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淺談“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

淺談“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重慶市萬州區枇杷坪小學 李勇

  ——觀湘版 “月有陰晴圓缺”錄像培訓光盤課有感

  有幸在暑假期間,看到了湘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月有陰晴圓缺”錄像培訓光盤課,並緊接着參加了一個題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妙於巧法”網絡教研活動;便以“月有陰晴圓缺”錄像培訓光盤課為例,來呈現對我們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一點思考,算是對小學科學教育教學活動中怎樣“得法”的心得和體會吧。

  一、抓住認知規律,審視教學目標

  “教學有法是指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是有規律可遵循;有法則可遵守;有模式可遵照;是有可以掌握的基本方法、基本規律”[2]。我們在師範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到的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等等教學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規律是我們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那麼,我們還應該特別關注哪個規律呢?讓我們的教學“教學得法”呢?

  被尊為當代建構主義的鼻祖之一前蘇聯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在說明教學與發展的關係時,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明確指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通過一個主題或者一個單元主題的學習經歷后,藉助教師的幫助可以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或者叫做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的確“教育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遠遠高於個體現有的水平,而應稍稍高於兒童原有的水平”,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要求我們教師重視觀察和反思,了解兒童的現有發展水平,讓我們的教學活動處於“最近發展區”之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發展。而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最實際的做法就是要抓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已有知識水平、生活經驗;對審視我們的教學目標以及圍繞目標確立我們的教學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哦。

  “月有陰晴圓缺”是湘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月球”單元的第二課的教學內容。

  要求學生在知道月球本身不會發光,它反射太陽的光的基礎上;知道月球繞地球公轉,在公轉的過程中形成月相的變化;並會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月相的變化規律。由於月球及其運動都是遠離學生身邊的自然物,要認識這類事物必須依靠想象和推理。孩子們雖然讀到了六年級,但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是十分有限的,空間想象能力更弱。為此,“月有陰晴圓缺” 錄像培訓光盤課便很好地抓住教學過程與學生認知過程的統一,緊緊圍繞月相的變化規律的感知、領會、運用這一教學目標;通過分析得出了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學法―――不同的視點會導致觀察到的現象不同;注意了用類比的方法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讓學生不但地尋找到了知識的生長點;為學生的發展準備了上坡度的台階,還降低了本課的難度係數,為以體驗和探究為主的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讓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有了載體;思維的發展有了依託,利於指導學生逐步深入學習。有效地促進了新知識與學生頭腦里的原有知識接軌,促進了學生把知識轉化為智能的能力形成。收到了較好教學效果。

  二、 把握教學環境,促進情景體驗

  “教無定法,指的是教學中的規律、法則、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機械的、教條的,而是靈活多變,富有個性、充滿靈性的”[2];也就是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必須根據教學內涵、學校條件、教師特點,更重要的是根據學情來合理的使用、選擇適用於學生的方法;這裡的方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統一體,方法中學生的學法我們應該多加思考,應該更多一些,畢竟我們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教無定法是我們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讓教學活動更好地體現“教無定法”呢?本人以為:把握教學環境,促進情景體驗是一個好的“方法”。它的作用就在於提供適當的支架,幫助學生順利建構。情景體驗它不但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求知有效載體,更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創造有效手段;也是讓孩子們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探索者,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的必由之路哦。

  戴維·喬納森(David H.Jonassen)博士在《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一書中,對情境作過這樣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個熟悉的參考物,幫助學習者將一個要探究的概念與熟悉的經驗聯繫起來,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經驗來解釋、說明、形成自己的科學知識”。因此,情境作為教學活動的基礎,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基礎和前提,它擔負著解決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係和矛盾。而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創設各種教學情景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激發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還能讓孩子們出現心理的不和諧狀態,對順利生成問題,引入探究,提供解決問題的原型等等,還能為展示解決問題的探究活動提供生動、具體事實;它不但能調動孩子們的眼、耳、鼻、舌、身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引導學生運用觀察、測量的學習方法和比較、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來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自主、合作、有意義學習,從而真正地做到動手、動腦學科學。

