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君子之道》讀後感

《君子之道》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君子之道》讀後感

  旅遊與酒店管理系 宋平

  作為一個現代人,我所理解的"君子"一詞是指: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為國家服務的形象。但從讀了《君子之道》后,我所理解的君子只不過是正真意義上君子的一小部分。

  君子不是杜甫那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形象;不是李白那種"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自信的形象;也不是陶淵明那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寄情山水的形象。

  正真意義上的君子包含:進取、育人、為政、交往、禮仁、為人、修養、孝悌八方面。一個人做到其中一樣,並達到完善為世人所稱道已實屬不易,何況八種呢?所以說他是有輕重的講頭的。

  古代的一種選官方式叫做"舉孝廉",當地父母官會選取孝順父母的人去擔任這個職位。這從一定方面了一反映出,古人對於孝悌的重視。李密的《陳情表》深刻的的表達了孝悌這種君子內涵。

  在我看來,現代人最重視的是"做人",也就是君子之中所講的為人。從初中至今,老師苦口婆心常常講到的不是學習,而是為人。我認知的為人是:"行之端,做之正",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就好,沒有深入思考自己應該做個怎樣的人。寫到這裡,讓我情不自禁想到一個人——周恩來總理。我相信他是千千萬萬人心中的信仰,他的一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成為無數青少年為之學習的動力。周總理是一個胸懷遠大抱負、極富使命感的人,是一個對工作極負責的人,一個極富人情味的人,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一個連他敵人都尊重的人。周總理的為人是我們榜樣,他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嘔心瀝血,他的逝世,對中華民族來說無疑是沉重的。

  一個"禮"字,貫穿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大邦。禮不僅表現在政治屬吏關係上,更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鼎數量、飲食、禮樂規制)現代韓國、日本很多禮儀文化都是源於我們古老的中國,說起禮,我想到了一個成語—先禮後兵。對待他人時要以禮對待,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鄧小平與撒切爾爾夫人談判關於香港回歸的問題是,曾說過一句話"中國窮,所以不怕打仗".令撒切爾夫人回想許久。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所講的禮不僅表現在外邊的禮儀方面,折射到內心更顯出一個人的修養。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本身就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但他依然不斷的學習他人優點,並反省自身,從而提高自身,充實自我。隨之,他的修養也不斷提升。

  神人都不斷探索,詢問提高自身學問,何況我們呢?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在學會做人提高自身修養的同時,也要懂得進取之道,學會與人交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最早提出"任重道遠"這一經典名言,作為君子就要有剛建的性格和遠大的抱負,這種理想和抱負決定了他承擔的社會責任重大,實現這種理想和抱負的道路是長遠的,應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歲月無情流逝,不要虛度年華。確立遠大抱負,做好心理準備,前行吧!

  前進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困難、阻礙,這些困難中有你自己解決不了的。因此,你更要學會與人交往,而交往中一項重要原則就是誠信。"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其中,不思其得,從容之道;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誠實,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交往的重要原則。《論語 憲問篇》中講到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諒、衰多聞,益已。交友就要交有益的朋友。

  關於育人,孔子有"因教施材".

  關於為政,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首先要忠於帝王。

  讀完這本書,對自身感觸最大的的便是《禮記 中庸》所言: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做任何事情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到底,做到成功。



《君子之道》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魔法小仙子之天使的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