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論中國讀後感

論中國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篇一:論中國讀後感

  有一些書,你一旦拿起來,就不願意放下,有些書,則需要收斂精神,屏氣凝神地制定閱讀計劃,督促自己讀下去。這本書無疑是前者。

  用其他人的眼光來看周邊熟悉的事物,是一種特別的體驗。《論中國》作者基辛格全程參與了 70 年代兩國關係改變以來幾乎所有的重要歷程,所以他對中國的認識,更是獨到。

  就其觀點而言,中國的印象是:老大帝國,文化自尊,意識形態的狂熱,戰略的宏大與戰術的靈活,對中國歷任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對未來的期許,這些都不是新鮮事物,有兩個觀點,令我印象深刻:

  一、中國在與俄羅斯比較中,是較為好鬥的一個,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與印度的紛爭、與俄羅斯在東北和西北的對抗,與南越在海上的戰爭、對越南的懲戒,與台灣的炮戰,…… 在其他人的眼中,中國是比較好鬥的,其中包括與最為強大的兩個國家:蘇聯和美國。 而基辛格提出了一種解釋:中國因為自身的經濟原因,本質上並不求戰爭,但是戰爭隱患存在的時候,他並不畏懼戰爭,甚至通過精心設計地戰術,事先挑起戰爭,然後主動熄火,最後實質性的目的,還是避免全面戰爭的發生。 “中國比較好鬥”與“中國好鬥的原因分析”是我以前從來未曾接觸和從未思考的東西,“好鬥”是事實,原因分析更是道出了精髓(打得一拳開,贏得百拳來),這是基辛格厲害的地方。

  二、美國的立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美國是我們頭上的陰影,是巨無霸,是所有負面因素的集大成者。但是美國是嗎?首先他沒有這麼大的能量能夠籠罩天空,他有強的地方,實際上也有虛弱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沒有惡意”是基辛格一再強調的東西,朝鮮戰爭是被迫還擊,就如同在歐洲的希臘一樣,不能允許共產主義在亞洲的蔓延;越南戰爭同樣如此,美國的目的是穩定戰線。而中國認為美國在孤立之外,又展開了包圍圈。基辛格意圖是說明美中兩次戰爭(如果越南也稱為一次直接的對抗的話),在美國認為本質上是意識形態,而中國則誤解為了有地緣政治的一面,導致中國做了錯誤的決定(讓北越統一了南越,親手打造了自己的競爭對手,給自己十多年後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基辛格一再強調,美國沒有這麽多的惡意,世界的未來,取決於美國和中國兩個國家怎麼認識自己,認識對方,找到雙方的“同”,寬容對方的“異”。

  上述是思想上的收穫,其次是我個人通過這本書,以及傅高義所着的《鄧小平》,學到了一種重要的思想,就是文字也好,語言也好,如果組織得當,一定能夠將複雜的事務描述清晰。想一想,作為美國人,描述中國,描述鄧小平先生,情感上一定是複雜的(幾十萬條生命的戰爭,加上意識形態幾十年的對抗,幾十年地緣政治的對抗與合作,可謂既有血海深仇, 又有戰友情誼,既有觀念分歧,又有共同利益),但是兩本書都闡述得非常客觀,甚至可以說得體(客觀闡述了差異,又說明了共同處),這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深層次是思想的能力。通過最近讀的這兩本書,讓我體會到,無論自己有什麼樣的情感,都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和思考問題,最後自己能夠找出最為客觀冷靜的立場來處理事情(如像兩位作者一樣進行客觀的描述和闡述),這是我讀這兩本書最大的收穫。本質上是讀書得知識,卻更深入地體會到了一種方法論的威力,哈哈,果然是開卷有益啊。

  篇二:論中國讀後感

  最近在看基辛格的《論中國》,裡面提到中國人考慮問題是圍棋思維,任何一個棋子的落地,都會從整體考慮。其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均是此種思維下指導的行動。中國對朝鮮的支持,源自其對朝鮮在整體周邊布局中的思考和認知;對越南抗美的支持,中蘇交惡后,越南與蘇聯結盟,中國政府又一次的從圍棋思維感覺到戰略布局的危險,於是有了又一次的軍事行動。此種解讀有意思,也頗有啟發性。

