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國製造》系列視頻觀后感
您印象中的"Made in China"用什麼樣的形容詞最貼切?是廉價而低劣的小商品?落伍的產能?還是不差錢的土豪?您對中國製造的印象來源於哪裡呢?是一次糟糕的購物體驗?還是出國瘋搶外國貨時,真切感受到的"物美價廉"
金融危機的浪潮席捲之後,在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的進程中,除了改造升級傳統"強項"製造業之外,新興產業與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最先進的國家從沒放棄過製造業。日本的機器人生產已經在"高、精、尖"的方向上大踏步的邁進。格力為企業的發展設立了創新的獎勵機制。瀋陽機床廠更是清醒的認識到了中國機床製造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瓶頸期,要麼創新突破,要麼垂死掙扎。最後,他們獲得了新生。
服務業替代製造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工業化的客觀規律,這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印證,我國的發展趨勢也是如此。但同時也必須認識到,除了極個別人口少、面積小的發達國家(或者說高收入國家)依靠的是金融、旅遊等第三產業,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工業強國。
美國雖然整體淘汰了一些傳統製造業部門,但資源卻不斷向新的產業聚集,形成新的增長點,在新興產業領域,美國佔全世界的比重其實並不低。日本企業雖然將生產製造環節大規模轉移到國外,但仍然將核心部件的生產和新產品、新工藝開發的"母工廠"保留在國內,以至於在遭受地震和海嘯之後,全世界電子信息和汽車產業的供應鏈都受到影響。
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製造業的力量不言而喻。中國,更要重視製造業的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12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製造"遍布世界。相信通過產業升級,技術創新,中國製造業定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經濟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
一言以蔽之,中國要從過去生產消費品的"世界工廠",升級為向世界提供先進裝備的重要基地。我們要結合中國國情、中國工業企業的實際,把發展的路徑選擇好,走一條更好更快的發展道路。
事實上,"中國製造"的升級,與"一帶一路"及"走出去"戰略,構築了一個宏大而立體的國際化鏈條,旨在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未來的"中國製造",將打破產品輸出為主的傳統出口形態,形成產品、技術、資本全方位"走出去"態勢。 "中國製造"不是代加工廠,"中國製造"是自信、產能、質量、需求的結合。是"裝備中國"的先頭兵,是中國發展的重頭戲。
(文:國際工程公司團總支張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