  “月有陰晴圓缺” 錄像培訓光盤課首先創設了孩子們常見的生活情景,通過讓不同視點的學生把看到的一半白一半黑的圓球(下稱黑白球)畫在印有圓圈紙上,畫出的影像不但讓孩子們發現了不同的視點會導致觀察到的現象不同這一規律,也為月相的變化教學提供了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同時它也成為了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不但很好地激發起了學生嘗試的動機和參與的熱情,也為生成探究性問題鋪平了道路,為假設的形成架設了橋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月相變化規律的認識上。錄像培訓光盤課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更好地經歷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殘月──再回到新月這一月相變化規律的學習,把黑板方向當作太陽照射方向,把黑白球當作月球,以白色部分當做是被太陽照亮的部分來進行月球的月相的模擬實驗,形成了較好地直觀情境,讓學生參與體驗。使科學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和諧地融合在學生的學習經歷與體驗中,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表象,讓學生明確操作所要解決的問題,更調動學生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展開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在操作活動中還注意了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通過大家的協調、交流、討論,共同參與,培養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反思習慣及能力,實現全體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本課教學難點在模擬月相變化實驗。培訓光盤課以一個完整的月相變化為主線。注意了把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這一過程作為教學重點來促進學生進行歸納,得到由於月球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是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着地球,有時背着地球;有時對着地球的亮區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月相這一月相成因;並讓學生運用類比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自己用演繹推理的方法去探究滿月──凸月──下弦月──殘月──新月的月相變化規律。它不但方便了學生更加清楚的感知月相的變化規律,為學生的思維的觸類旁通、學生思維的內化、有序,有效的發展提供了階梯。我們常常講:教學是有目的的行為,是兒童求得發展的有意義的活動;教學的目的,只有通過學習者本身的積极參与、內化、吸收才能實現;教學需要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讓學生去參與、去感受、去體驗;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學情景的載體作用不可小視啊。

  三、圍繞方法滲透, 強化思維訓練

  貴在得法是我們教育教學活動靈魂。“貴在得法指的是教師將各種教學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靈活巧妙地應用於具體的教學情景中”[2]。學習方法是貫穿整個學習、思維、實踐的一系列活動。而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指能使人快樂地學習,輕鬆地學習,能突出重點、化難為易地學習,能提高學習效率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的得法與否,主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其重要的指標就在於學生是否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連貫的、圓滑的思維過程。

  “維果茨基將兒童所要解決的問題分為如下三類:①學生自己能獨立解決的問題;②需要幫助才能解決的問題;③介於兩者之間,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解決的問題”[1]。而別人的幫助可以是教師的幫助,是我們該教的內容哦;也可以是同伴的幫助,是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的,教師的作用就是扶哦;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可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解決,那就應該放手,讓學生跳一跳摘蘋果哦,如:“月有陰晴圓缺” 錄像培訓光盤課便是以一個完整的月相變化過程為依託,以不同的視點會導致觀察到的現象不同滲透了運用類比的方法,讓孩子們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連貫的、圓滑的思維過程。便很好地體現了教、扶、放的過程。

  先說說教;教,可以說是老師們的強項。但必須分清那些是該教的,多思考如何去教哦。 “月有陰晴圓缺”這一課,難度很大,因為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很弱,尤其要想象月亮的亮面和地球上觀察角度的變化,學生的認知是有困難的,為此,課一開始,便讓孩子們通過畫黑白球,觀察黑白球得到的基本規律和方法。

  確立了蛾眉月為教的主要內容,通過對模擬實驗中各種對象的原型及其變化過程的確立,讓孩子們建立、積累更多關於月亮表象,並以形象的描述、恰當的比喻,喚起學生已有的表象,使孩子們能夠想象出類似的事物的形象。促進孩子們月球運動的基本規律遷移。

  再談談扶;在孩子們認識了蛾眉月的基礎上,上弦月到凸月再到滿月的教學重點在孩子們得到更多的體驗,教師這時的任務主要是扶了,重要的是讓學生感知到更多的細節,促進學生在收集到的信息中,進行歸納推理。學生便很容易從特殊的前提(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運動特性變化)推出一般性的結論(視角的變化)

  再講講放;學生對上半月的月相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就以基本規律作為類比、推理的依據,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用歸納推理得到的方法;用演繹推理的方法去找下半月的月相規律,學生就根據前面習得的方法,自己去推測中央把月相的亮面越變越小。能給學生一個更加清晰的結果,讓學生經過探究下來在自己的前概念中的一種感覺或感受的成分沉積下來,不但為學生形成一個月的月相變化提供了完整的印象,也為上升到科學的方法認識的提供了支撐。。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教學方法的形成是一個連貫、有序的過程。它必將伴隨着更多的真實探究問題;伴隨着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連貫、銜接;伴隨着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學習與交往的情景;伴隨着老師們對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有了更多的體會;必將伴隨着孩子們是否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連貫的、圓滑的思維過程。讓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能更好地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文靜.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J]. 《心理學探新》2000,2



淺談“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