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爸爸》讀後感
李星毅
寫在前面的話:這算不上是一篇論文,也算不上是一篇感悟,充其量也就是一些讀書筆記。在我讀完《問題爸爸》這本書以後給了我非常大的震撼與影響!個個案例觸目驚心!那些爸爸們有對女兒呵護過度的,有人格畸形導致孩子也出現障礙的爸爸,有為了自己不顧妻兒死活的爸爸,還有因為教育失敗而懺悔的爸爸。
下面我會簡述一下其中比較典型的案例,以及對其的認知,每個案例后都有一些相關的教育心得。作為一個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從事者,我希望的專業能夠為我孩子的未來營造一片絢爛的天空,也希望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做一個出色的爸爸。
案例一:"畸形"父愛,教出心態偏執的孩子
本案例中,講述了一個憤世嫉俗的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抱怨社會抱怨世界抱怨一切,導致大兒子被父親打傷,耳朵從此聾掉。小兒子則是成了父親的升級版,從小在學校就抱怨老師,長大后也開始憤世嫉俗。
感想: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史蒂芬·博爾特在新書《父親的因素》中指出,父親對子女整個人生都有着重要的影響。人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或者是"將門無犬子",實際上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受父親良好的影響,就是子女好的成長開始。相反,畸形的父愛影響,也就是孩子不幸的開始。
目前,我們在今天教育領域推進的素質教育改革,便是對孩子人格素質的培養。人格失敗導致教育失敗,尤其是父親的人格畸形導致了孩子的畸形發展,以至於失去了可以憧憬的未來,這就是典型的,"父之過".
PS不同性格的父親,如何教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1)心態消極型:別老是當著孩子的面抱怨。心態消極的父親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具備豁達的人生態度。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塑造優秀人格的溫床。
2)功成名就型:多陪伴孩子。功成名就的父親容易被看作"嚴父",喜歡對孩子指點江山,規劃未來,其實你只需要多拿出一點時間,靜靜聆聽就好。不要輕易反駁孩子的想法,否定他的願望,嘲笑他的品味,避免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同時,此類父親還要克服工作上的情緒,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以讓孩子認同你的成功,並督促自己也朝你這個方向發展。
3)導師型:首先當好一個玩伴。作為父親,首先要與孩子分享情感。不能老是充當指導者,導師型父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比如當孩子犯了錯誤不是劈頭蓋臉的一頓臭罵,你可以告訴他:"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也做過這樣的事情。……但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4)定時炸彈型:孩子也會暴躁。在與父親交往的過程中,孩子會不知不覺模仿父母,父親也會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觀念灌輸給孩子,如果你是脾氣暴躁的父親,一定要學會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當然更不能吧自己的情緒宣洩在孩子身上,打罵他們。
案例二:父愛呵護過度,導致女兒精神崩潰
本案例中,講述一個單親父親在女兒成長過程中過度保護女兒,不讓女兒接觸外面的世界,以至於女兒長大后再學校里處處提防同學老師,也被同學孤立,當孩子把這些事反應給父親時,爸爸說:"不用理會他們,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同學之間應該保持距離,否則會影響學習。"女兒最終成績下降,產生幻覺身邊的人要來害自己,陷入精神崩潰的情節。女兒原話:"我討厭我爸爸。我今天這個樣子就是他造成的,我沒有同學沒有朋友,都是因為他老是告訴我外面的人都是壞的,讓我防備他們,所以我處處提防別人,可是這樣我一點都不快樂!"
感想:儘管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雙方都要承受一些痛苦。但是媽媽可以用眼淚來緩解內心的壓力,沒有人會說一個流淚的女人太脆弱。而如果一個男人當眾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那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將大打折扣,無形中,爸爸們要承受的壓力遠遠大於媽媽們。
當一個父親把管教孩子只看成一種責任,只是為了避免別說自己不盡責的時候,就會失去和孩子溝通的機會。這樣缺乏良好的教育,往往會把孩子"逼上梁山",產生逆反心理。
PS心理學上,如何做好一個好父親?
