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三體》有感

讀《三體》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人類文明的憂思——讀《三體》有感

  呂遐東 中船重工701所

  根據宇宙大爆炸模型推算,宇宙年齡大概在138億年,太陽系年齡大概在45億年,而我們人類僅僅在這顆藍色星球上存在了600萬年。在如此浩瀚的時空里,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存在,那麼,僅僅銀河系,就會有大量的外星文明。然而,為什麼,我們至今什麼都沒看到、什麼都沒聽到,也從來沒有接觸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是因為我們的地球和人類,如此獨特和唯一?抑或是還有其他不為我們所知的原因?上述這段論述是著名的費米悖論,它講述了宏大的宇宙尺度與稀缺的外星文明證據之間,存在着顯著的矛盾。

  小說《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作者劉慈欣,給出了解釋上述困惑的某種答案。這部作品剛剛問鼎今年科幻文學的最高殊榮雨果獎。作者憑藉深厚的科學素養,向大家描繪了一幅從公元紀年算起,往後180萬年裡,人類文明與以三體文明為代表的外星高級文明,不斷抗爭、最終走向覆滅的宏偉畫卷。當我們驚嘆於書中引力波、智子、高維空間、星際飛行等科幻概念時,感受更深的是作者對於當今文明的悲情與憂思。

  故事伊始,對於后工業時代人類文明中深入骨髓的病態感到絕望的少數精英,呼喚外星文明如同救世主般來拯救地球。然而,他們等來的不是上帝,是死神。面對入侵的高等級外星文明,人類如同一個出世的孩子般混亂不堪,推卸、逃避,混雜盲目的仇恨與崇拜。遠不如故事最終,三體文明在面對更高級文明打擊時來得從容、冷靜與理性。

  人類祈求三體人能夠如同他們一樣在溫暖的地球里慵懶、懈怠,殊不知宇宙生存的真實面目本來就異常黑暗、冰冷與殘酷。故事裡人類社會的天真、幼稚、無知,與當今社會群體的去理性、反智化行為,與現今各種媒體充斥着泛娛樂化甚至是娛樂至死的心態形成映照,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To be or not to be,當面臨一百年後大部分人犧牲、少部分人逃亡、人類文明的種子得以延存還是四百年後全人類整體覆滅的抉擇時,人們集體性地放縱於當前安樂與末世狂歡,卻對四百年後的危機選擇性地視而不見、甚至心存僥倖,最終換來的是加速滅亡。因此當大多數人不了解真相時,所謂的民主只會把人類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給自己暗戀的女神預訂一顆星星,在面臨三體文明入侵時給絕望的人類帶來生的希望;給女神帶來一個人造宇宙,伴隨的卻是人類群體的覆滅,人類文明的個體最終在無邊無際的黑暗宇宙中流浪。愛抑或不愛,人性抑或母性,低級文明面對高級文明的祈求與幻想,在零道德的宇宙生存法則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與可笑。所以,作者說,宇宙是一個黑暗森林,在文明與文明的戰爭中,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其實,這與我們曾經走過的歷史何曾相似!

  當我們今天依稀回味2015年7月24日NASA宣布發現類地球行星"開普勒-452b"時的激動與憧憬,這部作品以冰冷的想象,告訴我們,洪荒般的宇宙,不是田園,沒有童話,地球的存在本來是一種幸運。然而,就是這種幸運,卻常被我們認為唾手可得甚至肆意揮霍,因此請讓我們,對宇宙多懷一些敬畏之心、對地球多留一分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