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就想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去走走,倒不全是因為那裡的山水迷人,而是因為劉三姐的歌。
因此,我們將劉三姐歌圩定為我們這次旅遊的第一站,早上出發,在賀州用了午餐后便直接驅車去了陽朔。40年前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劉三姐》,取景就在陽朔。40多年來,《劉三姐》帶着美麗的桂林山水和壯鄉風情,讓山歌在整整一代人的耳邊回蕩。影片中展現了三美:美麗的山歌、美麗的山水,和美麗的劉三姐。如今,電影中曾出現過的場景基本上全都成了旅遊景點,參觀一下當年劉三姐和阿牛哥對歌定情時旁邊的那棵大榕樹,也得花上二十元。
泛舟灕江上,就算沒有那些手拿繡球隨時準備拋給遊客的“三姐”們的歌聲,你也能感覺到自己彷彿就置身於一片歌舞的海洋,因為那山、那水的確太美也太奇了。怪不得張藝謀也會選擇這裡作為《印象劉三姐》的實景演出舞台。試想想,演出的當時,是怎樣一種盛況啊:真山真水之上,數百名漁民把灕江兒女最真誠的情感用歌聲、動作和形體融入自然,以最真摯的面貌為幕天席地的觀眾展現其真實生活……
自古以來,歌聲就是人們用以抒發情感的工具,因而歌聲也大都與美好、愛情和讚譽等相連。而劉三姐的山歌,除了歌唱愛情和美好生活外,更是她們鬥爭的工具和武器,從她的歌聲中,我們更多的是能聽出智慧,聽出堅強,聽出不畏強權的鬥爭精神,也許,這也是電影《劉三姐》誕生於那個幾乎只剩下階級鬥爭文化的年代,而且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仍有很好的上座率的原因之一吧。
但無論如何,《劉三姐》是迄今為止,上座率最高的國產影片的地位是勿容置疑的。40多年來,劉三姐的歌唱到哪裡,桂林山水的美就傳到那裡,劉三姐已成為桂林旅遊的終身形象大使,遊客對劉三姐的厚愛已與桂林那一片青山秀水密不可分,融為一體。你去陽朔西街走一走,看到那麼多外國朋友漫步街頭,你就會明白劉三姐的歌唱遍了多少地方;你再去桂林市中心的茶館小坐片刻,看看牆上掛着的那些外國元首遊玩桂林的照片,你就會明白劉三姐的歌影響有多深遠。
斯琴格日樂的歌唱道:“山歌好比春江水,這邊唱來那邊和……”當你看了桂林的夜景,瀏覽完夜幕下兩江四湖的湖光山色之後,就會有所體會了。彩燈在湖底閃爍,噴泉在湖面跳躍,就連那四起的音樂,也彷彿是從湖水中溢出來的,而且,他們似乎就在你腳下緩緩流走。此時,白天游三山兩洞時的疲憊早已在音樂的沐浴中,和湖風的吹拂下消失殆盡,如果能再到美食街品嘗一下桂林的特色小食,或坐在灕江的小竹筏上喝上幾杯“漓泉”啤酒,那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旅遊進行到這一步,你定會萌發這樣的感覺:這城市完全就是一個大公園,城裡城外的山山水水就是一個大舞台,演出從你到達桂林的那一刻開始,旅遊在演出中繼續,旅遊結束了,演出還在繼續伴隨你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