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二十八中學習心得
9月26、27日,在孫書記的帶領下,我們一行幾人來到早已聞名全國教育界的即墨二十八中參觀學習,聽了兩節課,參加了一場交流會,雖然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這所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模式和文化,但通學習之前和回來以後自己在其校報、網站的進一步學習,尤其是讀了校園網站中《中國教師報》《學習的平台、探索的前台、發展的舞台》《近距離的觸摸 零距離的溫度》等幾篇文章,對即墨二十八中“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下面我就這幾天的學習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悟和思考,希望給大家一點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有益的思考和啟發。
(一) “和諧互助”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由來
山東省規範辦學明確提出:“把健康還給孩子,把時間還給孩子,把能力還給孩子。”這一要求勢必要各個學校進行“高效課堂”的構建。那麼如何在不加班加點的前提下,嚴格落實省廳《規範》精神,實現減負增效呢?這就要求學校既要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更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在這種背景下,即墨二十八中誕生了“和諧互助”教學策略。
當然,任何一場教育變革,都有它的源頭。而拉動這樣場改革引擎的,是一位普通教師--時紅霞。我覺得要真正學習這一“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模式就必須了解一下這位“和諧互助”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創始人。
時紅霞,是即墨二十八中一位普通的數學教師,這位說起話來還時不時臉紅的女教師,從被譽為“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創始人那天起,便成了校園裡的名人。
即墨二十八中是時紅霞的母校,當她帶着大學里學到的知識回到母校工作時發現,教學方法與當年上學時沒有什麼兩樣,學生苦,教師累,而這樣的苦和累並沒有換來滿意的效果。
“以前的課堂我們很累,不僅身體累,心更累,因為學生的成績上不去,講了很多遍的題,考試時總有不少學生不會做,讓人很挫敗。”時紅霞說。
“雷鋒精神”是即墨二十八中的核心精神,時紅霞還是做學生時就是學校學雷鋒小組的組長,時常關心幫助自己的幫教對象。從學生生活中的互幫互助,她忽然聯想到了互助學習,一下子,時紅霞豁然開朗,“為什麼不能把課外學雷鋒中的互幫互助運用到課堂上來呢?”
“我當時在想,如果讓學生也來講會怎麼樣呢?”
於是,一個樸素的想法誕生了:讓一些成績好的學生來當小老師幫扶其他學生,讓學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
2004年3月,時紅霞開始在自己的班裡進行實驗:把學生一分為二,自然分成兩大陣營,一部分是“小師傅”,另一部分是“小徒弟”,每次她講完后,讓同桌相互講一遍,這樣下來,學會的學生比原來增加了很多。從此,在時紅霞的數學課上,以前的教師講數學變成了學生學數學、講數學。
時紅霞講了這樣一個真實案例。一次考試,一道數學題難度係數很大,此前她並沒有給學生講過,但試卷收上來卻“驚”了很多人,時紅霞班上答對的學生有30多個,比講過這道題的班答對的學生多出20多人。這一現象了引起了數學組全體老師的注意。此後,數學組的老師開始自發到她的課堂上聽課。
讓同學科老師感到更不可思議的是,時紅霞負責的兩個班學生基礎並不好,第一學期成績平平,而到了第二學期期中和期末考試,兩個班的成績卻包攬年級前兩名。
有老師跟蹤調查發現,在時紅霞的班級里,學生的課下作業很少,甚至沒有書面作業。這就是時紅霞後來實施的解放優秀學生計劃。在她的班上,優秀“師傅”可以申請不做作業,他們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作業減少了,但課堂教學效果卻大幅度提高了。
就這樣,原來一個老師教60個學生的“拖車課堂”,變成了30個老師教30個學生的“動車組課堂”。時紅霞告訴記者,現在她更大限度地放權於學生,本學期她把兩章相對簡單的內容交由學生來講,讓學生和她一起備課,然後讓學生上課。
“我還嘗試讓學友出題檢測“師傅”,每堂課都讓學生出題,能出題就一定能解題,出題要求的能力層級遠遠高於解題的能力層級。”時紅霞說。
