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于丹<論語>心得》讀書心得

《于丹<論語>心得》讀書心得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于丹<論語>心得》

  沉迷了一天的網,我不厭其煩地重複播放着出自匈牙利的鋼琴曲——《黑色星期天》,這是一首充滿魔力的奇異樂曲,凄美的旋律曾經引起一百多位聽者厭世輕生,從歐洲到美洲再到亞洲,整個世界為之恐慌,因而《黑色星期天》被當時人們稱作“魔鬼的邀請書”並列為世界禁曲達13年之久。作為天生的樂觀主義者,我肯定不會被它的魔力擊中,但這反覆地傾聽讓我似乎觸摸到作者情懷——無限悲愴,無比感傷。也許此刻我和他之間有着某種心靈相通的地方……

  近日的一些遭遇像層層迷霧,像綿綿細雨,讓我的心情難以走出陰霾重新歸為燦爛,我感嘆自己:作為女人,沒有滿腹經綸的才學,沒有國色天香的容貌,沒有豐厚的祖輩根基,沒有顯赫的權勢倚靠,一直不過是崇尚自由、追求快樂、活得簡單而真實。然而,不知何因,我依舊是我,而周圍人看我的眼神給我的評價卻變了!我不得不承認余秋雨說過的:“在這個世界上眾口喧騰的可能是虛假;萬人嗤笑的可能是真實。長久期盼的可能是虛假;猝不及防的可能是真實。疊層架床的可能是虛假;單薄瘦削的可能是真實。”百無聊賴的心情如同外在的天氣,雖然天高雲淡,雖然日麗風清,卻始終擺脫不了秋的涼意。關上電腦,我開始在自家的書房搜尋,我渴望在有限的藏書中找到一位良師益友,在樸素的生活里獲得一份心靈雞湯!

  《于丹<論語>心得》可謂“應天而生”!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的同時帶給人們的還有諸多心靈困惑。對於我的問題別人又何嘗沒有經歷過?跟于丹學《論語》,汲取儒家精華是心靈保健的良方,倡導儒家精神是社會和諧的根本!我要用《論語》啟發心智,讓美麗而孤寂的心聲和于丹共鳴:

  天地人之道在這裡于丹用樸實的語言解說了創世神話——盤古開天地,她以女人細膩的情感以智者獨特的視角挖掘出其中蘊含的道理並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態度。21世紀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豐裕了很多,而精神領域呢?檢討自己觀察周圍:其實精神匱乏、內心浮躁的大有人在!讀天地人之道給我的感悟主要是對現實和理想地把握與界定,做人既要腳踏實地又要敢於追求理想的天空,不斷成長、不斷改進,接納途中千磨萬擊,無畏前程山高水長,最終達到一個境界“神於天、聖於地”。只有錘鍊出這種境界的人才是真正快樂的人。他的修養可以富而好禮可以安貧樂道;他的能力可以頂天立地可以毫不聲張;他的眼光能夠穿越群山、驅散迷霧、探尋藍天碧海然後容納一切塵世喧囂最後默默地歸屬自己寬闊的心靈世界。

  心靈之道 我是天生的樂觀派,曾經羨慕莊子“乘物游心”的逍遙。一直以來,我用歌聲和歡笑美化生活,用舞蹈和烈酒排解寂寞。我喜歡大地上的樹木花草,我迷戀高空中的日月星辰。我以為自己的心境快樂得無與倫比,我以為自己的定力修鍊得堅不可摧。這幾天,我突然發現自己的內心是脆弱的,我的率真與豪放、我的勇敢和修養、我的樂觀和積極最後卻被人歸結為“張揚”。如何應對情感的低谷?于丹告訴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人不能左右外面的世界但可以左右自己的心靈。對待人生的不如意,聰明的人不會過分糾纏其中,不會將其無限放大,而是想辦法去彌補,修心養性完善自我,用內心的富足與飽滿用內心鮮活的力量讓沮喪的心情得以釋懷。所謂“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說的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回過頭想想我們每個人,如果真能將論語倡導的“寬厚、仁達、智慧、聰穎、勇敢”付諸於行動,那麼“創建和諧社會”不就輕而易舉了嗎?

