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是實現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是擴大我縣經濟總量,增強綜合經濟實力的根本性措施;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迫切要求;是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徑。大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事關××未來發展的全局。今年年初,××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結合縣情,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兩化”進程,實施縣城與濱博高速、龐家鎮,純化工業園與陳戶工業園,京博工業園與呂藝工業園,店子、曹王工業園與興福工業園,縣經濟開發區與周邊企業自辦工業園之間的“五大對接”,全力推動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工作思路,走活了一盤全縣城鄉持續、統籌、和諧發展之棋。預計今年上半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0億元,增長20%;完成財政總收入4.1億元,增長3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億元,增長57.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0多億元、銷售收入80多億元、利稅6億元、利潤3億元,增幅都在50%以上,再創歷史新高。一、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必須把握規律、認識縣情把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實施“五大”對接,作為我縣“十五”、“十一五”乃至更長時期的工作重點、戰略重點,這是經濟發展規律決定的,是工業化、城市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發展要求決定的。縱觀世界各國工業化的歷程,伴隨着工業化的發展,農業份額的下降,必然出現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鄉村人口向城鎮人口轉移的城市化進程。同時,人口城市化所帶來的聚集效應和大量農業人口離開土地,又會促進工業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縣是一個擁有40萬鄉村人口的中等規模縣。從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民從農業中增加收入幾乎沒有餘地,儘管有許多農民外出打工賺錢,但勞動力異地轉移帶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採取就業轉換方式來吸收農村人口,才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而且從發展條件看,我們面臨著極好的歷史機遇,可以說,時機已經成熟,條件基本具備。一是經過建國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我縣經濟實力增強,工業經濟、城鎮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一批優勢產業,以及初具規模的城鎮體系。尤其是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到2007年跨入全省‘第一方陣’”的奮鬥目標,抓住結構調整這條主線,毫不動搖地抓招商引資、工業興縣、民營經濟,企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民營企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建成了一批在全市規模較大的工業園區,培育了京博、渤海、香馳、華潤、順天、華興、魯豐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這為加快我縣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奠定了物質基礎。二是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開放型經濟有了新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為推進我縣工業化、城市化創造了良好的體制環境。三是我縣地處煙台、青島聯結京津的樞紐位置,緊臨半島城市群,區位優勢明顯,為我們在更廣泛的領域和更深的層次參與國際、國內競爭與合作,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的經驗,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我縣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四是我縣境內石油、天然氣和沙礫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是勝利油田的原油主產區之一;水資源充裕,有6條跨流域河道、54座大中型平原水庫,日供水能力達8000方,可滿足工業生產及城區居民生活需要;盛產小麥、棉花、大豆、玉米以及林果、蔬菜等多種農副產品,是山東省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這為工業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可供利用的自然資源。二、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近年來,我們在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始終堅持緊緊抓住結構調整這條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科技進步與創新為支撐,發揮優勢,突出重點,用現代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面提高質量和效益,實現產業優化升級;重點發展縣城,加快發展中心鎮,壯大城鎮規模,完善城鎮功能,推進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一是以農民增收為重點,在以工促農上求突破。着力於以工促農,實現工農良性互動,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方針,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堅持以抓工業的思維抓農業。狠抓農業產業化經營,利億嘉肉業、華康食品、龍升食品等一批帶動能力強、輻射面廣的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省級農業龍頭企業佔到全市的一半;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農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例不斷下降,綜合效益在結構優化中得到新提升,全縣實現了“穩糧、擴經、增產、增收”的目標;進一步擴大了肉牛、奶牛、波爾山羊、冬棗、有機蔬菜、南美白對蝦等特色種養業規模,畜牧、林果、蔬菜、水產四大主導產業邁出新步伐。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勞務輸出,積極做好減少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的文章,更多的農民轉向非農產業,多渠道、多形式增加農民收入。二是以大項目建設為重點,在培植支柱產業上求突破。工業化是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沒有大項目的支撐就沒有工業化的大推進。近年來,我們按照“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關鍵抓投入”的思路,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工業強縣步伐。全面落實培優扶強的各項政策措施,培育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努力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水平,特別是抓住重點項目建設不放鬆,實行縣級領導幹部包保責任制,盯上靠上,定期檢查、督促,搞好協調、服務,幫助解決問題,建設速度進一步加快。2003年京博集團鋼板、抄紙、環能熱電、供水等四大投資過億元的項目同時開工,兩年累計投入近20億元,今年投入將達到30億元;香馳、順天公司三年發展目標並作一年走,香馳大豆分離蛋白項目生產規模亞洲第一,順天公司與上海太平洋集團合資3.8億元的紡紗項目已全面開工;京博、華興等骨幹企業都與國內外一些大企業實現了強強聯合,華興集團成為全國最大的鋸石機生產企業,進入全國機械行業500強;魯豐鋁箔生產規模居國內第五位,新上的總投資10億元的豐潤鋁業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等等。去年全縣完成工業投入35億元,安排重點工業項目48個,其中投資過億元的21個。今年計劃完成工業投入70億元,安排重點項目48個,其中過億元的26個。下一步,對已完工的重點項目,促其開足馬力加大生產;對即將投產的重點項目,加強調度,促其年內及早竣工投產。三是以園區建設為重點,在搭建發展平台上求突破。牢牢抓住“工業興縣,項目帶動”戰略不放鬆,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優化園區綜合環境,膨脹園區規模,突出抓好縣經濟開發區、興福民營經濟園區、陳戶工業園區和京博、香馳、華興、渤海、順天、魯豐等大型企業領辦工業園建設,建成了一批在全市規模較大的工業園區。今年,我們以實施“五大對接”工程為契機,繼續舉全縣之力,以更大的氣魄、超常的措施,更快更好地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採取招商引資、向上爭取和將生活用地、商業設施、廣告權推向市場等多種辦法,廣開籌融資渠道,繼續保持園區投入高強度、建設快速度的良好勢頭,高標準配套路網、水、電、燃氣、通訊、路燈、綠化、美化等工程。賦予園區管委會更靈活的經濟管理和相關的行政管理權,進一步充實園區管理力量,對園區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進一步開闊思路,健全完善“封閉式管理、開放式經營、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公”等制度,堅決把一切有礙園區發展的行為拒之門外。