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黃道婆讀後感
當老師教完我們《黃道婆》這篇課文時,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雖然黃道婆歷經坎坷,但是她就沒有被困難打倒。黃道婆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當我想到黃道婆那種艱苦、痛苦的生活,又想到了我們的幸福生活,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呀u我們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只疼我們這一個小寶貝,什麼時候痛苦過,什麼時候委屈過,就算被打,也是我們犯了錯誤呀u每天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多幸福呀u可黃道婆從小做童養媳,受到公婆的虐待,也不能見父母,那多麼痛苦呀u飯也吃不飽,還要工作,太悲慘了u一對比,我才知道,我們過得多麼幸福呀u可是我們還不知道珍惜現在的生活。一遇到不開心的事,還總是抱怨父母,可父母還是笑臉對着我們,那時候,有誰對黃道婆笑呀u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雖然黃道婆流落他鄉,舉目無親,但是黃道婆卻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她的智慧學會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並無私地教給父老鄉親們,並為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研究出了更加先進的紡織工具,贏得了 “ 棉神 ” 之稱。雖然黃道婆從小並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卻發明了這麼先進、這麼偉大的技術和工具,她這種勇於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太偉大、太令人敬佩了u我們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要我們好好學習、勇於創新,一定也能發明出偉大而又先進的發明,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民族更加繁榮。我下定了決心,長大一定要成為科學家,為人類造福。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篇二:黃道婆讀後感
讀了《黃道婆》這篇文章,我經不住被文章中黃道婆勇於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
黃道婆是宋末元初時的人,他的家在松江烏泥徑。她從小做童養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於是,她設法逃出家門,到了海南島南端的崖州。在那裡,他靠着自己勤勞的雙手向黎族人學習他們的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並無私地傳授給家鄉的父老鄉親們,使當地的棉花產量逐漸提高。後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他又潛心研究並創造出更先進的紡織工具,設計出一套軋籽、彈花、紡紗、織布的操作方法。她還把只紡一根紗的手搖車改為能紡三根紗的腳踏車。後來,在污泥涇從事紡織業的人日益增多,黃道婆棉紡技術和她改進的設備傳遍了江浙一帶,並贏得了“衣被天下”的美稱。
她憑藉著自己的勤勞的雙手、聰慧天資、虛心好學和吃苦耐勞精神,在與海南黎族人民的共同勞動生活中,熟練掌握了各道棉紡和織布技術,成為當地技術精湛的紡織能手,讓人敬佩。黃道婆的豐功偉績令人不能忘卻,她在中國人民的發展下立下了程碑。我不禁想起了謝覺哉說過的一句話“善於想,善於問,善於做的人,其收效則常大而且快。”
黃道婆是一位紡織技術的傑出人才,她在古代紡織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在紡織的歷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篇三:黃道婆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里的“黃道婆”。
傳說,黃道婆家裡很貧窮,黃道婆過不下去了這種生活,他放棄了自己的家,夜晚,偷偷鑽進了一條小船,躲了起來。白天船開向了海南,她在那裡下了船,來到了黎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她看到黎族人民紡織技術高超,工具用起來織棉花很方便,這些產品用來方便、實用,還很漂亮,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她和黎族的姑娘們一起學習了當地的紡織技術。三十年過去了,黃道婆想起了家鄉,她回到家鄉后,家鄉的土地貧瘠、棉花生產不高、紡織成本不好,她把學到的知識教給了家鄉的人們,也把在黎族用的織布機進行了改進教給了人們,果然很多家庭有了改善,紡織技術高了許多、生產的棉花越來越多,人們都很感謝黃道婆。
黃道婆是一位紡織技術的傑出人才,她在古代紡織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在紡織的歷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黃道婆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