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美國x檔案影評

美國x檔案影評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美國x檔案影評(一)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種族問題一直是牽動美國社會的一條敏感神經。雖然在好萊塢里不乏種族題材的電影,但能入主流視線的電影大多數都被貼上“政治正確”的標籤,讓人們乖乖地馴服於主流的價值觀。因此,你可能看過的種族題材電影大多都與體育(《弱點》),女傭(《幫助》),還有富老太婆(《給黛西小姐開車》)等有關。這些電影大多都是借種族題材來包裝一個俗套普世的主流故事,它們可以引起有色人群的共鳴也可以喚起其他人群的同情心,但基本上都是讓觀眾在感慨娛樂之後繼續做自己的事,而很少真正的引起人們對有色人群的關懷以及去思考怎麼解決其中的問題。所以,你可能很少看到幾部正面描寫種族問題的好萊塢電影,不過一旦被挖掘出來又幾乎部部都是好片。《美國X檔案》就是其中一部敢於正面直視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的好電影。

  說實話,當初我這個看電影的晚輩以為《美國X》是一部在國內比較冷門的電影,或許看過的人不是很多,不過後來去豆瓣和時光網逛了一圈,發現影片除了分數很高外(均為8.5分),打分的人也非常多(豆瓣接近3W,時光網3Q多),讓俺對當初這個自大的想法有些汗顏。此外,我還發現兩個網站上的影評大多都在集中討論種族主義和信仰的話題,所以我就不重複前輩們的話題了,主要想說一說這部電影在拍攝上的優缺點。

  首先,我覺得《美國X》最大的優點就在於這是一部有觀點的電影。它透過 Derek 對種族主義前後轉變的認識,深刻的展示了極端種族主義的社會弊端,並且以點鋪面的告誡觀眾要警惕社會上那些利用憤青引發社會仇恨的雅各賓式的人文知識分子——他們才是人民的敵人,他們才是利用信仰來牟取利益的野心家。他們真實的面目就是一群思想成熟,冷靜克制,清楚了解自己信仰劣根性的陰謀家!在影片里,Cameron 就是雅各賓式的人文知識分子的代表,他在 Derek 最悲痛最絕望的時候侵入他的大腦,給他灌輸了極端的納粹主義思想,並且順利的把這個意識堅定的有識青年變成了自己手下的傀儡和旗幟。雖然影片沒有在 Cameron 這個人物身上着墨太多,不過卻明確指出他才是挑起仇恨引發悲劇的始作俑者。影片把激化種族問題的源頭指向了這群知識分子,而對像 Derek 和 Danny 這樣被利用的野獸良民表示出同情與包容,我覺得編導在種族問題上站的角度和高度都很巧妙,難能可貴。

  其次,影片在攝影上很有自己的風格。整部電影的敘事由黑白和彩色兩種色調分開。黑白主要用於回顧 Derek 的過去,寫實主義風格頗為濃厚,為影片營造出一種悲涼沉重的基調。那個時候的畫面冰冷凝重,並且採用了很多升格鏡頭,有意把暴戾偏激的光頭黨領袖 Derek 塑造成一個浪漫式的悲劇英雄,為後面弟弟 Danny 視哥哥為偶像而重蹈覆轍的故事埋下伏筆。而彩色主要用於描述 Danny 所處的現在。這個時候只要是有Danny出現的地方,畫面大多是以紅黃等暖色調為主,似乎導演是有意想把 Danny 包裹在一個充滿寬容與理解的環境里,並對這個叛逆不羈的青年寄託自己的期望。此外,影片透過 Danny 的記憶將黑白的畫面與彩色的畫面相互交織,用倒敘、插敘的方式形成了一種偵探式的懸疑,讓人不斷猜想到底是發生了什麼讓冷酷的光頭黨 Derek 浪子回頭。

  最後,我想說的是《美國X》在敘事上優點。導演把 Danny 的一份題目為 american history x 的論文作為電影的敘事主體,是意在透過他的文字把過去 Derek 的形象和現在Danny 的主觀意識做出一種呼應,即互補的作用。如果我們把現在的 Danny 和 過去的 Derek 看成一個人物的話,就可以完整的勾勒出一個青少年從無意識進入到極端主義的全過程。而到了影片後來,當 Derek 從監獄里回來,Danny 的形象和過去 Derek 的形象進行了一次重合,這一次,當導演再把 Derek 作為一個說教的角色,讓他以自己的經歷開導 Danny 的時侯就顯得合情合理了,觀眾不會再對這個正襟危坐的說教角色產然抵觸情緒,而是開始認認真真的凝聽和反思種族主義的罪過。不過可能導演覺得這種反思還不夠強烈,於是他在末尾安排了一個讓人感到意外的結局,用無罪人的生命承擔了有罪人的不良後果,使反思的意味達到頂峰。此外,前面提到的兩種畫面的色調也不僅僅是用來區分過去與現在,它還對敘事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比如影片在開頭和結尾都用一組具有象徵意味的海邊的鏡頭來代入淡出。開頭採用的是黑白攝影,冷峻的畫面充滿殺機,象徵著種族主義的冷酷無情。而結尾採用的是彩色的攝影,柔和的畫面象徵著海闊天空般的包容與導演想要表達種族間和諧共存的美好願望。

