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感想隨筆>關於師德師風的個人見解

關於師德師風的個人見解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關於師德師風的個人見解

  前階段,國內短時間內爆出幾件關於教師性侵和虐童事件。浙江溫嶺城西街道藍孔雀幼兒園教師顏某虐童事件,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雖然此次事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是每次看到這張照片我相信大家都心有餘悸。以及還有中國20天內連發至少8起校園性侵幼女案!!

  當然,這些只是冰山一角上的小冰碴…不知道中國還有多少起這樣的極端惡劣骯髒的摧殘。也不知道此時此刻還有多少孩子們正在承受這些摧殘。就是因為太惡劣,太骯髒,才被媒體和社會關注,可是那些較輕的行為,諸如體罰,打罵,侮辱,到底還有多少,不得而知。可悲的是,我們知道的,都是來不及阻止的事情。我相信很多中國學生都聽說,或者親眼見過一些老師對同學的不平等待遇。

  比如說,孩子作業沒有寫完,老師為了體罰學生,讓學生站在牆的旁邊用牆當桌子在上面罰抄寫,寫完了才能吃飯。再比如說,蹲在講台上補沒完成的作業,給學生一種低人一等的待遇。對學生大叫,變換各種語調和方法嘲笑學生,拿學習不好的學生和學習好的學生作比較。把不好的學生比喻成臭魚爛蝦,把好的學生誇成神一樣,並強調應該和學習好的學生多接觸,遠離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更有甚者把學生分成好學生組,和差學生組。學生待遇,說話語氣,都完全不同。按成績排座,成績好的學生就在班裡“為所欲為”,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成了好學生的承受者。使得好學生越來越好,稍差的學生成績越來越不好,成績不好的學生連學校都不喜歡去。

  這是一些國內常見的,並且公然被接受的事兒。很多老師叫這些現象為“競爭”。 大言不慚的說,我這樣是為了讓學生對學習更有積極性,產生競爭,從而把整個班級的成績搞上去。

  小學生,中學生 應該是解放天性,開發思維,放飛理想的年齡。孩子們純潔的心靈就像一張潔白的紙,老師是幫他們勾畫理想,建設理想工程師,學校是他們的夢工廠。而不是摧殘幼小心靈的劊子手。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惡性事件呢?因為九十年代末老師的工資不是很高,學生又難管,老師的工作壓力較大。緊接着頻發老師體罰學生的事件。老師把壓力只能轉向學生,用學生釋放壓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育部決定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工資,每位教師的工資不能低於國家公務員的最低工資。這樣一來,教師這個行業就被成為“鐵飯碗”,與此同時很多得不到有效考核的教師也加入了教師隊伍,使教師這個行業開始變得魚龍混雜,自然就沒有了一個道德標準。

  我認為,性侵幼女和虐童等惡性事件已經超越了道德標準。而且根本就沒有一個能衡量一個道德標準的標杆。就拿兩個老師相比較,憑什麼說A老師的道德標準,比B老師的道德標準高呢?

  所以,道德考核根本就不能從根本上避免這樣惡性事件的發生。應該使用強制手段,嚴格打壓這種摧殘學生的老師,介入法律。要灌輸給學生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從家長做起,與自己的孩子積極溝通。把學校和法律的大門永遠向學生打開,並且保證暢通無阻。學生們看到火警會打110,看到匪徒會打110,看到道德淪喪的老師也要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校方必須積極配合警方,嚴查老師的行為,一旦查出,必須禁止這樣的老師繼續在學校任職。只有讓這種機制運作起來,才能確保學生的安全,讓任教的門檻兒提高。

  再有,教書育人這四個字如果我們拆開來看的話,教書是指教學生讀書,認字。而育人我認為比教書要重要和有意義的多。育人是教育下一代怎麼做人,先做人後做事。而且教書的目的也是育人。那麼我可不可以這麼想,一位根本就不會做人的老師,會教出怎樣的學生?假設這樣的一位班主任老師教50位這樣的學生,十年就是500位。中國有多少個不會做人的老師?又有多少學生被這樣的老師誤人子弟?

  中國式教育大家都不陌生,古板,刻板,應試,都是中國教育的特點。這樣的教育和古代的科舉考試有什麼區別?只有讓學生放棄書本,扔下書本,開放學生的思維。教會學生怎麼樣創造學生的人生價值。

  我的朋友就跟我說過一段這樣的話,人生價值就是你這輩子賺錢的總和。當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人生價值簡單來說就是。在實際生活當中,人們會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通過一定的方式實現自己的人生目的,人是社會的人,任何個體的人生意義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會關係和社會條件基礎之上,並在社會中得以實現。離開一定的社會基礎,個人就不能作為人而存在,當然也無法創造人生價值。個體對社會和他人的生存和發展貢獻越大,其人生的社會價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會價值就越小。如果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和他人的生存和發展不僅沒有貢獻,反而起到某種反作用,那麼,這種人生的社會價值就表現為負價值。我這位朋友顯然把身價和人生價值的概念混淆了。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楊**

  北京時間五點三十五

  馬德里



關於師德師風的個人見解 標籤:師德師風 個人簡歷 師德啟思錄 師德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