創新園區服務方式,對所有入園項目,實行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務,全程代辦,創造一個優質、便捷的服務環境,增強園區的吸引力、凝聚力。四是以新城區建設為重點,在提升城市競爭力上求突破。城市是一個地區競爭力水平的綜合體現,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城市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形態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標誌,是工業化的空間依託。我們緊緊抓住縣城東進、西拓、南優、北上的機遇,牢固樹立擴張城市就是擴張經濟的新觀念,把城市作為最大的產業來發展、最大的資本來經營、最大的增長點來培植。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今年投資近3億元,重點建設濱博大道、工業西路等13項基礎設施工程,為我縣城市擴張、招商引資、工業膨脹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全長12公里的濱博大道、5.5公里的工業西路、5.5公里的博城五路東西延伸等公路已經試通車,其中濱博大道成為建設效率最高、質量最好、速度最快的工程,拉開城市化大發展的框架,加快了與濱州市南區的對接融合。科學運作城市資產。按照“道路搭骨架、土地換資金、資源換項目、存量換增量”的思路,發揮縣鑫達國有資產投資公司和土地儲備中心的作用,盤活城市有形和無形資產,聚集更多的資金用於城市開發建設。加快推進城市供水、道路建設等公用事業的市場化進程,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多主體開發的城市發展機制。高效能管理城市。大力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凈化工程,狠抓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從根本上解決縣城髒亂差問題。突出抓好小城鎮建設。以中心鎮、重點鎮和示範村建設為重點,增強城鎮的聚集、輻射和服務功能,加快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農民市民化進程。三、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必須對外開放、廣借外力靠招商引資擴大投資、加快發展是我們最現實、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我們明確提出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頭號工程,每年都選派200多名機關幹部赴發達地區掛職招商,在上海、寧波設立辦事處,積极參加赴日本、韓國招商活動;轉換思路,不等不靠,努力通過盤活閑置土地、吸納民間資金、上市融資等方式破解國家宏觀調控帶來的制約;制定了一系列鼓勵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全縣進一步形成了“以招商論英雄”的氛圍,招商引資取得可喜成績。去年實際到位縣外資金64.8億元,增長1.5倍,列全市各縣區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全縣共引進市外招商項目217個,合同利用外資90多億元,實際到位外資53億元。當前,隨着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推進,國際國內資本流動、產業轉移步伐不斷加快,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產業正在加速向我國大陸轉移,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受電力、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制約,向內地產業轉移的態勢已經形成。在南方缺電、北方缺水、東部缺勞動力、西部缺配套基礎設施的情況下,我縣在這些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優勢。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第一,在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尤其在利用縣外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上下功夫。利用我縣勞動力、自然資源等優勢,進一步拓寬招商引資領域,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引導外資投向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以及城市基礎設施、交通、通信等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將吸收外資同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通過轉讓經營權、出讓股權、兼并重組等方式吸納外資,並通過嫁接改造促進企業的技術、產品升級。第二,在立足縣內資源與市場的同時,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注重利用縣外特別是國外資源與市場,在開拓縣外、國外市場上下功夫,把我縣的產品、品牌打出去,實現對外貿易新突破。第三,在優化軟環境上下功夫。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意識,形成寬鬆和諧、文明進步、富有吸引力的對外開放氛圍,努力創造投資效益最好、安全係數最大、投資成本最低、政府效率最高、服務質量最優的良好投資環境,使投資者得到有吸引力的回報預期,以更好地吸引國外、縣外的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爭取更多的“大、高、新”項目落戶××,實現招商引資的大突破。四、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必須深化改革、和諧發展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有市場、有效益的產業和企業加快發展,堅決杜絕高污染、高能耗項目,遏制低水平重複建設;嚴格執行國家土地政策,支持重點建設項目,嚴禁違法違規佔地,積極推進節約和集約用地;大力推進生態區建設,牢固樹立節約資源的觀念,堅決反對浪費資源、破壞資源的行為,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益;切實加強環保意識,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抓好污染防治,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二是深化市場體系改革,實現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的統一。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前提下,更加註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善於運用市場手段推動經濟發展,大力推進市場體系的改革。繼續深化企業改革,積極推進社會事業、城市建設和管理方面的改革,下決心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努力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三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生產力水平。堅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加註重社會事業的發展,實現經濟與社會事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快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戰略,加快科技成果的引進、轉化和推廣,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努力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大投入,創新機制,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吸引和使用,加快建立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使經濟建設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繼續大力發展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為加快工業化進程提供有力保障。四是牢固樹立執政為民思想,努力建設和諧社會。堅定不移地抓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堅持以鞏固完善社區就業為主線,以困難群體再就業為重點,完善就業政策措施,創新就業服務手段,建立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長效機制,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實現就業的最大化;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努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城鄉低收入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確保受災群眾和特困群體的生產生活得到及時有效地救助;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紮實有效地推進“平安××”建設;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切實抓好安全防範,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堅決杜絕重大安全事故和惡性事件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營造加快發展的良好環境,全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確保“到2007年跨入全省‘第一方陣’”的奮鬥目標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