  雖然上面着重分析了《美國X》的三個優點,但這部電影還是存在着一些明顯的缺點。比如電影對Danny 和 Derek 在退出“光頭黨”前後的心理描寫有些比重失衡,讓角色在進行情感轉化的時侯缺乏心理層次(尤其是Danny);並且電影里的其他角色也被處理的有些草率,列如 Derek 的家人,胖子,還有他的女友都只是用來突出主人公的性格,沒有進行深入的刻畫,讓影片的社會層面不夠豐富;此外,影片開放式的結局有利有弊。我感覺導演更多的是在追求一種情感上的衝擊而忽視了故事的完整性。他沒有給 Derek 這個人物心理的下一步發展做出可能的解釋,到底 Derek 是會選擇寬大處理,原諒對方?還是重燃心中種族主義的焰火?一切無從而知,電影在此處戛然而止,感覺有些偷懶的嫌疑。

  總之,我覺得《美國X檔案》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電影。它不僅正面揭示了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它還可以引起人們對種族問題的關心與反思,而且這部電影可以出現在90年代,更加難能可貴。以上就是我對《美國X檔案》的分析,套用了典型的雅思作文格式。感謝給我推薦這部電影的“基長”同學,這篇影評獻給他,祝他生日快樂!

  美國x檔案影評(二)

  諾頓的電影中,大多都以犯罪電影為主,給觀眾的感覺也是偏向灰色的,而這部《美國X檔案》,則使用了大量的黑白鏡頭,給我們呈現了諾頓更為暴躁,極致,瘋狂的一面。

  《美國X檔案》是典型的犯罪類型電影,其中涉及了強烈的宗教色彩,講述的是白人種族領袖戴瑞克(諾頓飾)自小受父親思想的熏陶,心懷種族仇恨意識。當父親遭黑人罪犯殺害后,他變得更加狂躁暴戾,投靠白人地下組織,以殘酷的手段對付黑人族類。其弟丹尼也以他為榜樣,在戴瑞克被捕入獄后,丹尼步其後塵,甚至連舉止和打扮也模仿哥哥。戴瑞克在獄中飽嘗慘痛經歷後有所頓悟,出獄后意欲拯救沉淪於憤怒深淵的弟弟。

  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黑白鏡頭來講述戴瑞克的過往,這與影片所呼籲的一致,反對種族歧視。可當你剛開始看這影片時,會誤認為這又是一部瘋狂的暴力電影。的確,開篇時,戴瑞克殘暴的行為令我在屏幕前遮住了眼睛。我慶幸我是一個活在自己國家的良好青年,沒有遇上這些恐怖的光頭黨。光頭黨就是以戴瑞克為首的反移 民組織,他們仇恨所有站在他們國家領土上的有色人種,包括亞裔。

  影片的細節部分做的很出色,比如在德瑞克入獄前,一家人在餐桌上吃飯,忽然發起了爭執,媽媽的新男友與德瑞克的意見不一而大大爭吵,當其母親的男友憤怒的走出家門口時,掛在門口的美國旗幟似乎在嘲笑的看着這一切。

  說到門口那飄揚的旗幟,就不得不提本片慣用的慢鏡頭了,慢鏡頭在影片的後半部分出現的尤其多,比如浴室里花灑噴出的水,黑人開車經過時的挑釁,還有弟弟丹尼中槍后倒下的身影。

  整部電影精彩的地方有很多,黑白部分都很震撼人心,但最令觀眾吃驚的還是丹尼死的那一段,其實從德瑞克出獄后,我們便能感覺到危機四伏。當丹尼死前的那一 晚,黑人開車經過,對德瑞克的家做出了開槍的手勢。我一直為此提心弔膽,以為死的會是德瑞克。尤其是第二天德瑞克帶丹尼去吃早餐時,他們說回家見時,就更 加明確了死神的逼近,這是電影中慣用的手法,當說再見時就一定死掉一人。還有從餐館開始,背景音樂就變得有點驚悚,即使不是死亡,也一定會比監獄里受的傷 更慘,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黑人盯上了丹尼,居然在學校開槍打死了他。。。其實最後他們已經拋棄了種族歧視了,可是邪惡的導演卻讓丹尼死了。

