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演講稿>愛國演講>民族團結演講稿

民族團結演講稿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民族團結演講稿(一)

  在陽光明媚的春天,我們迎來了第28個民族團結教育月。經歷了風風雨雨的新疆各族人民更懂得民族團結的珍貴。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學習民族團結先進事迹、禮讚民族團結模範、弘揚民族團結精神。我演講的題目是——奮鬥譜寫玉米人生,攜手維護民族團結!

  1985年,一名剛從石河子大學畢業的漂亮姑娘,放棄了去內地工作的機會、滿懷着希望,毫不猶豫的留在了新疆,堅守在天山腳下,做了一名普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她——就是新疆農科院糧作所玉米專家梁曉玲。

  一參加工作,梁曉玲就鑽進了她鍾情的玉米地,並且瘋狂地迷戀上了玉米事業,一干就是二十五年。長期以來,她一直堅守在科研一線。每年至少三分之二的時間下鄉出差,經常剛從伊犁回來又去塔城,從塔城回來又去喀什,和田。足跡踏遍天山南北。她正在讀高二的兒子說:“在媽媽的心中,玉米比我更重要”!每次出差前,兒子總是懇求道:“媽媽,你可以不走嗎?”。作為母親,梁曉玲心疼地撫摸著兒子的臉,說:“我也不想走,但我必須走,南疆的維吾爾族老鄉還等着我去講課呢!年邁的父親生病住院,她也無暇照顧。面對生活、面對親人、面對親情,梁曉玲心中又何嘗不痛?但是,面對自己熱愛的玉米事業,面對南疆千千萬萬的維吾爾族老鄉渴望和期盼的眼神,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出差,選擇了自己牽挂的南疆玉米地。她把玉米當成自己的孩子,她把南疆的維族老鄉當作自己的親人!這就是我們農科人最樸實、最純真、最無私的生活寫照,她用青春和熱情譜寫了精彩人生的篇章!

  在工作和事業上,梁曉玲是一位傑出的科技工作者,生活中梁曉玲又是一位樂於助人,關心熱愛自己團隊成員的好大姐。我們玉米團隊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有優秀的維吾爾族專家阿不來提、有勤勞能幹的回族師傅張江;有充滿活力的年輕漢族科技人員、有技術熟練的維吾爾族工人、還有實習的各族學生,不管是科研人員、工人、還是學生,大姐都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人,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不管是在田間幹活還是開會出差,大姐總是細心的為每個人考慮,關心我們的吃住,關心我們的生活,尊重少數民族同志的生活習慣,儘可能滿足每個人的心愿!

  我們的玉米地遍布全疆各地,我們的玉米種子撒遍天山南北,梁曉玲每年都會奔赴生產一線。給南疆老鄉帶去的不僅僅是新品種、新技術,還有她的滿腔熱情和一片愛心!

  玉米事業將梁曉玲與新疆各族農民緊密相連,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民,幫南疆農民致富,她積極學習維語,虛心向身邊的維吾爾族專家請教。每次一到南疆,就用標準的維語向老鄉們問好:“亞克西姆賽滋”,鄉親們總是報以熱烈的掌聲,激動地呼喊:“亞克西”。老鄉們親切而淳樸地感情深深地打動了梁曉玲的心,她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南疆的玉米產量搞上去,讓南疆的農民富起來!

  在南疆的日日夜夜沒有一天不是和維吾爾族老鄉打交道,在他們眼裡梁曉玲就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人。1997年的春天,岳普湖縣的一位維吾爾族老鄉不遠千里來農科院買玉米種子,就是想親眼看一看搞玉米的專家,來的時候還特地帶了兩個伽師瓜送給梁曉玲品嘗。看到老人那雙誠懇的眼睛、被風吹得發紅的臉龐,梁曉玲深深地感動了!給她的瓜一直沒捨得吃,梁曉玲暗下決心,一定要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玉米新品種,才對得起老鄉這份深情!

  作為一名女性能在南疆老鄉心目中如此德高望重,是她扎紮實實、兢兢業業、一心一意為農民做實事,做好事,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決心和毅力打動了他們! 1989年,梁曉玲第一次來到南疆,看到貧窮的農民,她心痛了,一種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由然而生。為了讓南疆農民儘快種上優良品種,獲得好收成,梁曉玲帶領她的玉米團隊進住南疆。

  20多年的辛勤耕耘,播下的不僅僅是玉米種子,收穫的也不僅僅是玉米產量,而且還播下了民族團結的種子,開出了民族團結之花,結出了民族團結之果。玉米產量提高了,農民富起來了、梁曉玲的白髮增多了。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農民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農民的誇獎!”在南疆各族人民的眼裡,農科院的玉米專家就是他們的領路人,專家們帶去的不是金錢,是幫助農民致富的技術;專家們收穫的也不是玉米棒子,而是老鄉們豐收的喜悅和由衷的誇獎!

