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點軍校經典法則讀後感
篇一:西點軍校經典法則讀後感
提起"責任、榮譽、國家",就會讓人們想到西點軍校。這座位於紐約哈德遜峽谷旁的美國陸軍軍官學校,在其200多年的歷史里,培養3700名將軍。但鮮為人知的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500強企業裡面,西點還培養了1000多名董事長,2000多名副董事長,5000多名總經理,這是任何商學院都沒有培養出這麼多優秀的經營管理者。
是什麼讓一所軍事類院校培養出如此多的政治、經濟、商業等領域的人才呢?《西點軍校的經典法則》一書,在整理大量西點案例並加以分析的基礎上,歸納了"責任"、"榮譽"、"意志"、"勇氣"、"熱忱"、"服從"、"信念"、"尊重"、"忠誠"、"自發"、"團隊"、"正直"、"競爭"13種西點人最典型的特徵,也可以說這就是西點校訓的升華。但是,令我感興趣的是西點人對"忠誠"的解讀,別有"美國風味".
首先,西點軍校認為"忠誠勝於能力",這一點應該是無可厚非的,任何一個軍隊,只有在擁有忠誠的基礎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才能有戰鬥力,否則就會一盤散沙。對於一位領導者也是一樣,他寧可選擇忠誠自己而能力一般的人,也不會選擇能力強而別有用心的人。然而,西點軍校對忠誠的解讀,頗有難以服眾的之嫌。西點人將忠誠等同於誠信,並作為西點榮譽制度的核心內容。
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方一位上校接到命令,讓他負責保護軍用棉花。他向自己的長官保證說:"我決不會讓一袋棉花丟失。"沒過多久,一家棉花廠一連3次找到這位上校,希望他能夠高抬貴手,把棉花賣出去,並且給得酬金越來越高,也就在此時,上校的兒子得了重病,急需醫藥費,面對這種誘惑,這位上校主動找到自己的上司,說明了情況,表示現在的誘惑對他來說太大了,自己無法實現自己的諾言,請求離職。他的上司也很欽佩他的正直誠實的品格,不僅同意了他的辭職,還為他解決了孩子的醫藥費。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我軍歷史上不乏這樣一群人。他們奮不顧身堵住敵人的槍眼,毫不猶豫托起炸藥包拉開導火索,任由烈火在自己身上燃燒而巋然不動。這些英雄先輩何以做到這點,正是因為他們心中充滿了對黨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由此可見,西點人始終把忠誠看做是自己的職業道德品質與誠信的一部分,故事中上校的忠誠與其說是對軍隊、國家的忠誠,還不如說是為了維護個人榮譽。在西點人看來,着重強調的是學員的責任、榮譽。而在中國軍人心中,忠誠不僅僅是誠信,不僅僅關係到個人的榮譽,更是一種力量,一種屬於革命軍人的本色。正是忠誠,驅動他們聽黨的話,跟黨走,不怕犧牲,甘於奉獻。
在我看來,如果對忠誠只局限於誠信,就失去了忠誠的價值。西點人對忠誠的這種理解,也正是反映出美國社會的價值觀念。縱觀美國歷史,是由50個州形成的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又是一個多民族混合的國家,對國家和對自己民族的認同感難免會有些衝突。在很難在兩者統一的情況下,忽略國家,而強調責任和榮譽就顯得更加重要了。這也正是美國軍人接受的理念,這也是為什麼西點能夠培養出如此多商業人才的原因,因為一個人具有了責任、榮譽的品質,無疑會對個人的成長來說是成功,會有一番作為。但是只具備責任和榮譽,卻絕對成為不了一名合格的職業軍人。
而對於我軍,自我黨建立人民軍隊以來,忠誠就成為革命軍人的"身份證".忠誠絕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經歷了千錘百鍊中逐步形成的。在戰爭年代,革命先烈用對黨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和平年代,我們人民子弟兵用對黨對人民的忠誠,在長江大堤上,在汶川、玉樹、舟曲的搶險救災中,書寫了忠誠使命、獻身使命、不辱使命的歷史新篇章!在每名中國軍人心中都堅信,只要心懷對黨對革命事業對人民的忠誠,處於新世紀新階段的人民軍隊,就可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永葆青春!
