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
每個人教新教材都有同樣的感受:例題的難度大。在我們大多數學生知識和能力基礎上去學習新的知識跨度大。新教材例題后的練習題很少有對例題類似的基礎練習,可以說是一練一變,真可謂是舉一反三。基於現狀,我們只能從自己的教學中解決這一問題。
教材的例3是教學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教材密切聯繫實際,通過解決坐火車從北京到石家莊要多長時間的情境,引出知道開車時刻和到達時刻求經過時間的問題。第一,題中的兩個時刻不是統一的記時法,這一點是需要學生注意的。第二,求經過時間學生也是接觸過的,但是在三年級的上冊,離現在也有一段時間,同學對一些知識有所遺忘,需要幫助學生回憶一下。教學時,我先出示題一:我們是下午2時40分從北京出發的,列車下午5時45分到達石家莊站。坐火車從北京到石家莊要用多長時間?這是一道熱身題,學生已學過。目的在於讓學生回憶起計算經過時間時用開車時刻和到達時刻求經過時間。然後出示題二:我們是上午11時40分從北京出發的,列車16時15分到達陽泉站。坐火車從北京到陽泉要用多長時間?這道題是對原例題進行了一下修改。首先讓同學們默讀題,發現這道題和題一有什麼不同。同學們很快就找到了,這道題中兩個時刻的記時法不同。我引導:“你覺得在做這道題是應該注意什麼?”同學們:“先把記時法統一了。”有的說:“都統一成普通記時法。”有的說:“都統一成24時記時法。”我讓學生自己做做看。學生做完,班裡彙報。大家一致認為如果開始時刻是上午,到達時刻是下午。都統一成24時記時法比較簡便。否則必須先求出上午經過時間,再加下午經過時間,才能求出。這一環節也為計算開車時刻和到達時刻不在同一天的經過時間奠定了基礎。
針對我們的學生,對例題做必要的修改和補充,讓孩子們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學有興趣。
篇二: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
24時記時法,是在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有關知識後學習的一種記時法。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用途比較廣泛,與學生的生活聯繫非常密切,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珍惜寶貴時間的好習慣。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和發現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學會正確的轉換普通計時法的時刻和24計時法的時刻。鼓勵學生打單交流。討論,有學生得出結論,發揮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聯繫由淺入深,解決方法力求多樣,給學生獨立創造。思維的空間。從學生感興趣的節目預告單進行兩種計時法的互換,更是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同事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如果再能給學生及時的評價,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不足之處:在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應使教師的調控。點撥更具有啟發性,把握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需要改進的地方:1、有關時間的知識本身就很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應該加強引導,多設計些有趣的練習,更多的聯繫生活,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會容易一些。比如設置一些學生上學放學的時間等練習。2、13:00的講解不到位,在學生髮表完自己的意見后應該總結說:下午1時,時針已經走了12個小時,到下午1時又走了1小時,所以就是12+1=13,這樣後邊找兩者關係的時候就會容易一些。
篇三: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
一、通過直觀教學務必使同學們理清“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根本聯繫和區別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兩種計時的方法在說法上雖然不同,但是歸結起來就是同一個鐘面的兩種讀法(兩種用法)。無論哪一種用法,可都離不開鐘面上的那12個數字。12時計時法(也叫普通計時法)是社會上傳統的用時方法,它和24時計時法相比較,無非是重複讀一次那12個數字,結果就出現了兩個1時,兩個2時,兩個3時,……兩個12時。例如:鐘面上的1時,當天的午夜有一個1時,它是新的一天的開始,到了中午仍有個1時等。而24時計時法,雖然用的也是鐘面上的那12個數字,但和12時計時法的讀時方法不同。也就是說鐘面上的12個數字不重複讀,而是出現連續的讀用方法。例如:從午夜的1時一直讀到中午的12時后,下面的1時就直接讀作13時,那麼1時後面的2時就續讀作14時……,讀到午夜的12時時就讀作24時,這就是24時計時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時。
