖父。毛順生又叫毛貽昌,是毛澤東的父親。毛澤東後來就出生在這棟茅草房裡。民國六年(1917),這棟房子失過火。直到民國七年 (1918),毛澤東已是25歲的時候,隨着家境的上升,毛順生才光大祖業,掀茅蓋瓦,加修後院,使這裡成了一個十三間半瓦房的寬闊住宅。現在我們看到的房子基本上保持了原樣,兩家的差異就使這所本來對稱的房子打破了對稱。
毛澤東父母過世后,毛澤東兄弟姊妹很快都離家參加了革命,1929年4月,國民黨政府沒收了毛澤東一家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家產,歸清溪鄉鄉公所所有。不久,鄉公所將屋租給貧農毛吉雲居住,後來孫玉春、張春風也先後住過。1937年國共合作后才發還房產,由毛澤東的弟弟毛澤覃烈士的妻子、小孩、父母先後居住到解放。1950年,毛澤東故居作為革命紀念地開放。196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公布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12月21日夜,毛澤東一百周年誕辰前夕,中央電視台在這裡組織了大型文藝紀念演出《人間正道是滄桑》。屋前水塘被臨時用木樁木板覆蓋,前坪地連同半個水塘被作為了舞台。著名導演張曉海執導,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倪萍主持了晚會。這台節目在毛澤 東誕生一百周年之日在中央電視台隆重播出。
毛澤東的鄰居,主人叫毛愛桂,譜名叫毛貽業。他比毛澤東大一輩,但年齡比毛澤東還小21歲。毛澤東當了國家主席后,見了毛愛桂,當面還叫"愛桂叔",寫信則稱"毛愛桂先生".
毛愛桂在父親毛恩苞去世后,孤兒寡母,無依無靠,曾決定將房子賣給在家種田的毛澤東大弟毛澤民,毛澤東回家勸澤民退了協議,還資助了毛愛桂一些錢。毛愛桂的哥哥毛愛堂參加了毛澤東建立的韶山黨支部的活動,毛愛桂本人也為韶山黨支部的秘密會議放過風。毛愛堂1925年隨毛澤東去廣州投身革命,參加了北伐軍,後來犧牲了。解放后毛澤東寫信為毛愛堂落實了烈士身份。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愛桂母子在外流落三年,1930年才回到韶山,後來住到了張旭沖。1950年,毛澤東曾囑咐毛岸英專程看望了他。1952年,毛愛桂寫信給毛澤東,為他的兒子求職。毛澤東素來不願為親友推薦工作,這樣的文字在他給親友的信中比比皆是,但對鄰居毛愛桂卻是一個例外。毛澤東在信中說:
要你兒子出來搞一點隨時隨意的工作,我亦十分高興。可向所屬當地機關申請。
不久,他的兒子毛澤林就被安排了工作。1955年,毛澤東把毛愛桂以及他的大姐毛春秀接到了北京。1959年毛澤東回韶山又接見了他。
現在我們看到的"毛澤東同志故居"匾,這幾個大字是鄧小平1983年6月27日題寫的。在此之前,故居1950年冬最初開放時,掛的金字匾是"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不久即改書為"毛澤東同志故居";1961年5月改為仿宋體;1965年9月28日換掛郭沫若題寫的"毛澤東同志舊居"楠木匾。
跨進大門,我們首先進入的是堂屋。這間堂屋是毛澤東家與鄰居毛愛桂家合用的,在所有權上講,每家各有半間。這就是毛澤東家十三間半房子的這個半間的來歷。堂屋是湘潭民居最正最高大的房間,也是房屋主人進行家庭祭祀活動與其他重要活動的主要場所。面對大門的正牆上鑲嵌着神龕,神龕上一般供奉着佛像、財神和祖宗牌位,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往往要進禮。毛澤東1959年6月26日來到這裡,他說,過去我家也信過迷信,邊說邊對着神龕作了一個揖,幽默地說,這是我小時候初一、十五工作的地方。
這裡是退堂,本來是堂屋活動的進退過道,毛澤東家利用這個空間安排作了煮豬食的場所。毛澤1959年在這裡看到了擺放什物有"原物"的說明,非常驚訝,說:"這些東西還保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