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觀《第一書記》有感

觀《第一書記》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重於泰山的責任與生命

  ——觀《第一書記》有感

  11月13日上午,民族文化宮組織全體職工觀看了電影《第一書記》,在觀看影片的這110分鐘里,我們每一個人都被主人公的事迹觸動着。此時此刻,我想用文字同大家分享這一份徘徊在內心的情愫。

  電影講述了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紮根基層、心繫群眾、為民服務的感人事迹。沈浩,原本只是省財政廳里默默工作的科員,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廳里下派到基層的通知,也或許就是這一天,註定了他在未來的日子裡與小崗村這個地方就再也無法分割,講到小崗村就會想到黨委第一書記沈浩,提到沈浩就會知道中國還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小崗村".二者就像電影里描述的那樣:他們互為彼此的名片。

  初到小崗村,短短几句話就看出沈浩富有學識,有備而來

  剛被下派到小崗村的沈書記,有着意料之中的不適應。生活上,與城裡的食宿環境大相徑庭,離開夫人和孩子的生活對於沈書記來說是一種孤獨,對於失去主心骨的家人來說也是一種無助。工作上,面臨文化程度都不高的村民和見識不廣的村幹部,他有着難以言表的無奈和彷徨。他也曾不知所措過,但來到小崗村的初衷卻一次又一次堅定了他的信念,那就是帶領村民發家致富,改變上天給予窮鄉僻壤的噩運。想在農村裡發展經濟,並不像沈書記想象的那麼簡單,從修公路到招商引資建工廠。這期間,他看過村民的臉色,聽過其他村幹部的非議,甚至挨過打,可是他給村民的的話永遠只有一句:"沒關係的,我們一定可以做好!"村民原本以為他只是口頭說說假大空理想的書記,可是沈書記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每一個承諾,完成了每一項大的工程。在為小崗村發展經濟的頭三年裡,沈書記的初衷和功勞都被每一位村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也就出現了電影里一個感人至深的鏡頭:村民聯名寫信並按下紅手印報上級組織,希望能為小崗村留下這位說到就能做到的好書記!這一留就又是3年的時間。新的3年裡,沈書記輾轉北京和上海,為的是實現小崗村村民30年來能夠在鐵路上搭建高架橋通車的願望,為了這條路,他請求鐵道部部長犧牲全國鐵路線路停車45分鐘,為的是小崗村的村民能夠在未來的生活里進城省40分鐘,實現小崗村不再是一個不為人所知的小村莊,而是全國社會主義示範新農村的領軍者。雖然經濟發展是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也是民生髮展的第一步,可是沈書記絕不會因為經濟而犧牲小崗村原有的生態環境,更不會違背村民的感情發展經濟。當美國GLG公司決定在小崗村建工廠的時候,就必然面臨著佔用土地的問題,可是這一次的佔地有些特殊,是200多戶墳地,沈書記決定集體遷墳,吳奶奶是遷墳戶里最不情願的一戶,因為兒子生前的枉死,死後卻連一口棺材都沒有隻能葬在一顆大樹下,吳奶奶有着道不出的辛酸、流不完淚水。看到年過七旬的吳奶奶這樣苦不堪言,沈書記就陪着吳奶奶在墳前淋雨並通知全村幹部為吳奶奶的兒子披麻戴孝補辦葬禮……

  為節省有限的資金,沈浩親自帶領村民修路

  2009年,沈書記的第二個3年掛職又到期了,這次聯名寫信按下紅手印的有186位村民。然而這一次,村民的願望卻沒能像3年前那樣再次實現,2009年11月6日,沈浩——安徽省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積勞成疾,倒在了工作一線,生命的痕迹永遠定格在了45歲這一年。

  沈浩舍小家顧大家,終感動妻子從不理解到理解

  影片觀看到這裡,我聽到了很多觀眾的哀嘆聲和啜泣聲。這些聲音是帶着對年輕生命的惋惜,更多的應該是對沈書記的敬畏。影片最後一幕給沈書記生前在小崗村工作時寫下的日記有一個特寫,他這樣寫道:我為小崗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做出了我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只是可憐我的女兒在中考,年逾九旬的母親會傷痛。沒有辦法,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

  我想,生命的意義大抵如此,要的並不是獨佔鰲頭的地位,更不是名垂千古的聲譽,而是踏踏實實做人,真真正正做事的一顆心。隨波逐流很容易,出淤泥而不染卻很難,想要在社會大熔爐里鍛煉自己,就從內心深處開始,堅定信念不動搖,用實際行動做養分,讓最初的信念在心中綻放出青蓮。

  來源: 中國民族圖書館 撰稿:喜夢馨



觀《第一書記》有感 標籤:開學第一課 守住第一次 新春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