篇二:西點軍校經典法則讀後感
《西點軍校的經典法則》,以西點校訓" 責任、榮譽、國家" 為出發點,對西點精神在系統與宏觀把握的基礎上加以引申,結合當代職場人的心理需求與時代特點,分別從責任、榮譽、紀律、團隊、忠誠、執行、正直、拼搏等十三個方面展示了西點人在各行各業都能縱橫馳騁、出類拔萃的經典法則。讓我們了解西點精神、洞徹西點理念、感受西點魅力,汲取西點人的優秀品質,以此激勵、完善自我,推動我們的事業和人生邁向更高的境界。
WEST POINT ,1802 年成立。 一所幾乎於美國同齡,200 多年來培養出3700 多名將軍,二戰後,培養出世界500 強企業1000 多名董事長, 2000 多名副董事長, 5000 多名總經理、董事……當沉甸甸的數據羅列出來,相信沒人認為這是偶然現象,沒人會質疑西點對美國乃至世界深遠巨大的影響力。
每讀完一本書,我們總希望概括總結,從而汲取精髓,為己所用。《西點軍校的經典法則》,我妄圖用一句話概括全書,結果腦子裡的這句話是:想知道書里講的是什麼嗎?請看完書後,再仔細看一遍目錄。這真不是幽默,書里所列西點軍校22 條軍規,每一條都可以寫一部經典經管類書籍。
書中西點人的優秀品質,我們並不陌生。看書時,我們也會不自覺將這些品質一條一條往自己身上黏貼。如果碰巧覺得和自身重複而彈出對話框,我們會暗自竊喜,覺得自己具備了成功的先決條件;抑或內心歇斯底里,為何自己至今是小角色,真是只緣身在中國?
帶着疑問一點一點的讀,翻來覆去的想,究竟原因是什麼?可能我們都不太願意承認的一個答案最終浮現腦海:因為我們紙上談兵。的確,很多時候我們徘徊於一種什麼都懂但遇到情況就不知所措的狀態。我們眼高手低,缺乏自信。我們太迷戀於諸如籃球場上,自己是羽毛球打的最好的乒乓球運動員這樣的良好感覺,而讓機會和成功輕易的擦身飛馳。
書中用很多名人軼事佐證西點人品質的可靠性。我們不去評論這些例子是因為他們成名後去總結或是加工的,還是因為這些品質促使他們成名。作者肯定是希望用來闡述:擁有這些品質,不一定能成偉人,擁有巨大成就。但不具備這些品質,就一定不能有大成就,大作為。
我看書比較糾結,尤其是一些規則類的教科書。比如看到無條件執行這段,內心就有兩個聲音,一個說:憑什麼,難道要我去死我都要無條件執行,那還怎麼成將軍,怎麼成500 強企業的董事長?一切的一切,活着是大前提。而另一個聲音說:無條件執行,全力以赴,沒有理由,要我這麼做,自然是團隊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會錯……就這樣,我幾乎是在糾結中看完這本書的。
到底這樣的心態對還是錯?我又糾結了。我為自己找了很多理由支撐自己心態的合理性。比如開車,我們就不能按軍規所說絕不放棄,永爭第一,敢於冒險,用火一般的精神往前沖,把飆車當做勇敢者的遊戲,直至把路堵死,讓行人覺得走路原來比開車快;比如網絡流行的一句話:在美國,他們不知道哪輛校車裡的孩子將來會是總統,所以校車安全性是中國的40 倍。而在中國,不論哪輛校車裡的孩子都不會是將來的主席,我就深以為然;又比如讀高中時,我們要去辯論"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何嘗不也糾結於是細節決定成敗,還是大局為重。
朋友在一次閑聊時說,中國老百姓痛恨貪官,多數只是痛恨自己不在貪官那一撥。剎那間領悟!長久以來,我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思維方式。我們很少會想:從我做起,自動自發的遵守交通規則,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和我一樣,那道路會越來越暢通;我們已經無視老人摔倒,因為社會給我們借口,攙扶最終讓自己變為白痴傻蛋;我們已經淡漠榮譽,視犧牲精神如糞土;我們已經安於以旁觀者姿態冷嘲熱諷,卻始終不記得自己還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我們已經按部就班的磨平了稜角,不當工作是一生追求的事業,工作無借口、敬業為魂、盡職盡責、永不放棄、團隊合作這些詞都只能使用於書面的工作彙報中。或許我們還暗自慶幸,至少我們在為自己奮鬥,在以上司為榜樣,做着未來的老闆夢……
這樣的心態對嗎?好比是非題,我們總在知道標準答案的情況下選錯。
態度決定一切,什麼樣的心態決定我們將過什麼樣的生活,積極的心態會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會讓我們所做的一切變得理所應當。滿足了必需的衣食住行,我們需要自我價值的實現,需要歸屬感。是時候認真審視自己了,立即行動起來吧,讓我們找回責任心,重塑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品質,明確目標,不受干擾,坦然淡定的走自己的路,力所能及時多掃一掃帚他人門前雪,社會將變的簡單,和諧。
生活如戰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現場直播,沒有綵排。我們需要從我做起,從具體的瑣事做起,實事求是,盡職盡責,不斷地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優秀,受人歡迎。一切優秀的品質都需要提前具備,臨時抱佛腳不會有大的成功。所幸為時不晚,我們可以只花幾個小時,翻閱無數人耗盡心血去實踐,有心人再歸納總結好的一部經典書籍,從而指引自己前行。
沒有什麼不可能,立即行動吧!用積極的態度,用心做事,用心生活,為完美詮釋我們的人生追求而努力!
