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初次看《西遊記》是在六歲時,那時只覺得很好看,裡面的人物活靈活現,情節曲折,使我回味無窮。后看《西遊記》是在十歲時,那時已懂事了,明白這故事裡的真道理了也更加欣賞這本書了。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他是明朝有名的小說家。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師徒經過了重重磨難和各種考驗,仍堅持到底,不屈服,頑強的與妖魔鬼怪鬥智斗勇,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成佛的神話傳說。《西遊記》使我感受到世間的正與惡,和只有敢於拼搏,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書中的四師徒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本領,為這本小說平添了幾分魅力。唐僧是這本小說中最主要的角色,他膽小、嘮叨、不分善惡,但他卻始終是善良的,一心向佛,在困難面前不放棄,成為了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是個性急、淘氣,但始終忠於師傅,即使是被趕走了,也很關心師傅,每次總是又回來了,他英勇善戰,火眼金睛,面對妖精總也不退縮,終成斗戰勝佛;豬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后因犯色,而被貶下凡間成豬,也隨唐僧取經,途中經常說要各奔東西,還老是貪戀美色,好吃懶做,卻始終對師傅不離不棄,武功雖不如孫悟空,但着實也是一個好徒弟,最終成為了凈壇使者;沙僧原是天上的捲簾大將,因為打破了王母的硫璃盞,后將功贖罪,隨唐僧取經,他的功夫是三個徒弟中最差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師傅的話言聽計從的徒弟,他水下功夫卻是三師徒中最好的一個,也成了金身羅漢。
讀完這本書是我真真正正體會到了原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是多麼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是需要堅持到底的,只有肯下功夫,肯花時間,認真的做就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篇二: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但我認為,《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着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在孫悟空身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反抗專制壓迫、戰勝邪惡和征服自然力的強烈願望;孫悟空積極樂觀、勇敢無畏、不怕困難、敢於鬥爭的精神,深深地植根於富有鬥爭傳統的中國人民歷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國廣大人民群眾長期鬥爭生活的藝術概括。它是理想和現實相結合的產物。斬妖除怪成為書中的突出內容,取經的目的在整個藝術描寫中退居到次要地位,甚至僅僅具有象徵的意。“濟困扶危,恤孤愈寡”,嫉惡如仇,為民除害。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可總的說是十分真實可愛。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則是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一切稱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動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或一命嗚呼,或束手就擒,這都反映了吳承恩掃蕩社會醜惡現象和醜惡勢力的強烈願望,也是《西遊記》民主性精華之所在。
《西遊記》的語言生動流利,尤其是人物對話,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表現了一種幽默詼諧的藝術情趣。吳承恩善於提煉人民生活中的口語,吸收它的新鮮有力的詞彙,利用它的富有變化的句法,加工成為一種優美的文學語言。
篇三: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孫悟空,許多兒童的偶像,他樂觀,聰明,勇敢,充滿了鬥爭精神;然而與孫悟空相應成趣的是他的師弟豬八戒,他身上有許多的小毛病,卻也有許多的優秀的品質;和孫悟空,豬八戒這一猴一豬比起來,第三為土地沙和尚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配角;唐僧雖說是取經的領導人,卻總是太慈悲,不分清紅皂白地訓斥孫悟空,不明不白地就掉進了妖怪的陷阱。
這部名着給了我很多其實,那就是:為了實現我們的願望,達到自己的目標,我們必須艱苦奮戰,長期堅持,勇敢地戰勝一切敵人,不可知難而退。我們只要踏出了第一步,那麼就要去走第二步,第三步……記得我參加過一個演講比賽,知道老師不是說我這演講的不要了,就是那出錯了,氣急敗壞之下,我做出了一個過後讓自己後悔的決定,那就是退出比賽。想想《西遊記》里的四個人,再看看自己,多大點困難,我就不夠勇敢地去克服,去戰勝,怎麼可能取得成功?
為了自己的目標,奮鬥吧!成功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篇四: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如此之宏着怎一個“夢”字解決呢?不錯,《西遊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這兒,我只從弗洛伊德的“夢”論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析《西遊記》。
為了能使《西遊記》的創作與夢聯繫上,我們先來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創立初期,由於他得天獨厚的文學素養,他選擇了與“語言”有密切聯繫的“談療法”來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來,精神病人被封閉壓抑了的內心障礙,可以經由語言交談而得以宣洩或凈化。可見,精神分析學說在初期階段就與文學理論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重視,考察病人的語言反應到對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語誤,筆誤,讀誤的心裡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與作家的文學創作現象聯繫到一起了。這種聯繫實際上在標誌着精神分析學說誕生的《夢的解析》(1900)一書中已顯出端倪。
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學創作上來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將作家與精神病患者聯繫在一起,而這一聯繫的橋樑就是“夢”。弗洛伊德認為,作家的寫作也是在做夢,只不過是在非睡夢狀態下作夢,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內心無意識本能的變形顯現,慾望的替代滿足。我們往往會說自己作的夢是混亂,荒謬的,完全是一種變了形的東西。
篇五: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在這個假期里,我閱讀了中國四大名着之一的《西遊記》,儘管每個人讀完后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都會認為這部巨作十分具有價值,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被作者吳承恩寫得淋漓盡致。
《西遊記》是一部極具代表性的名着,它主要寫孫悟空和師弟們一起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取經成功。故事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形象人人皆知。在故事中,白骨精使用陰謀詭計,要吃唐僧肉。為了保護唐僧,徒兒們英勇奮戰,尤其是孫悟空出生入死,好機會都差點打死了白骨精,但都被唐僧誤會。這些描寫令人猶如身臨其境,都覺得唐森很糊塗。
通過閱讀者部分名着,我發現這其中也蘊涵著許多道理。其實人身就是如此,在不中斷遭遇挫折。有人喜歡順利,希望一切都不被絆倒,不流淚,不疼痛,不危險,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這輩子也就沒有什麼意義。挫折不是惡魔,順利不是天使,它們都是我們的朋友,有伴我們走完一生。
總而言之,在生活中,每早受過挫折的人根本不存在,“你怕狼,就不有到森林裡去。”問題是我們到森林裡去,就發現不了很多東西。所以,我們只能接受挫折,善待挫折,戰勝挫折,所以,我們要懂得如何善待挫折,勇敢面對困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