  20多年的辛勤勞作,她的玉米事業結出了累累碩果,從新玉10號到新玉13、29、35、41號等20多個玉米新品種誕生了,老專家們親切地叫她玉米花,年輕的同行們喊她玉米姐姐,南疆的老鄉們豎起了大拇指。由於她的突出貢獻,多次獲得農科院文明標兵、優秀黨員、建功立業先進女職工、自治區先進女職工等榮譽稱號,2008年又獲得了自治區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梁曉玲身邊多了個好搭檔—一位非常優秀的維吾爾族玉米專家阿布來提,他們並肩作戰,艱苦奮鬥,不辭辛苦、風雨兼程,硬是把玉米事業繼承下來;正是因為有了二十多年如一日的艱苦奮鬥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也正是因為有了各民族專家的刻苦鑽研和團結協作,才把玉米事業發展成為新疆水平最高,實力最強、新品種選育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的強勢團隊。工作上,他們配合默契,很多事一拍即合,在梁曉玲看來,阿不來提是很難得的合作夥伴。在與阿布來提的交往中,梁曉玲學會了許多維語,在工作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7·5”事件,給新疆各族人民帶來了重創,民族團結經歷了風霜血雨的考驗。為了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民族團結,梁曉玲以身作責,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玉米團隊內部抓起,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事不做。在非常時期主動當起了大家的心理輔導員,在大家心理恐懼、心情沉重時,梁曉玲不顧自己的安危,親自開車陪同阿不來提外出辦事,去醫院看病,接送大家去試驗基地。主動找課題組的維吾爾族工人和學生談心,讓大家穩定情緒,安心工作,放心上班,不信謠,不傳謠。科研工作井然有序,試驗地里可愛的玉米也似乎被梁曉玲細心的安撫和熱情的關愛所感染,迎着朝陽茁壯成長。玉米團隊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親如一家。經歷了風風雨雨的玉米人比以往更加團結向上,玉米科研工作的每一天都滲透着濃濃民族情,和諧生活的每一分鐘都和民族團結密不可分。每一項科研成果都離不開維族、回族、漢族等各民族兄弟的辛勤勞動。

  新疆跨越式大發展離不開我們農科人的精誠團結,願各民族兄弟姐妹齊心協力、努力奮鬥,讓我們用青春和熱血、用智慧和熱情譜寫美麗人生,攜手維護民族團結,共創和諧家園!

  祝新疆各族人民大團結,願祖國明天更美好!

  民族團結演講稿(二)

  每當我想起“56個民族56朵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時,我腦海里會想起我身邊的一些民族團結的事。

  我們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居住着回、漢、東鄉、保安、撒拉、土、藏等23個民族。各族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精心培育民族團結的沃土,播撒民族團結的種子。

  政治上的平等,經濟上的互助,文化上的尊重,心靈上的融合,使生活在這裡的各族人民和睦相處,親如一家。

  以前我聽說過咱們臨夏州一個關於民族大團結的動人故事——一位漢族幹部裴明彪和他的妻子無償照顧東鄉族孤寡老人韓祖力哈20多年,  在東鄉族自治縣董嶺鄉周家塬村一個普通的院落里,漢族幹部裴明彪和他的妻子杜英桂經常買蔬菜、瓜果和牛羊肉到東鄉族孤寡老人韓祖力哈的家裡給她做飯洗衣服。20年如一日,天天忙裡忙外地收拾屋子、洗衣做飯,給老人擦洗身子。與裴明彪夫婦非親非故的80多歲的韓奶奶,就是在這樣的悉心照料中,度過了22個幸福歲月。

  這,只是臨夏回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樂章中一個動人的音符。

  臨夏縣刁祁鄉友好村,是個回漢雜居的地方。在這裡,不管是回族還是漢族,誰家有了難事,大家都會去幫忙;誰家有了喜事,大家都會去祝賀。而前些年,這裡卻是“友好村裡不友好”,打架鬥毆、偷盜賭博的事經常發生。村裡馬黑旦老人說得好:“人心齊,泰山移,你爭我斗,別彆扭扭,啥事也幹不成。”現在團結了,人們的心氣兒順了,都鼓着勁發展經濟,村民的日子一家比一家過得紅火。在創建活動中,友好村成了全州學習的榜樣。