篇三:西點軍校經典法則讀後感
"責任、榮譽、國家",responsibility, glory, country. 三個以Y結尾的英文單詞,讀起來鏗鏘有力,而這,無論屬實與否,已經作為西點軍校的精神和靈魂,廣為世人傳頌,成為了人們對於西點軍校認識的開端。而產出了眾多將才、政治家、企業家、教育家和科學家的西點軍校,它的校訓、法則、精神,更是廣為西方國家的企業管理者們所津津樂道。
回想起來,沉痛抨擊資本主義劣根性的那位偉大的社會主義戰士馬克思,從他的身上,我們也能看到很多西點軍校的精神,例如責任、意志、信念、國家等等。這首先能說明,西點軍校的精神是無國界、無黨派區別的,或許也是如今市場經濟的中國也普遍接受它的原因。無論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我們都能看到的詞,叫做市場經濟,它的調控性,可以讓人着魔。恕我不斷回想,起初的資本主義原始資本積累,是靠被稱為"剝削"的剩餘勞動價值的佔有,起初的佔有,是建立在工人階級生活保障的基礎上的,也就是意味着,從生活的角度來說,他們必須通過被剝削來維持生存。而經濟、政治、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有了很好的社會福利等生存保障,作為無產階級,或者說包括所謂的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們,他們已經沒有了被迫努力的理由,而作為企業,作為資本家,性質並沒有多大的變化,甚至這個階層已經逐漸深入到政治等各個領域。如何維持原始的階層性質不發生變化,如何使國民不但不衰退反而更大地為自己創造利潤,為國家創造利潤,這就需要一個變被動為主動的過程,變被動的生活壓迫為主動的精神引導,用某些人的話來講,也叫做生命的意義。
西方人信教,多信基督教,而基督教的教義里,我們也能夠明顯地發現一些有關"信念、忠誠、勇氣、正直"等等相關的精神,這些都是在書中讓我歷歷在目的法則,然而,中國人沒有基督教,只有《西點軍校的經典法則》,我們看起來更加需要這些精神。讀完之後我本想找找西方的一些評論,看看他們對這些精神的看法,可是發現這本書並沒有存在英文原著,後來才發現,是一位叫做楊立軍的中國人編譯的,果然,中國的企業,缺少了一份西方人熟知的精神。
作為一個企業的角度來說,最大的意義,莫過於雙贏,即"員工在成就自己的同時成就企業",抱歉這句話是不是應該按這個順序說,還是應該改成"員工在成就企業的同時成就自己",既然是等量關係,那麼應該先說哪個都無所謂的,只是不知道這本書中是怎樣定義的,企業中又是怎樣定義的。
書中,那些讓人瞪目咋舌的鮮明事例,除了華裔美籍科學家李開復以外,我們基本很難看到中國的影子。畢竟,外國的東西不能生搬硬套,不然會重蹈博古李德的覆轍,一切事物現在便講究一個中國特色。何為"中國特色"呢?
拿其中的一條來說,榮譽(Glory)這個概念,在西方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極強的體現,一個戰士,可以不為生命而戰,不為國家的野心、當權者的貪慾而戰,卻可以為榮譽奉獻自己的生命,這種榮譽,在他們看來是一種讓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必經之路。而在中國,最近的一部影片《大兵小將》講述的是戰國時期的故事,影片反映的主導精神,是國家,是和平,讓一個戰士奉獻生命的是國家,是他人的生命。但是同樣的一個國度,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又把西方的個人榮譽用在了經商之路上:"工作的目的不是薪酬,而是個人能力的提升,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是個人榮譽的獲得。"給出的案例,卻更像是Korn公司總裁傑夫責任心的體現。
中國人,有着形似卻有神離的法則,雖然沒有條條框框,卻也在幾千年的文化中融入於人心。首先,對於大多數相同和可取的部分,無論在中西方的文化中,都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責任,曹操割發代首的舉措鼓舞人心;
例如意志,"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例如尊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例如忠誠,"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例如信念,"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有志者,事競成,破斧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例如正直,"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諸如此類的例子,屢見不鮮,在此就不多加舉例贅述,如果把中國的文化編纂成一部勵志的書籍,當比於一些上帝寵幸的美國幸運兒的故事更加動人,更加堅強。說起中國特色,倒是更有無盡之神韻待以探討,當然,和西方的那些幸運兒們如出一轍,我們當然也免不了運氣的成分,這也是眾多勵志書目中不願提及的字眼,然而,卻不能矢口否認之存在。畢竟,我們可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畢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感動卡耐基的母親,不是每個像那個報社業務員一樣的人的堅韌不拔都能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更顯而易見的是,中國的報紙,如果像英國《泰晤士報》那樣,大膽地公然批評謬誤、腐敗,成功與否暫且不說,後果如何也可想而知了。
西點軍校經典法則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