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幼兒教師讀後感大全

幼兒教師讀後感大全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正如主題闡述中所言:教學與研究分不開。要想教學質量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就要開展幼兒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就在我們身邊,就在一日生活中。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搜集整理,提出困惑且探討,嘗試刊物上提出的某一策略研究等等,都是通過教促進研,通過研提高教,形成教研一體,共同提高。告訴自己:做反思性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邊反思,邊進步。

  六、家園共育,合力倍增

  本輯中的15個小故事也從不同角度驗證了家園公寓的重要性。鼓勵、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巧妙地將幼兒園教育延伸到家庭不僅能夠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健康發展。通過溝通,老師可以找到幼兒個性上出現問題的癥結,給予家長教育孩子的相應建議,形成有效的家園共育的良好環境,以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長。

  書中的精彩小故事還有數之不完道之不盡的情節與內容。99例教育藝術並不是99種教育的解決之道,而是99次對教育生命的審問、感懷和確認。也許我們更應該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許我們既活在未來,更活在無限的過去,在這些紛繁複雜卻又樸素平凡的場景中,有最樂意的付出,有淚水和智慧,更有日日夜夜用心抒寫因而溫潤無比的愛。

  從這本書中,我受到很多啟發:幼兒教育無小事,人人都是教育者;教師工作無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

  篇四: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讀後感

  教師是一個通向未來的職業,它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的興衰。而我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每天要面對的是一群可愛的孩子,他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那我們要怎樣才能擔負起這個重大的責任呢?我讀了《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後有了很多領悟,那就是我們首先要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其次就是要將學到的東西在工作中進行實踐,然後再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多去思考然後去解決這些問題。

  一、多學習

  繼續學習,努力工作,是我當好一名教師的意願,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一旦停止學習,教師的工作便如同機械的運作,在機械枯燥的活動中教師會覺得工作毫無意義,會沮喪而沒有活力。這一切都將使教師工作顯得令人厭惡。因此,我們要主動學習,這不僅是一種技能、能力,更是一種態度、精神和基本素質。學習並不是把經典文字記在大腦里,重要的是要內化、靈活運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理論、實踐理論、反思成敗,體現教育智慧、教育創新。當一滴社會發展歷史長河裡的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書中採用理論觀點和事例相結合來說服讀者的心,用感人的故事事例來幫助讀者的我消化理論和吸收知識,激發我“也要這樣做個好老師”。其中最精華的部分是教師自身職業的人格塑造。

  二、多實踐

  實踐環節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變與創造。我們可以根據在教育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將自己反思、學習、研討各環節的思考和收穫,在教育實踐中做出積極應答。只有保持對教育實踐現狀的不滿足,萌生出一個接一個的內心涌動,才能驅使教師於“山重水複”之中,探到“柳暗花明”的盛景。因此,我們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不滿足於既成或既得利益,敢於衝破原有的經驗和模式,大膽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創造出適合自己的專業成長的道路。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要積極的思考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進而反思其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不斷的反思、探索和創造、持續的積累經驗,才能獲得豐富的經驗,成為一個真正的專業型的成熟教師。

  三、多反思

  善於反思是幼兒教師成長的第一步,它是教師對自身的評價和改造過程。反思環節要求有志於成長為研究型教師的幼兒教師在積累大量教育經驗的基礎上,能對自己在教育實踐中的教育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分析和批判,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予以理性的升華,這一環節也是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化的關鍵。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要積極的思考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進而反思其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不斷的反思、探索和創造、持續的積累經驗,才能獲得豐富的經驗,成為一個真正的專業型的成熟教師。

  篇五:與幼兒教師對話讀後感

  《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這本書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麗蓮 . 凱茲教授寫的。她在書中對我們常見的一些教育現狀或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解析,書中的每一個例子都是以凱茲博士親身經歷的真實問題來撰寫的,在閱讀過程中引發了我的共鳴,因為我就是一個一線幼兒教師,她的文字觸動了我的內心。

  第十六章《教學輔導的原則與策略》這一章節的重點在描述負責輔導老師在職進修人員的角色,這讓我想到了學校里所進行的師徒結對活動,活動的目的都

  是一樣的,就是要幫助新教師能更好地適應自己所在崗位的教師角色。這一章節的內容對像我這樣一個承擔著帶教任務的輔導教師而言,可以說是啟發頗大。

  一、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輔導的原則里凱茲博士提到需加深教師對情況的了解,即最有效的在職輔導課程是能協助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情況有更適當、更正確、更深入及更專業的了解,可以協助教師與在職訓練結束后,仍能保留並應用所系的的知識、想法與見解。