通過黑板上的鐘面,使同學們產生對家裡的鐘面的聯想。通過老師的反覆對照讀法,使同學們也能很好區別這兩個不同的概念以及它們的內在聯繫,從而為下面的實際計算打下堅定的基礎。有了概念,同時,也就有了有計算的基礎,這就是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完成的第一階段。務必引起老師的重視。
二、以“求列車運行時間”為代表,推出諸如此類的簡易計算公式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講清24時計時法的概念之後,就要進入實際的計算的教學。但是大部分的同學往往存在着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問題,在實際的計算中總是糊裡糊塗的。例如:一列火車10:22從首都北京發車,19:29到達瀋陽。求列車的運行時間。還有,一場 演唱會從8:30開始到14:30結束,求演唱會演出的時間等。諸如此類的計算舉不勝數,要是見一題就給講一次怎樣的計算,那就麻煩太大了。所以凡屬這類的計算問題,都可以概括出一個簡易的公式,讓同學們像應用其它的公式一樣,輕鬆地把數字代入公式中就即刻求出。那就是:結束時間——開始時間=運動時間。這個公式即通俗易懂又涵蓋了很多問題的時間計算。對於同學們來說,在老師的啟發下是很容易接受的,運用起來也頗為方便。關鍵是公式中的運動時間這個概念要讓同學們理解好,它代表了很多事物的運動時間,接近的有飛機、輪船、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等等,有些事物雖不接近行走,但也是運行的事物,有如:比賽、會議、義務勞動、演唱會等也都可看作運行的事物,只要有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就可以代入這個公式中求出運行時間。在掌握了這個公式以後,有關的運行時間的計算就徹底的解決了。如:19:29--10:22=9:07,這個9:07就是火車在北京和瀋陽之間的運行時間。又如:14:30-8:30=6:00,這個6:00就是演唱會的“運行時間”,同學們運用這個公式解決實際的時間計算問題,就非常的靈活和得心應手了,這樣一來,實際的教學效果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同時也縮短了教學的過程和時間。
三、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還要使同學們認真掌握實際的計算技能
這是所說的計算技能主要是豎式的計算(筆算)。列豎式時必須使同學們會進行時間單位的換算,也就是時間的單位時與分的借位和進位問題。雖然同學們把1時等於60分,60分等於1時背記的很熟,但在豎式中的具體計算時,必須使同學們知道,分與分之間,時與時之間都是借一當十,夠十進一,可是時與分之間的借位和進位卻是借一當60時夠60進一。例如:19:20中20分不夠減去30分,得從前面的9時中借一,但借一時就等於60分,原來分的十位上是2,現在就是8減下面的3,結果原來時十位上的9隻剩下8去減下去的0。因此得出 19:20 這樣的結果。又如 8:45中的45分加上25分等於70分,但不能寫成70就完事了,應拿出60分向前面的時位上進一,而得出到8:45,而不應該寫成11:70,以上這樣的換算技能十分的重要,我們務必給同學們講明白,寫清楚,免留後患。
四、列車運行時間跨越兩天或多天的分段計算方法
該問題也是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但實際上也是一個引伸問題。通過上面運行時間求作的簡易公式的教學,只要同學們對於求當天的運行時間熟煉了,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也都能較順利的通過的。但是也會遇到個別的(少部分)同學產生糊塗和混亂。這也是整個教學中的難點部分。例如:一列火車從北京出發的時間是18:00,到達上海的時間是第二天8:25,求這列火車的區間運行時間。對於有些同學似乎無從下手,不知所措。但當我們講出靈活的計算方法和步驟時,也就使他們不再感到困難了。也就是說,從今天的18:00到晚上的24:00屬今天的運行時間,用24:00減去18:00等於6:00,這6:00就是今天的運行時間,所不易看出的是24:00,它是一個不明顯的數字,但這個數字很關鍵,它是兩天的分界線,計算時必須用到它。今天的運行時間求出后,再加上24:00以後的8:25(每二天後運行的時間),就是整個人北京到上海的全程運行時間。列綜合算式:(24:00——18:00)+8:25=14:25。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