第一個關鍵期:孩子兩歲以後,父親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最好時候。這時,父親可以進入母子關係圈中,兩歲的孩子單獨睡已經是一種促進兒童心裡成長的共識。但是大多數孩子跟母親睡可以睡到很大。毫不誇張的說,許多孩子的心理問題都是由此而產生的。
第二個關鍵期:孩子六歲的時候。父親要積极參与家庭的互動和規則的建立。妻子與孩子,父親與孩子的感情好才能使家庭關係得到平衡。
第三個關鍵期:孩子的青春期。父親喜歡誘導成年的男孩離家,和他一同冒險,體驗人生。但是現代父親更多扮演了非傳統的角色,潛意識中害怕失去唯一的孩子,怕孩子長大后與他們分離,因而甘願聽憑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內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長,最終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領路人。
案例三:殘暴父親,教育出病態人格的兒子
相信不少孩子都被父母打過,我不知道打孩子的父母是怎麼想的,有的是出於教育孩子的目的,有的是為了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有的就是覺得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本案例講述的是一個小孩從小在成長過程中飽受父親毒打,長大后終於變得殘暴不堪,毆打父親母親,而且好逸惡勞,成為社會毒瘤。
感想:家庭暴力有時候僅僅是一種病態人格的具體表現,它的背後隱藏着更多的是人的道德層面的東西。在物質文明越來越給更多的中國人帶來快樂和享受的今天,越來越嚴重的家庭問題和子女的成長問題成為了許多人揮之不去的煩惱和困惑。傳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收到現代思潮的衝擊與挑戰,家庭中的父母不經意迷失了自我,而這種迷失的結果往往是由孩子來承擔。我們一直在探討怎麼樣才能培養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孩子,說法也許會有許多,但其實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身邊成年人的言傳身教!
主要的責任當然還是在父母身上,有人曾把上千例的青少年犯罪的個案放在一起研究,有確切的數字證明,這上千例的青少年犯罪者當中,至少有90%的孩子在幼年時期曾飽受來自家庭的傷害和打擊。
PS父親的暴力教育帶給孩子的危害
1)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2)迫使孩子說謊。
3)孩子容易產生季度報復心理
4)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
5)使父親逐漸喪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案例四:"戀女情節"的父親,請走出控制女兒的陰影
本案例講述的是一個6歲的女兒跟爸爸的關係過於親密。父親苦戀了八年的女孩嫁作他人婦,而娶了一個父母中意的女孩草率結婚。為了懲罰自己,在有了女兒后便與妻子分居。從而對自己的女兒有一種近乎病態的痴愛。他禁止女兒和媽媽關係太好,跪在女兒面前爬來爬去,讓女兒騎在他脖子上打他屁股,女兒也在父親的寵愛下不知天高地厚,凡是不懂得適可而止。爸爸把女兒當做了人生的唯一,他自私,懦弱,固執,內心空虛卻不敢直視,把自己對人生的失望嫁接到婚姻中,因而把家庭變成了懲罰自己和他人的工具,把女兒塑造出了一個病態的人格!
感悟:誰也不是誰的唯一,即使是父親也註定要和子女分離。就像鳥兒翅膀硬了,就會飛離巢穴,尋找他的快樂。所以爸爸只能是做一個爸爸,在孩子成長的某一個階段成為了他身邊需要的人,對此,更別對你的付出期望太高,世上唯一不能索取回報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別等孩子離開你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身邊什麼都沒有。愛孩子只是爸爸的一種本能,別把它當成全部,如果是這樣,也不一定是個好爸爸。
PS作為父親,你應該怎樣愛孩子才理智?