  這一見解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帶教工作。在以往的帶教工作中,當“徒弟”遇到困難、發生困惑時我經常會直接給予他“藥方”,告訴她該怎麼做,以解決當時的問題。效果當然很明顯,這個“藥方”迅速的發揮了作用,幫助其解決了當前的困惑,我也從中感到滿足。但是當再次遇到問題時,“徒弟”是否能自行解決呢?答案是不確定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從 凱茲博士那裡得到的啟示,直接的藥方雖有 價值,未能深植於老師的思想領域中。如果做師傅的能輔導徒弟着重於對情況或問題的剖析與了解,多問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有哪些解決的方法?”“每種方法會有什麼後果?”這些問題,則可以引發徒弟的思考,幫助徒弟分析問題,理清思路,並對事情或問題產生新的認識、新的看法。那麼,長此以往,徒弟便會學會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以後即使師傅不在場,她也有能力可以自己想出適當的行事方法。

  二、 建立良好的師徒關係

  1 、延緩糾正。

  文中提到輔導人員有時在觀察教師的行為後,會急着糾正老師,一方面是急於協助老師改進技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專業權威。但是這種做法優勢過於急躁,因為有時過早地糾正會讓受輔導老師和輔導人員疏離,反而會喪失長期輔導該老師的機會。

  不錯,在帶教的過程中,每當發現新老師有做得不妥或不夠之處,我總是會及時的給予指正,自以為是給予她幫助,卻不知這樣的做法使得我和新教師之間的關係漸漸疏遠,這正是犯了上述的毛病。 凱茲博士告訴了我:延緩對老師的糾正能使 輔導人員與老師間建立足夠的信任關係,使得輔導人員的建議在老師眼中是一個協助,而不是一個專家所做的批評,這樣才能促進輔導工作的順利進行。

  凱茲博士 的提點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在帶教過程中的錯誤之處,也讓我找到了曾經帶教過程中產生不愉快的原因之一,着實讓我欣喜。

  2 、提出嘗試性的建議。

  在帶教過程中所提的建議最好以嘗試性的語氣及形式提出。比如:“下次再有這種情況發生,可以試試乙方法,看看是不是比較有效!”這樣的技巧除了 凱茲博士所說到的具有可以避免教師在運用此方法失敗后的挫敗感,更有利於教師實驗、創造等特質的培養。除此之外,我覺得這樣的說話方式也更容易讓受輔導的教師的接受,因為這樣的說話方式不是從上至下的,而是作為一個平等的夥伴式的建議出現,也更有利於建立起良好的師徒關係。

  3 、更多的鼓勵和讚揚。

  有一次在高一敏名師工作室活動時,為配合袁晶晶老師的一項任務,我準備了一些資料和自己的想法,當時袁晶晶老師回復我:“親愛的,這真是太棒了!”為了這句話我竊喜了很久,能受到這麼了不起的老師的稱讚,自然是得意的。可見鼓勵和讚揚是十分受用的。

  正如凱茲博士在文中提到的:不管老師能力如何,有時勇氣和熱忱的的過度消耗會導致沮喪,讓他們認為不論自己在怎麼努力都不會有結果。不錯,如果老是聽到得是輔導老師的指正,換做是我可能也會認為自己無用,從而對工作缺乏信心和熱忱!讚美之言人人愛聽,我們要向對待幼兒那樣,堅持正面教育,多給新教師鼓勵、支持以及激勵,這樣就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使她們繼續維持工作熱忱和努力。

  當然,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在鼓勵,讚美新老師時,言詞的內容中應提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有具體指向,如:“你的回應很不錯”“活動重點把握得很好”……,不要使用一些善意的空話。

  讀了凱茲博士的書,感受其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的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工作的海洋中,不管談理論還是說實踐,自己都缺乏一種反思、觀察、辨證和理性,更沒有值得借鑒的教育策略、建議與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學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篇六:教師角色讀後感

  幼兒的情緒不穩定、理解能力和注意力正開始發展、機體還比較弱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問題強烈要求我們幼兒教師要“隨機應變”,最好能擁有像孫悟空般的72 變。幼兒老師一定要擁有四種角色。那就是:

