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論語十則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規定《論語十則》這篇文章只需一課時,我冥思苦想無論怎麼上,一課時是完成不了的,那些編者心裡不知是怎樣想的,我反正一課時是完不成的。同辦公室的語文老師傅老師也是這樣感嘆道。一課時始終不能完成,於是我用了4 個課時,將近一個禮拜的課全部花在《論語十則》上了。孔子生平簡介介紹;《論語》着作的介紹,從儒家思想談到《四書》《五經》,從核心“仁”字談到字詞落實;從通假字的解釋到孔子思想的分類;從學習的態度講到學習的方法以及為人處世,接物待人的做人標準。四課時下來,可以說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於是胸有成竹地布置了《論語十則》的作業,對學生應該是說一百個放心了。
第二天,語文課代表捧着一大堆的語文作業本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我看着一疊《課堂作業》,心裡非常高興,這一屆學生一是按時上交作業,二是沒有同學不交作業。這作業的質量肯定是比較高的,這也算是對我這一周課堂教學最好的肯定吧!我心裡是這樣想的。我放下手頭上的其他工作,迫不及待地翻開作業本,帶着完全是欣賞和愉悅的心態進行批改。填空,選擇正確讀音,解釋加點的詞,找出成語並解釋這些都是按部就班的題目,所以同學們做得都非常好,只是少數幾位學生錯了一二個。但到了第8 題,簡直是面目全非,自己那種高傲的姿態一下子掉落了萬丈深淵。
第6 題是這樣的:用原文句子填空①《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一句是那句?42 位上交的作業,回答大都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②“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麼?回答幾乎千篇一律:“重大的責任和遙遠的路途。”……假如我們避開題目要求原文回答,同學們的回答幾乎是完美無瑕的。但是離我們作業的要求是相違背的,於是我痛下決心,都在此題打上了不光彩的一個“叉”。痛定思痛,尋找原因。其一,學生的粗心大意是造成這題錯誤的罪魁禍首,沒有看清題意,這也許是新初一學生的一大通病。其二本人也存在失誤,沒有落實文本教育,只知道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夸夸其談,沒有落實要求細則,俗話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讓學生還是從細小的習慣做起,從他們擦亮眼睛做起,規規矩矩,踏踏實實做起。
批完作業本,長長地透了一口,此是學生要教師教的根源所在,行文至此,思緒萬千,以此記之,望以此為鑒,此可謂是一點教學反思吧!
篇二:論語十則教學反思
《論語十則》這篇課文雖然是經典,但畢竟是一千多年前的東西,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所以我在教學中更注重文言基礎的傳授。
在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可以肯定:一是教得比較紮實,學生對一些基礎的文言知識掌握得較好;二是《論語十則》只是《論語》這部大書的幾頁,我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在有限的時間裡拓展學生對這部經典的認識;三是主要採用誦讀的方式來教學,學生容易上手掌握,有助於增進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有教學內容有些面面俱到,學生對課文的翻譯掌握得不好,沒有在規定課時內按排學生背誦課文。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感到了一個語文教師的無奈,面對一些很好的文字,卻不能用更加自由的方式來傳達。在古代難懂的文字和現代充滿活力的學生之間,我們的教師要怎樣做,才能變成一座美麗堅固的橋樑?
篇三:論語十則教學反思
《論語》十則是第二單元中的最後一課,也是本單元唯一的一篇文言文,非常重要。因此,在課前進行了教師帶讀,讓同學們在早自習熟讀課文。
在這十則論語中,不少篇目容易理解,但是翻譯起來卻容易漏譯、誤譯。因此,第一課時上安排同學們小組討論,進行前5則的翻譯。在此之前,正音、文學常識花了大約6分鐘,討論結束時,我再次看了時間,兩個班均在離下課還有10分鐘的時候結束討論。期間,我在小組間巡查,發現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的效率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有的小組在這個時間內完成了8則的翻譯,有動作慢的小組只完成了4則。針對這一現象,我對這些小組的課堂討論進行了指導和要求,要求其將任務分佈下去,每人一則,另外一人專門負責記錄。
在最後10分鐘的課堂展示上,由於學生有了充分的準備,同時,我加以小組競賽的機制,課堂氣氛空前熱烈,不少平時從不主動發言的同學也紛紛舉手展示討論成果。
考慮到第二課時的任務比較重,因此布置學生在課後將后5則的翻譯進行討論。在第二課時的時候,有個別小組沒有進行課後討論,因此在課堂展示上發言不太積極,即使發言,也不夠準確。因此,學生的學習習慣仍需要培養。
《論語十則》總共花費三課時,重點字詞的字音、字形、字義,文本的翻譯,文學常識,十則歸類等等,學生都進行了很好的學習,反思兩個單元的教學,這篇課文是最為成功的。加以課堂小組競賽和及時的評價機制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
論語十則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