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春江花月夜教學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春江花月夜教學反思(一)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我根本就不敢講。不僅僅是擔心破壞詩歌美麗的意境,而是自己根本就不會講。過去這首詩在讀本里出現,我只是要求學生背一下。現在,這首詩成了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一篇文章,如果再輕易的放過,不用別人,連我自己都開始鄙視自己了。

  但,的確不敢講,尤其是逐句進行分析,這是我的教學弱項。所幸,這首詩是作為“賞析示例”出現了,書上有名家賞析的文章,這樣一來,我就是不講,學生也可以藉助這篇賞析來理解詩歌。

  這個單元的題目是“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意思是說,深入理解一首古詩,特別是寫景抒情的古詩,需要把自己想象成詩人,置身於詩中的意境,通過體味詩中的意象來了解詩歌的情感。這實際上是要求我們不要瑣碎地去分析詩句,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誦讀來把握詩歌的意象特點及情感。如此一來,我就又竊喜了一回:看來我不講是對的了。

  關於這首詩,我是這麼處理的。首先安排學生在早讀反覆誦讀這首詩直到背過。至於課上,我安排了三項內容。第一項,誦讀。通過學生讀,老師讀,名家配樂誦讀,來“置身詩境”。第二項,閱讀賞析文字,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和了解詩歌形式上的特點。第三項,回答一個籠統的問題:為什麼前人評價此詩“孤篇蓋全唐”?從內容和形式來簡要回答。

  這樣一來,我就繞過了在我看來最艱難的“感性分析”階段,而且還能與考試聯繫到一起。至於一些具體詩句的分析,我可以在以後專門講詩歌鑒賞技巧的時候舉例來解讀。

  春江花月夜教學反思(二)

  首次試上,筆記本上寫滿了文字。值得肯定的是,三維目標明確,有歌鑒賞方法的指導。例如,學完這首詩教師總結說:“我們收穫了很,除了無盡的美感,還了解了詩歌鑒賞的方法,拿到一首詩,我們知道該如何下手了:

  1、讀一一美讀幾遍,初步感知

  2、找一一找出詩中的景物與人物,體會意境,了解人物的情感;

  3、合一一找到景物與情感的匹配點,整體感知詩歌。

  如果長期堅持使用這種切實有效的方法,將有利於學生詩歌鑒賞素養的形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終身的學習的能力。不足之處也很明顯:主線不明,思路不清。

  一、一改:設主線,明思路

  張若虛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因為《春江花月夜》“孤絕橫篇,竟為大家”。這首詩也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全詩圍“春、江、花、月、夜”鋪開,月是詩人震動的脈搏,月光灑輝處,江水、沙灘、桃樹、花林、飛霜、白雲、扁舟、鏡台、 石、鴻雁、魚龍、思婦、遊子組成了一副幽美恬靜、充滿人生哲理的畫卷。

  落月搖情,情韻悠悠。既然如此令人心神蕩漾,既然是千古美文,何不美教、美學呢

  別林斯基有句話說得好:“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此,賞析這種情韻幽雅的美文,應該是一次賞心悅目的心靈之旅。學生是讀景、賞景的主角,教師是導遊。"美在哪裡 "這條學習主線,應"念"而生。

  圍繞這條主線,設計了這樣的課堂流程:美聽一美讀一美品。其中,美品是關鍵,它可以設計以下兩個思考題:

  1、你在詩歌中看到了什麼 請以月亮的推移為順序找出描寫對象:(1)找景物;(2)找人物(注意體現人物情感的詞)。

  2、你最喜歡哪句詩 說說喜歡你的理由。結合你最欣賞的佳句,用散文化的語言品一品網。

  再次上課,我們明顯感到,課堂是教師的課堂,學生之間幾乎沒有任何互動,僅有的一次討論也只是流於形式。學生似乎是遊離於課堂外的陌生人,課堂冷冷清清,局面尷尬。

  傳統教育確實存在忽視學生個性,忽視學生自主意識的弊端,強調集體意識和絕對服從,用一種僵化、教條的思想禁錮施教者和受教者。其結果是學生個性品質缺失,自主意識缺失,批判精神缺失,人文情懷缺失,公民意識缺失。高中新課程的實踐者應充分意識到以人的發展為根本點,培養高中學生自覺的社會責任與愛國主義精神、正確的價值判斷力、初步的全球意識與國際視野、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科學文化知識與技能、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敬業精神以及健全的身體心理素質是我們的責任。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尊重個體,尊重生命,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我們真切地感到,課堂不能靜若止水,需要波瀾起伏,需要激蕩人心,需要創造一個美的藝術境界,否則便會枯燥無味、蒼白無力。那麼怎樣為教學創造一個藝術的境界呢

  二、二改:創設藝術氛圍,營造審美情境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需要創設迷人的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深入詩文的深處。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創設:

  1、美導。

  一位同行的導語設計值得借鑒:在我國浩瀚的詩海中,有無數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寫下吟誦月亮的美麗詩句,同學們讀過哪些關於月亮的詩句

