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中國的文化與思想讀後感

中國的文化與思想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讀常乃惠《中國的文化與思想》有感

  馬冰華

  一日去省運車站送人,由於離發車的時間尚早,逛到了萬卷書城,在書架上發現了一本中華書局出版的常乃惠(惠,de)先生所著的《中國的文化與思想》。這是一本出版於1928年的書,因作者是山西榆次人,曾在燕京大學、山西大學、四川大學等校任教,對此書多了份親近感,就翻看了起來,以至於差點誤了汽車,最後把這本書買了下來。

  常先生的這本書,不像一般文化學術著作那樣深奧難懂。作者以非常簡潔的語言梳理了從上古時期直到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中國文化和思想,讓我們能夠從整體上對中國文化有一個把握。

  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中國夢要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讀了這本書,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魅力。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早在西周,人本主義思想就在中國興起。比如《孟子》引自《泰誓》中的話:"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國語·楚語》中記載的"民,天之生之,知天必知民矣".這種重民的思想在西周中葉產生后,到西周末年就已經非常成熟了,比之西方在文藝復興時期才出現的人本思想早了近兩千年。當然,古時的人本思想跟我們今天的以人為本還是有差別的。對於古代的人本思想,常乃惠先生認為:"當時的民本主義並不像今日共和政體以人民為主體的一樣,不過是一種賢君良相的保育政策而已。"他引用《左傳》的話說:"良君將賞善而刑淫,養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常先生的認識是很深刻的,古代的民本思想是統治人民的一種策略,今天的以人為本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治國理念,正如習總書記所說"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黨和國家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讀罷本書,我既明白了我們的民族精神的歷史傳統性,又了解了民族精神的與時俱進性,對於實現中國夢的中國精神更加充滿了自信。

  常乃惠先生對中國傳統的文化和思想,尤其是歷史大變革時期的文化和思想做了深刻的評價,對於我們今天依然有很強的借鑒意義。他說:"思想的進退與民族精力的盛衰是成正比例的":"魏、晉以後,民族老了,政治、軍事方面都退化了,思想也就因之墮落起來,才會產出那樣徘徊歧路的懷疑思想和聊以永日的享樂思想。民族思想到了這樣地步是非常危險的,照這樣下去,是會釀成民族的自殺的。"魏晉以後,中國民族陷入長期的分裂動蕩,這和常先生所說的思想的退化是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在思想文化上一直存在着西化和分化的危險,一些食洋不化的人逐漸多了起來,我對此現象感到深深的憂慮,這也說明了我們加強學習中國思想文化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常乃惠先生說:"文化還不僅僅是代表物質上的生活,他更代表着人類精神上的努力,一切的道德、理想、組織、制度都是文化的表現。"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的標籤,是凝聚中國力量的中國精神,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的民族煥發出勃勃生機,並沒有出現像常乃惠先生所說的那種魏晉時期的"民族老了"的現象,但我們依然要警惕思想文化領域的西化和分化,維護民族文化的安全。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名普通建設者,我決意將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去,在努力工作中堅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中國精神的科學內涵,忠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者單位:晉城市城區農委)



中國的文化與思想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文化苦旅 東方中國夢 中國夢 我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