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父親節——爸爸的學習之旅
當我的孩子還是個剛出生的小寶寶,抱着他軟軟的身體,剛當媽媽的我有點不知所措,出於本能和醫護人員的協助,生后不久即開始嘗試餵奶,在親自餵奶不成功后,發現寶寶狀況異常。因寶寶住院,我們經歷了長達11天的分離,在此期間我按時擠奶、爸爸和其他家人輪流按時去醫院送奶,我們一起等着寶貝回來。
寶寶回家后的一段時間裡,我們採取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我也曾短暫的疑惑過:我的奶水足夠嗎?奶粉餵養要多久?到底有必要嗎?在網上尋找到母乳會資料,也看了《讓孩子做主》一書後,我決定相信自己,用努力來彌補錯過的一些機會,給寶寶他需要的母乳。
當我和寶貝在恢復純母乳餵養的過渡期時,孩子爸爸經常懷疑的問我有沒有把孩子餵飽?於是,那個時期他留在我印象里最深的一幕,便是他拿着奶瓶在旁邊等着的樣子。一旦我放下剛吃完母乳的孩子,他就想接過去再喂點,這樣的做法讓我倍感壓力,只好一直抱着孩子喂,腰酸背痛就是不敢放手。跟爸爸溝通了這個階段頻繁哺喂的必要性,但他對過程還是充滿了疑慮。因這不是我希望的支持力量,溝通基本無效,我只好暫時作出決定,餵奶時關鍵人物我和兒子兩個人在就好,爸爸被臨時清場,請到其他房間去休息。等我感覺到喂完奶,孩子也很放鬆,再請爸爸來陪兒子玩或是抱抱兒子等。
近三個星期的努力換來的是告別奶粉的生活,從孩子42天大起我決定為恢復純母乳餵養而努力,到孩子65天的時候我們恢復到期望的狀態。之後,我越發找到了那種自然的哺喂的感覺,不需要看時間,不需要擔心他吃的量,不需要擔心大便乾燥,直覺會告訴我,什麼時候該抱起我的孩子。看到我們越來越輕鬆,快樂,孩子的體重也在正常範圍內增長,孩子爸爸逐漸放心了,不再質疑我到底是不是有足夠的奶水。
隨着我的母乳之路越走越長,抓住各種機會向爸爸介紹母乳餵養知識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他再也不說我"不是親媽,不讓孩子吃飽了",呵呵。我們餵奶的時候,他在旁邊坐着看我們,偶爾也摸摸娃的小腳丫。當然,他也沒再說過,"同事家的孩子一次吃多少奶"、"他們說六個月後奶沒營養了"的話,有了屏蔽部分信息的能力,在家裡,給我們的都是支持。他會偶爾跟同事講起自己家餵奶這點事,有時也把同事介紹來跟我互相交流。這樣的狀態讓我覺得餵奶是件開心事!在目前母乳餵養支持不是特別充分的大環境里,自己通過努力找到了母乳會資源的幫助,爭取到了家人的支持,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有小坎坷沒大波折的喂的越來越順利。
由於沒有孕育和哺乳這樣的過程,孩子爹在進入爸爸這個角色時,花了比我要長的多的時間。他愛孩子,但一開始不知道該做什麼,又擔心自己做不來,所以剛開始時就緊盯着孩子吃飽沒吃飽這件事。還好家有孩子,可做的雜事就多,買菜、做飯、抱娃、洗澡、給他念書,帶他玩出各種花樣……爸爸可以做的事還真不少!
在孩子還只有六七個月大的時候,每天爸爸出門上班這件事都會讓寶寶都哭上好一陣。於是我每天抱着他在門口跟爸爸說再見,告訴他爸爸晚上就回來。我們創造性的發明了"兩次再見法",在門口告別一次后,再到窗口等着跟走到院子里的爸爸再次說再見,招手。孩子三歲多的時候,爸爸早上出去上班不久,他就說想爸爸了,隔一會提一下,一直到爸爸下班。雖然爸爸能陪伴他的時間只有晚上的時間和節假日,但他們父子關係很親密,我也會偶爾給自己放幾小時假,有意識的給他們留出一些單獨相處的時間,讓父子倆邊玩邊交流。
隨着孩子的長大,他從小嬰兒成長為會走會說的學步兒,到現今是一個活潑的學齡前兒童。作為他的父母,我們也在不斷的學習與成長。母乳餵養仍然是我和孩子生命聯結中親密的一部分,五歲多的他仍然喜歡偶爾來溫習讓他感覺舒適的甜蜜味道,我只覺得這是忙碌生活中短暫的小憩時光。爸爸的學習和參與,和孩子一起爬山、騎車、嬉戲追逐、讀書畫畫,都讓家人彼此之間更感親密。
(此文曾發表在國際母乳會中文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