  20**年11月26日,冬天裡陰冷的一天。

  入冬的臨夏天寒地冷,劉家峽水庫的廣闊水面上霧氣蒙蒙。臨夏縣蓮花碼頭上一輛準備上渡船的中型客運車因剎車失靈滑入深水中,一起特大路外交通事故發生了。

  包括司乘人員在內的33人剎那間與客車一同衝進了冰冷的蓮花碼頭渡口水中,此時,陸上寒風凜冽,氣溫零下十幾度,水中更是刺骨透心寒冷。就在這33條生命經歷生死考驗之時,岸上以邵繼順、何德英、謝宗菊、馬海比布為首的各族幹部群眾自發地組成了搶險隊伍,在最寶貴的十幾分鐘內,成功地救出了33名落水者,其中26人生還,7人因溺水時間過長而不幸罹難。

  出事的那一刻,不論是漢族大娘還是少數民族老人,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沒有人召喚,沒有人命令,沒有懸賞,沒有承諾,沒有任何世俗的想法,大家只有一個共同目的——救人。

  那一刻,各族人民團結如鋼,產生了強大的力量。

  那一刻,素不相識的人們,將涓涓愛心匯成愛心的海洋。

  那一刻,無處不在的感動,沖淡了災難的分量;

  那一刻,是感動天地的一刻。

  諸如這樣的事很多很多,我只記錄了一小部分,通過種種事情,體現了我們各族同胞的團結友愛之情,我們要向前輩們學習,學習他們捨己救人,無私奉獻,關愛民族團結的精神,我們還要好好學習,將來抱報效祖國,為社會多做貢獻。

  巍然屹立的太子山,見證着唐蕃古道民族團結進步的悠久歷史;緩緩流淌的大夏河,訴說著河州古地民族團結進步的美麗故事;奔騰東去的黃河水,彈奏着彩陶之鄉民族團結進步的動聽旋律。

  在這片美麗的蘊藏着巨大潛力的熱土上,近200萬臨夏各族人民正萬眾一心,共同營造着團結、穩定、繁榮的美好家園

  只要各民族團結一心,社會才能和諧穩定,人民群眾才能安居樂業,所以我希望各族人民都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互相幫助,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大家庭,讓我們在這樣的民族大家庭中健康快樂的成長吧!

  民族團結演講稿(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動人的歌聲匯成海洋,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哪裡都有歌聲流淌,歌聲飛出各族人民的心窩,充滿智慧、充滿力量、充滿希望。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而又幸福的時代,為此,我們驕傲、我們自豪。進入5月,以“感恩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克州”為教育主題的第28個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正在全州大地深入開展,如春風化雨般凝聚起各族人民的力量,並化作一股強大的動力推動着自治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及美好克州的構建。我讀了一本《團結的克州》,裡面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民族團結是克州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族團結是克州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表現在克州是個多民族地區,這裡的民族成分有十幾個。1954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成立了以柯爾克孜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州,50多年來,生活工作在克州地區的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在建設和發展克州的進程中,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共同塑造了克州精神。

  民族團結是克州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在各個時期克州精神的代表人物如感動克州十大人物之一的沙麗塔那提姐姐,她是一位柯爾克孜族青年,她用愛的心溫暖了素未平生者,她用真情奉獻使素不相識者親如一家,她用善良付出凝聚了跨越民族的姐妹情深,她用青春年華演繹出純潔高尚的人間大愛,她用行動告訴我們:“各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還有海日尼沙奶奶,她是一位古稀之年的維吾爾族老人,9年固守清貧,執着撫養一位與自己不同民族的漢族殘疾棄嬰,把母愛化成縷縷陽光,讓弱者勇敢堅強,她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詮釋了世間無需刻意雕琢的母愛。他們既是克州人精神的價值座標,同時也是民族團結的模範,他們在幾十年的工作和生活中與各族人民群眾親如一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着祖國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大團結,不斷豐富和發展着克州精神的內涵、廣度和深度。

  民族團結是克州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表現在經過28年廣泛而深入的民族團結學習教育活動,“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互相離不開”的認識和觀念在克州廣大幹部群眾中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推動克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五月是民族團結教育月,而全年都是民族團結教育的實踐過程。克州各族幹部群眾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高度自覺、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育活動中,以實際行動維護穩定的基礎。每個公民通過學習教育活動,都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反分裂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增強自身的政治敏銳性、鑒別力和免疫力,進一步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更加積極主動地同民族分裂勢力和敵對分子作堅決鬥爭,全力維護和鞏固克州團結穩定的大好局面,確保克州長治久安。



民族團結演講稿 標籤:奧巴馬開學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