  而且,單就這兩次戰爭來看,是中國共產黨建國后,先後挑戰美國和蘇聯當時兩大超級大國的過程。抗美援朝是與美國直接打,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在越南與蘇聯結盟情況下打的,其實質也是針對蘇聯。用華國鋒的話講,均是“摸了老虎的屁股”。結果第一次,老虎被打蒙了;第二次,老虎直接就沒敢動。不管這兩次戰爭如何評價,但中國共產黨不憚自身實力弱的情況,敢於亮劍,為新中國打出了周邊環境的戰略氣勢,這一點應該肯定。

  篇三:論中國讀後感

  馬克思、恩格斯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始人。一百多年前,正值英、法等殖民主義國家對中國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沙皇俄國趁火打劫。這個時候,也是中國人民對外反抗列強侵略,對內反對腐敗清政府進行英勇鬥爭。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中國的論述,主要集中在這一段。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散論可以摘錄,見於其他着作和書信當中。

  一,關於中國問題的主要論文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中國的主要論文有18篇,幾乎都刊登在美國的《紐約每日論壇報》。如馬克思的《中國革命與歐洲革命》、《英國的金融危機》、《英中衝突》、《議會關於對華軍事行動的辯論》、《帕麥斯頓內閣的失敗》、《俄國的對華貿易》、《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恩格斯的《英人對華的新遠征》、《波斯與中國》、《俄國在遠東的成功》。揭露殖民主義的侵略。在這些文章中,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揭露了英國等國對中國的侵略,聲討殖民主義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野蠻罪行。指出,第二場鴉片戰爭是“極端不義的戰爭”,揭露英國政府勾結法國,進行這場侵略戰爭的罪惡目的,駁斥了英國為發動這場戰爭而製作的荒唐借口。

  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是由鴉片輸入而引起。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英國的鴉片貿易,給中國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不僅造成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國庫空虛,社會經濟瀕臨崩潰,而且使中國人精神受到摧殘,道德敗壞。英國政府一方面假裝同鴉片走私無關,說是東印度公司的企業行為;一方面,殖民政府卻在印度種植罌粟,提煉鴉片,通過走私運往中國,牟取非法暴利。

  關於沙皇俄國,馬克思恩格斯揭露它如何利用英法侵華戰爭從中漁利,掠奪中國的大片領土。《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中說:“俄國人借兩次鴉片戰爭之機,取得了“沿黑龍江航行並在陸上邊界自由貿易”的權利,取得了“韃靼海峽和貝加爾湖之間價值無量的地域”,“英法所得的一切明顯利益,不管是什麼,俄國都有份,而且還得到了黑龍江邊的整個地區”。結果是,英國和法國對中國進行的戰爭,只是讓俄國得到了好處。

  支持中國人民的反抗。僅有譴責顯然是不夠的,事實上,殖民主義的侵略和掠奪,也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如何看待他們進行的各種形式的鬥爭?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態度是熱情支持。這是由中國人民鬥爭的正義性所決定。恩格斯說,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是保衛社稷和家園的戰爭,這是保存中華民族的人民戰爭。”並且駁斥了殖民主義者對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的污衊。尤其重要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視太平天國起義,以及中國農民革命對歐洲革命的影響,因此對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感到歡欣鼓舞。

  他們預言,在太平天國起義的沉重打擊下,舊中國的死亡時刻正在迅速臨近,過不了多久,就會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馬克思在詳盡考察了英國殖民主義者的掠奪政策,對中國國內狀況所產生的影響之後,指出中國革命也將對英國並通過英國對歐洲發生影響。因此,因此,發生在中國的革命具有明顯的國際意義。馬克思的原話是“中國革命將把火星拋到現今工業體系這個火藥裝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醞釀已久的普遍危機引爆,這個普遍危機一擴展到國外,緊接而來的將是歐洲大陸的政治革命。馬克思所提出的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相互聯繫的思想,實際上指明了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和國際無產階級事業是密不可分的,這個論點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關於中國問題的散論。關於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的散論,分散見於19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種着作和書信之中。這方面的材料,涉及範圍很廣,其中談到世界貿易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兩次鴉片戰爭、中國的農民戰爭、中國與俄國等問題,還談到中國的火藥、印刷術所起的作用等。這些材料,可以對第一類的文章進行補充,也是馬克思恩格斯中國觀的主要依據。