  學生打開了記憶倉庫之後,教師再深情地說:“是啊,月在詩歌中似乎成了詩人生命情懷的寄託,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寂靜凄涼,‘明月松間照’的寧靜恬淡;感受到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相思,‘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清苦;感受到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惆悵無奈,還有‘一夜飛渡鏡湖月’的夢幻神奇。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張若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他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在潛移默化之中,學生沉浸於超常的審美情境、傾心於審美的情境和把審美的心理集中指向閱讀對象的審美注意。

  2.美聽。

  教師範讀,學生傾聽潺潺連綿的流水、流利婉轉的鳥鳴,他們情不自禁地沉醉於這迷茫朦朧的月色中,沉浸於濃濃的思念、深深的愁緒里,浸入美讀釀成的美境中。有了這種傾聽,那種躍躍欲試的萌動之心,怎能不呼之欲出

  3.美讀。

  葉聖陶先生指出:“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需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3)誦讀可以採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有自由體驗讀、個人表演讀、小組競賽讀、集體體悟讀”。誦讀這首詩要讀出輕重,讀出抑揚頓挫,讀出激情。各種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於自己的體驗之中,選擇、感悟、深思,產生旺盛的求知慾、強烈的參與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經過反覆朗讀,學生對這首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詩中表現出的月照花林之美,人生滄桑之嘆,天涯相隔之苦,有了一定的體悟,學習的積極性也被激發出來了。更重要的是:美讀,不但了解作者說了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有了溝通,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鳴。學生進入了“其言若出己之口,其意若出舌之心”的最佳狀態,在吟誦過程中,語感語氣有了,內容有了,思想有了,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通過第三次上課,我們認為,對文本的解讀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是整堂課的主題。匆忙的和不深入的解讀,教學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因此,《春江花月夜》課堂教學設計的重點,不在課外延伸了多少,而應該在美品課文。

  三、三改:美品美文,突出課堂主旋律

  1.品景色。

  (1)月出一一壯觀而有活力

  (2)月升一一月光朗照,花伴月,月伴花,月光無處不在,江天一色,清純空靈

  (3)月落——落花搖情,江水流春,落月藏海霧,迷茫無盡

  (4)景:月光下的江流、芳甸、花林、飛霜、沙汀、白雲、青楓、扁舟、高樓、玉戶、閑潭、落花、海霧、江樹等,春江潮動,花草遍地,明月朗照,月伴花,花伴月,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淡淡的感傷美,優雅空靈的純凈美,交織構成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春江月夜圖。

  2、品哲理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浮想聯翩,思接千載,感慨宇宙的神秘,人生的無奈。"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詩人又頓悟,人生是短暫的,而人類則是綿延永久的。一曲《春江花月夜》,讓人讀出了人生短暫的悲劇之美、宇宙無窮的永恆之美。

  3.品情感。

  月共潮生,蕩滌萬物,充滿生命活力的壯觀美,躍然紙上;江水流春,江樹迷濛,凄涼感傷之情油然而生。詩中的情感美還指落月藏海霧,月落妝台,長夜不眠的思婦的依戀惆悵之情;春光將老,人隔天涯,漂泊天涯的遊子的凄苦寂寞之情。品讀"落月搖青滿江樹",那月光之情,思念之情,詩人之情,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學生心中。

  4.品佳句。

  最後探討問題,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選擇的自由,不受約束,大膽想象、聯想,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並闡述自己的理由,在互相交流中碰撞思維、分享閱讀成果。

  詩歌欣賞沒有標準答案,因此,要給學生一個藝術再創造的空間。雖然學生談出的理由不一定充分,但他們己在教師信任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濃濃的審美樂趣。這樣設計,不僅滿足了學生的需要,也是對學生價值的認可,它能喚起學生積極探討的活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這樣設計,更是從課堂教學的完全預設轉向動態生成,賦予了課堂活力,使課堂異彩紛呈,活力四射。

  總之,《春江花月夜》的教學設計是以課文為載體,從課文出發,通過聽、讀、品,把朗讀、美品、探究融為一體,讓學生真正領悟課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從而最終學會鑒賞詩歌。

  春江花月夜教學反思(三)

  每次講到《春江花月夜》都讓我無從下手,因為詩文太美了,太美好的東西根本沒有辦法用語言去表達,一旦描繪出來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美了。

  經過這次講解我對《春江花月夜》有了更深的認識。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着手進行分析,“生”含有孕育而生的意思,把明月和海寫的具有活生生的生命。前四句的寥廓壯麗之景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而我最喜歡的“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更表現出一種幽美恬靜,僅前面幾句就把整個月下之景的純凈空靈給展現了出來。

  下面都是對人生的思考。 曹植“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 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蘇軾“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他們都是對人生短暫的慨嘆,而 張若虛“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類生生不息,生命永恆。這就具有很大的突破性。

  我最喜歡的就是思婦的段落。鴻雁,魚龍,向來都是寄託相思之苦,郵寄書信的代名詞,而“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根本沒有辦法寄來書信,所以只有把情思寄給月光。思婦“願逐月華流照君”想要讓月光把思念帶給遊子,而月光徘徊是卷不去拂還來,因為月為思婦傷心而不捨得離開,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呀!月光帶有很深的人情味。把月光寫活了,思念的情感也出來了。

  遊子之思也是讓人心碎。“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課下註釋說“表達惜春之情”而更多的應該是對家的思念之情。



春江花月夜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