  一、生活中的母親

  這個世紀的孩子都是在“6+1 ”的環境中長大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部圍着一個孩子轉,孩子從小生活在被關心的氣氛中。所以當一個孩子要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時,總是有很多的不適應。比如,孩子會覺得幼兒園裡關心他的人很少;幼兒園老師的要求很多;幼兒園裡不能挑食等等。這些問題攢多了,孩子就會哭着喊着不去幼兒園,就要找媽媽。所以我們幼師首先要讓孩子進園后就像在家一樣感到塌實。那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幼兒園裡就像在家呢?簡單的想,就是在幼兒園裡給他找個“媽媽”。這個媽媽是誰呢?當然,首當其衝的就是幼兒老師,特別是 班主任老師。在接待新幼兒時,我們一定要做到“蹲下來,微笑,溫柔可親的說聲‘你好啊!我是x 老師,你是誰啊?’”這樣的開場白會讓幼兒從第一印象上喜歡老師。接着老師就要開始了解每個幼兒的性格、愛好、興趣、志向等問題了。要讓孩子感到老師很關心自己,甚至他的全部。比如:天冷了,衣服掖好沒?今天情緒不是很好,是不是哪不舒服,還是沒有休息好?午休時被子蓋好沒有等等。特彆強調的是對因膽小不敢說話而尿褲子尿床的小朋友,老師一定要拿出更多的細心與溫柔去幫助他。此時的幼兒就如驚弓之鳥,他已經很害羞了,如果老師針對此事強加指責,這名幼兒一定會再也不上幼兒園了。可如果老師拿着乾衣服,帶幼兒去卧室里幫他換下濕衣服,並且邊換邊說:“怎麼不和老師說呢?你想小便就告訴老師一聲啊,別害怕。不然。弄濕了衣服,會着涼的。下次想小便一定要告訴老師呀!”這樣,膽小的孩子又不傷自尊,還會更加信任和喜歡老師,下次就記得小便的時候叫老師了。幼兒園實行了保教結合,所以幼兒老師就要先從保育着手,讓每個幼兒都能感到幼兒園裡也有一個關心他們生活起居的老師媽媽。讓幼兒覺得在幼兒園裡就像在家一樣安全塌實。 二、學習中的導師  3 —7 歲幼兒的教育已成為全民關注的問題,人人都知道幼兒教育是我們基礎教育中的基礎。適時的教育與引導可以改變人一生。可難的是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想象力極豐富,而授課內容較廣。我們要在極為有限的時間內讓幼兒接受知識、掌握技能,確實是帶有挑戰性的。我們不但要運用多種教具,更要精心設計多種教法。在我的授課過程中,經常要把自己變成魔術師、故事大王、畫家、演員、舞蹈家、歌手、《十萬個為什麼?》等角色,來吸引他們的眼球和注意力。往往經過改變角色的課程,幼兒對知識的吸收會更好!  幼兒喜歡聽故事,對故事有一種白聽不厭的感覺。會講故事的老師往往是幼兒最喜歡的人。當然,講故事也是要講究方法的。直白的念故事並不會吸引幼兒,而繪聲繪色的講故事,再加上自己的表演,幼兒就會歡呼“yeah! ”幼兒通過故事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及模仿能力。因此好的故事就是我們教學中的無形幫手,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有很強的語言功底。首先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再就是必須理解每個故事的主題;最後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發揮出演員的淺質,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眼神、誇張的動作去營造出故事的氣氛。幼兒的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非常強,老師只需有感情的講一遍故事,幼兒即可模仿的惟妙惟肖,還會通過故事知道善惡美醜、是非對錯!因此我一直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故事大王”。幼兒喜歡塗鴉,喜歡吵鬧,喜歡歡呼跳躍,喜歡問為什麼。作為幼兒老師就要隨時根據他們的喜好去改變教法,這也能起到正遷移的效應。孩子們最愛模仿老師,或許老師的一個無意動作,就激發了某個孩子的淺能。因此老師是幼兒學習的導航系統。

  三、遊戲中的夥伴

  做遊戲是幼兒的天性,無論是集體遊戲、角色遊戲、器械遊戲、玩具遊戲,孩子們都喜歡。幼兒園就是幼兒遊戲的天堂。因為我們都在遊戲中學習,學習中遊戲,無論課上課下每一個環節都和遊戲有關。幼師天天挖空心思的創編各種遊戲去迎合幼兒愛玩的天性。當然也要成為他們遊戲中的一個夥伴。“大家一起玩”、“快樂一起分享”讓每個幼兒都能在遊戲中發展個體是我們老師最大的心愿。

  四、困難中的朋友

  別以為孩子的世界就充滿了歡笑與遊戲。其實小小的世界中也會有不順心的事糾纏他們。他們除了需要大人們的愛護關心、幼兒園裡的玩伴,更需要一個能聽他們傾訴和給他們幫助的朋友。

  這四種角色,當然,每一種角色都不是獨立存在,互不相干的。相反,我們幼兒教師更應該將其溶為一體,時時刻刻、分分秒秒扮演各種角色。提高自身的素質,發揮奇妙的想象力,運用各種角色去贏得幼兒的心。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幼兒教師讀後感大全 標籤:春晚觀后感 幼兒國學 給教師的建議 實習教師 教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