1)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就是說嚴格要求是出於深切的愛。所以做父親的不應該盲目的被愛支配,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當然,嚴格要求並不意味着對孩子斥責打罵,而是要做到以合理為前提。而且態度應該是耐心的,循循善誘的。
2)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終究是要獨立生活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最基本的生存本領。所以要把孩子應該自己完成的,能夠做到的事情,以及他應該自己,對父母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還給孩子。給孩子獨立面對社會的機會,讓孩子真正意義上成為獨立的人。
案例五:"自私父愛",叛逆的孩子就要和你對着干
父母離異的後遺症之一就是孩子因此缺失了一部分的愛,當父親貼上愛"仇恨"的標籤,這份愛也就失去了溫度。本案例講述的是一個遊手好閒的父親在與妻子離異后想要出人頭地,榮華富貴卻又吃不了苦,不屑於從最底層做起,於是被一個富婆包養。而孩子也被富婆看上,當做自己的孩子寵愛。但是自私的父親擔心富婆會因此喪失對自己的興趣,就視兒子為眼中釘,經常打罵孩子,最後親生母親因為沒錢治病,而導致孩子走上偷竊的道路,最終鋃鐺入獄。
感悟:若不是此書的權威性,我真的不敢相信世上竟然還有這樣的父親。是我少見多怪還是來自這個社會最底層的真實讓我內心有太大的震撼?我一直在思索是什麼原因讓這種父親如此墮落與沉淪!孩子入獄時說的話就是,我不好過,我的父親也別想好過!當父愛貼上自私的標籤,親情也被仇恨畫上了句號。
PS:父親們,請別對孩子進行放棄教育
1)夫妻離異,請不要傷及孩子。
2)再婚時,也別厭惡孩子。
3)請把愛繼續留給孩子,不要讓孩子受到自身的不良影響。
案例六:慾望父親,給了孩子慾望的悲哀
本案例講述的是一位司機父親為了激勵兒子努力學習,經常帶兒子出入工地,給兒子看那些干苦活的人,說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吃苦。於是兒子在父親功利性的教育下開始變得利欲熏心。學習的功利性很強,為了避開高考的檢測,選擇花錢出國學習。最後被中介機構騙錢以至於困在俄羅斯無法回家,最後父親為了防止此事被單位發現失去顏面,狠心不讓兒子回國!
感悟:當父親打着"為了孩子的前途"的旗號,實則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來教育孩子的時候,毋庸置疑,孩子一定會毀在這樣的錯誤模式中,因為,孩子的努力永遠也滿足不了父親不斷攀升的慾望。
PS面子教育的危害
1)過分強化技能的早期訓練。有些家長讓孩子過早的彈琴,畫畫,數數,認字等,不顧孩子的興趣,天賦和能力。什麼都讓孩子學,什麼時髦學什麼,這種教育上的急功近利有悖於孩子的真正進步。
2)一味要求孩子毛尖顯眼。許多家長認為自己功名無望,就把一切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還總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後於他人,特別注重孩子的名次,分數。為了使孩子出人頭地,家長不惜動用各種獎懲手段,或者物質刺激,或者實行"捆綁",強迫學習。這種勢力教育必然導致孩子求勝心切而難耐挫折。
3)常在別人面前吹噓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長常常過高評價自己的孩子水平,總覺得自己的孩子聰明,甚至有些分明是孩子的缺點,也用欣賞的口吻加以談論。這種錯誤的教育方法,會縱容孩子繼續錯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案例七:功成名就的父親,給了孩子成長的失望
本案例講述的是一個成功人士在兒子成長至12歲時,只見過孩子幾面。每天忙於事業,無暇關注自己的家庭,妻子與自己離異后,孩子就托給保姆餵養。兒子有花不完的錢,卻買不到見爸爸一面。孩子不管跟誰說話就想往誰身上靠,那是一種饑渴感,一種渴望得到溫暖與撫愛的饑渴感!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還能成為給別人溫暖與撫愛的男子漢嗎?
感悟:也許你是一位政壇上的成功人士,每天忙着應對大大小小的應酬和媒體的鎂光燈;也許你有着上億資產,被很多人仰望着。但在孩子面前,你是不是也同樣"功成名就"呢?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愛的澆灌,而不是金錢的堆積。當父愛以金錢作為橋樑來傳遞時,冷漠的親情,已經剝奪了孩子所有被愛的權利。孩子痛苦的內心,作為父親的你,可曾體會……
PS功成名就型的父親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首先,功成名就型父親容易被孩子認同。其次,他們會對孩子祈禱鞭策作用。如果運用得好,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另一方面,功成名就型父親也容易被孩子理想化。孩子會認為父親在事業上是完美的,從而對自己提出更完美的要求。可是由於年齡小,他們很難馬上取得父親那樣的成就,於是容易自我貶低,一種受挫性質便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