  當然,由於受到材料來源的限制,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論述,也有一些是不確切的,和事實有不符的地方。如馬克思說:“在信用完全沒有發展的國家,如中國,早就有了強制通用的紙幣。”實際上,在北宋年間,正是在信用發展經濟良好的時候,開始了最早的紙幣“交子”的流通。而在明朝中葉,儘管有國家強制規定,大明寶鈔最後也貶值得如廢紙。

  十九世紀中葉,當英國和法國侵略軍聯合向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沙俄便乘機而入,採取軍事強佔和外交訛詐相結合的手段,掠奪了中國的大片領士。對此,恩格斯於1858年10月下旬寫了《俄國在遠東的成功》的評論文章,發表的《紐約每日論壇報》上。下面是該文的節錄:

  當英國和法國對中國進行一場代價巨大的戰爭時,俄國則保持中立,只是在戰爭快結束時它才插手干預。結果,英國和法國對中國進行戰爭,只是為了讓俄國得到好處。俄國這時的處境確是少有順利。不穩定的亞洲帝國在一個一個地變成野心勃勃的歐洲人的獵獲物,這裡所談的是其中的一個帝國;這個帝國是如此衰弱,如此搖搖欲墜,它甚至沒有力量來度過人民革命的危機,因為連激烈爆發的起義也會在這個帝國內變成慢性的而且顯然是不治的病症;這個帝國是如此腐化,它已經既不能夠駕馭自己的人民,也不能夠抵抗外國的侵略。正當英國人在廣州同中國的下級官吏爭執不下,並且在英國國內討論葉總督是否真是遵照本國皇帝的意旨行事這樣一個重要問題的時候,俄國人已佔有了黑龍江以北的領土和該河南岸滿洲的大部會土地;他們在那裡建築了工事,進行了鐵路的勘查工作並預定了未來的城市和港口的地點。當英國終於決定了打到北京,當法國希望為自己撈到一點東西而追隨英國的時候,俄國,——儘管它正好在這個時候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於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河流,——竟能挺身出來充當衰弱的中國的秉公無私的保護人,而在締結和約時儼然以調停者自居;如果我們將當時所締結的各項條約比較一下,就不得不承認這樣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實,這次戰爭不是對英國和法國有利,而是對俄國有利。

  十分顯然,俄國正在迅速地成為亞洲的頭等強國,它很快就會在這個大陸上壓倒英國。由於征服了中亞細亞和吞併了滿洲,俄國使自己的統治權擴到了一塊與整個歐洲面積相等的領土(俄羅斯帝國不包括在內),並從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進入了溫帶。中亞細亞各河流域和黑龍江流域,很快就會住滿俄國的移民。以這種方式獲得的戰略陣地之對於亞洲,正如在波蘭的陣地之對於歐洲一樣,具有重要的意義。佔領土爾克斯垣威脅着印度;佔領滿洲威脅着中國。

  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是攜手並肩、共同密切合作四十年之久的偉大理論家,也是偉大的革命家。他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頂逆風、戰惡浪,歷經坎坷曲折,百折不撓地同各國反動政府和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分子進行了頑強不屈的英勇鬥爭。了解具體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工作和鬥爭實踐的活動,對我們今天感受和學習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精神,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實踐,都是很有意義的。本書編着者在長達十年的時間內,反覆認真地閱讀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親屬、戰友有關生活、學習、工作、鬥爭、着述的實際材料,從中選擇了近三百個生動具體的事例,真實地描繪了馬克思、思格斯當時的具體生活環境;記錄了他們科學世界觀形成的時間和標誌;敘述了他們感情真摯的戀愛婚姻狀況;展示了他們一生歷次參加革命實踐活動的情景;講述了他們的性格特點、業餘愛好以及一些家庭趣事;記錄了他們多年相互關心體貼、工作密切配合的革命友誼;描述了他們屢次遭到多國反動政府殘酷迫害的境遇;記錄了他們如何撰寫《共產黨宣言》、《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資本論》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理論着作……本書內容真實,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深遠意義,可以幫助我們學習馬克思和恩格斯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樹立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與時俱進的工作精神,起到廣泛傳播和學有楷模的積極作用。

  我們主要是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應該他們是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對具體的個別論述就完全相信,甚至盲從。在學習的同時,我們應該和實際相結合,堅持實事求是和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



論中國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東方中國夢 中國夢 我的中國夢 感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