如今,在時紅霞的班裡,越是喜歡幫扶徒弟的學生成績越好,這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這位“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創始人,也因此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思考:
1.時紅霞老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創始人,主要是她擁有一顆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心。一名教師真正把教師作為自己的事業時,時時刻刻在思考、踐行如何讓自己的學生學到更多,學得更好,更紮實、更高效,相信他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教學模式。
2.其實我們很多優秀的教師已經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兵教兵、培養小老師等做法,只是這樣的老師比較少,也沒有形成體系。而更多的教師在理念上沒有改變,總是感覺自己只要備好課,上好課就盡到了教師的責任,就是一名合格的、負責的教師。其實作為教師,如果我們不去思考如何讓學生對我們的課充滿興趣和期待,不去思考是否每一名學生都在這節課有了最大收穫的話,不去思考自己傳授的這個知識點有多少同學掌握了,還有多少同學沒掌握,如何讓掌握的同學更紮實、會變通、會應用,讓沒掌握的同學實現點對點的輔導。那就說明我們作為教師做的還不夠,還不能稱其為一名責任心強的教師。時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的“和諧互助”教學模式,可能給我們很多教師指出了一條出路。
(二)“和諧互助”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推行
時紅霞悄悄進行的實驗被校長發現,源於一封來自家長的投訴信。
校長李志鋼清楚地記得那是2005年9月22日,他發現自己辦公桌上有一封家長來信,信的內容是反映數學教師時紅霞上課時基本上不講,而是讓學生教學生,家長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孩子的成績。
當天,李志鋼便召集相關領導去聽課。在時紅霞的課堂上,剛上課,一名學生就走上講台,拿着教材,大大方方,有板有眼地向同學們講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平行線與相交線的定義及其相關定理。學生的表現儼然一位成熟教師,表述清晰,講解到位。整節課,老師總共講了不到10分鐘,而學生們卻學得熱火朝天,同桌之間有講的、有聽的、有練的……課後成績測試出人意料的好。
一節課,別的老師費盡口舌才能講完的內容,而時紅霞卻在寥寥數語中高效地完成了,這不能不讓人驚訝。“時紅霞的課讓我眼前一亮。”李志鋼說,“但是,這樣的課算不算是一節好課呢?如果站在教師教的層面來評價,這的確算不上一節精彩無比的好課。然而,學生學的效果卻很好。”
一時間,這樣的爭論在學校領導層一直持續着。為了進一步求證時紅霞課堂教學探索的價值,新學年開學,學校有意將一個學習基礎比較差的班交由時紅霞負責,結果,期末考試,在年級24個平行班中,這個班的數學成績竟然上升到了第六名。這在全校引起了轟動,不少老師開始到時紅霞的班上“偷師學藝”。
這一成績進一步驗證了時紅霞探索的價值。校長開始組織骨幹教師全面深入數學課堂進行跟蹤研究,有針對性地對“時紅霞現象”進行提煉總結。
跟蹤研究發現,在時紅霞的課堂上,教師並不是在偷懶,教師的任務不單單是組織教學,還要對“師傅”進行重點培訓,讓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師傅,教師不僅要使“師傅”學會做題,還要讓他們學會分析題意,學會講解題的思路,把眾多同類型題目和相應的知識點聯繫起來,從而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在“師傅”和“徒弟”都遇到困難時,教師則要相機給予指導和點撥;當“師傅”在“教學”上有精彩表現和“徒弟”成績有明顯提高時,教師要給予及時評價表揚。
為了讓其他學科老師認識到這種模式的可行性,2006年,學校開始把這一教學改革從實驗室搬進了試驗田,選擇骨幹教師進行實驗,歷時半年多,學校總結出了一套相對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命名為“和諧互助”高效課堂。在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徒弟”代之以“學友”,“師友互助”的教學模式由此確立。2007年,學校開始在全校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