  說到導演吧,就要批評他了,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種族仇視的男孩是如何拋棄心中的偏見的,而導演給此的戲份並不多,而只是簡單的通過德瑞克對丹尼的回憶一 筆帶過。這使得此片的劇情有些唐突,打亂了整部電影的節奏。此外,電影的開頭高潮過多,導致後面的劇情必須更為精彩,可惜導演並沒有做到這一點(搏擊俱樂 部就做的很好~),這必定刺激不了觀眾的神經,因為觀眾早就習慣了“最後一分鐘營救”的拍攝手法,也就是把最精彩的部分放到最後,《美國X檔案》的這種剪輯可以說做的有些失敗,因此我只能給導演7分。

  《美國X檔案》只是諾頓演繹生涯中平凡的一筆,因為他的每部電影都是精品,但他純熟的演技同樣折服着觀眾。作為一個諾頓迷,希望他能帶來更好的作品。

  美國x檔案影評(三)

  老早就想寫這部電影了,但總不知道切入點在哪裡,這部電影涉足了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種族,所以整體上有種蜻蜓點水、走一步算一步的感覺,刻畫人物上的單薄,以及浮於表面的劇情,就像是走在幽暗的隧道中,生怕腳底下的地雷隨時都會引爆一樣,每走一步都走得很小心翼翼,儘管如此,但還是無法掩蓋這部電影所散發出來的迷人氣息。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運用了插敘的手法,將往昔與現在巧妙的聯繫在一起,並將往昔那些灰暗的事迹全用黑白來代替,使黑白與彩色交替出現,給人的抨擊與震撼力都更加的強烈,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兩位愛德華的精彩演繹,其實這才是整部影片最大的亮點,如果缺少了兩位愛德華的“剪刀手”式熟練的演技,可能這部電影老早就被踢入爛片的行列了。

  同性、種族、性愛等等,凡是與這些敏感話題扯上關係的電影,都會被貼上“死刑”的標籤,當然,我並沒有要一竿子打翻一船的人,但引起爭議是必然的,以往也有許多“案例”,只要涉及了這類問題的電影,那些口水直流把關的猩猩們,就像是看到母猩猩般,一轉眼就趴上去了,就連《色戒》中“貴妃出浴”般裸露的湯妹妹,都沒能打動這群猩猩的芳心,所以這部電影可謂是走了一步險棋,只是沒想到,在最讓人驚心動魄的時候,導演卻浪子回頭,做回了乖寶寶,有些稍許的失望。

  剛開始看到這部電影的海報時,一種灰暗、仇視的感覺,立刻湧上心頭,所以一直擱着,不敢看,但最終還是攻破心裡的防線,把這部電影完整的看了兩遍。種族,一直就像是一團麻花一樣,剪不斷,理還亂,從古至今都是一而再、再而三討論的話題,不論是林肯同學、路德金同學,還是傑克遜同學……,種族問題都從他們身上赤裸裸的體現了出來,白人、黑人、黃種人,經過歷史的後遺症,以及社會、思想上的熏陶,視黑如仇、視白如敵、冷眼相對、明爭暗鬥,可愛滴孩子們啊,為什麼就不能放下屠刀,回頭是岸呢?

  影片中大愛德華原本一名優秀的青年,但由於幼年父親被黑人毒販射殺,讓他迷失了方向,並激發了他內心身處仇恨的源頭,使得他將所有的怨恨全都寄托在有色人種上,隨之也逐漸改變了他的價值觀於世界觀,成為不良少年,成為迫害的有色人種的佼佼者,他崇拜納粹主意,但在一次與黑人其衝突的過程,他射殺了兩名黑人,被判入獄,但世界絕對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與單純,牢獄生活逐漸讓他清醒過來,回歸現實,重新認識身邊的一切,但危險的是小愛德華卻慢慢地步入了他的後塵。

  罪惡的源頭往往都是仇恨所引起的,有時候學會放棄,反而是一種無比珍貴的幸福感,仇恨就像是一個包袱,捨不得,只會越背越重、越背越累,最終連累了自己。有時候懲罰就像是罪惡的天使,是讓迷途羔羊回頭的最佳之路。就當一切又重新回到起點,正準備用心去體會生活的時候,上帝又開了一個玩笑。種族問題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不可能單單隻靠幾滴眼淚,幾條性命就能解決的問題,當最後小愛德華被黑人同學射殺,鮮血噴洒在廁所牆壁上的那一刻,諾頓飛奔而來,抱着自己的弟弟痛哭時,我的眼淚,就像打開的水龍頭一樣,飛流而下,讓我領悟到他們曾經做過的一切都是一場空,曾經的憎恨、信仰、堅持、覺悟……,隨着那一聲槍聲全都煙飛煙滅了,只因對彼此的憎恨,卻心甘情願扮演犯罪者與被害者的角色,最終回過頭來看看,比起得到的,失去的反而更多。

  拋開種族問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感人至深的親情,以及手足之情,賦予這部電影更多的也許是對於一個家破人亡的同情,但一旦加入政治元素,就變成了敢怒而不動的衝動,整部電影都顯得有些過於謹慎了,雖然這部電影像薩滿的閃電劍般,擊中了敵人的要害,但威力卻顯得有些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