  處世之道 觀察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加快、電腦網絡普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發變得淡漠。我感覺有許多孤獨的心渴望傾訴,有許多迷茫的心需要點撥。然而,令人悲哀的是“言多必失”!有些人原本是好朋友卻在不經意的交往中反目成仇。我曾經聽到一位非常開明的老師說過:“世上沒有太多壞人,只有一些不被理解的好人。”與人相處、與朋友相處到底應該把握什麼樣的尺度?到底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讀到這一部分我感覺“君子之交淡於水”,與人相處應像于丹所說切忌“過猶不及”,要本着和平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多想多聽、謹言慎行,彼此間留一點分寸,留一點餘地。學會寬容,為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學會關愛,為自己打開一個友善世界。

  君子之道 這裡講的是做人的道理,記得在中學時代我們的教學樓上有八個醒目的大字:“為人師表求知做人”。到底要做什麼樣的人呢?老師的身教遠多於言教,如今時過境遷對“做人”的概念我依然是模糊得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于丹認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不憂不懼、喻於義、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在孔子看來做君子就是做一個最好的自己,按照社會的定位從身邊做起從自我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然後擁有一個從容淡定的內心世界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左右。此外她還指出:“中國一直以和諧為美,而真正的‘和諧’是什麼?就是堅持在不同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其實這就是君子之道”。現在我開始有所感悟:實際上我們對子女的教育、我們堅持“終生學習”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完善內心把握幸福嗎?學會做人,只做君子不做小人,我們的內心才會完善,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

  人生之道 什麼是“人生”?古往今來,上至政壇名將、文學巨人,下及山野村夫、居家婦孺,“人生”永遠是一個解不透的話題。常有人感嘆人生,也有人活了一輩子仍然悟不出人生真諦。讀人生之道留給我無盡的思考:人生不只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過程,不論人們是否情願它總是動態的、與時俱進的。于丹說得好: “其實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高效的人生不應刻舟求劍,不應守株待兔,不應以自己恆定的標準堅守着某一高度。孔夫子將他的一生概括為六個階段:“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 語·為政》)”。讓我們順着這位聖賢的人生軌跡完善現代社會的“人生”:(1)論學習——學習是美好人生的起點,論語倡導“六經注我”的學習方法,就是通過學習提升自我,用經典所傳達的精神來詮釋自己的生命。(2)論自立——《論語》里真正的“自立”不是擁有了豐厚的物質財富,不是得到了顯赫的社會地位,而是建立一種心靈的自信!現在我恍然大悟,其實生活中有許多被人們所不恥的人,倚權仗勢也好、私營結黨也罷,其實正是缺乏自信的表現,他們談不上“立”,是真正值得同情的人。(3)論“不惑”——“不惑”是人生美麗的境界,有許多人一生追逐並收集他所需要的東西,比如經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但是,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能做到不惑的人就是勇敢之人,他不會隨波逐流,不會對某種東西頂禮膜拜、趨之若鶩,而是懂得取捨,拿得起放得下,在自己的社會角色中即能擔當重任又能舉重若輕,不會“心為形役”,活的太累。(4)論“五十知天命”—— “知天命”關鍵在於一個“知”字,並非是聽天由命、不思進取,而是更高一層次的修養。它要求人們指能夠了解什麼是自己的天命,能夠客觀認識命運中的窮與通,人世間的好與壞,知道這一切都很自然,最終做到理性把握,平靜應對,並獲得強大的內心定力。(5)論“耳順”—— 耳順就是學習各種知識、領悟各種道理后,不斷融合提升達到的境界。我們應該錘鍊這種境界,聽得進各種聲音,保持坦蕩之心,干好本職工作,不計閑人戚戚,不怕人言可畏!(6)論“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于丹認為當所有的規矩大道已經變為生命的習慣時,就能夠做到從心所欲,這也是每一個生命個體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這樣的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卻要經歷千錘百鍊。現在回到現實,在熙熙嚷嚷的世事中,在虛虛實實的生活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靜下心來學習《論語》,借鑒聖賢人生,還會遺憾周圍雲霧繚繞難見天日嗎?

  再說下去顯得有點人云亦云的味道了!《論語》里的精華于丹已經用超人的智慧樸實的語言詮釋的淋漓盡致,即使文學素養不高在她的幫助下也能體會這部遠古經典語錄的可及性、可用性。跟于丹學《論語》,敞開心靈,沐浴聖賢陽光;伸出雙手,傳遞遠古溫暖。在追求完美人生的目標下踐行論語精神,在創建和諧社會的大潮中奉獻微薄力量!

  我愛《于丹<論語>心得》,它是遠古和現代的結合,是順應時代的產物。讀着它可以拓展思維,可以開闊眼界,迷茫時,幫我明辨是非,識別真善美;失意時,助我化解遺憾,讀懂天地人。像迎面而來的春風,像由天而降的甘露,撫慰並滋潤着貧瘠的心靈,幫我成長,給我力量,讓平淡的人生過得溫暖而歡欣……



《于丹<論語>心得》讀書心得 標籤:讀書思廉 軍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