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讀後感600字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600字一
在戰國時候,秦國攻打燕國,燕國國王懼怕秦王,就拿燕國太子丹做人質。太子丹想找一個人,用來刺殺秦王。後來,丹找到了一位壯氣吞牛的刺客,名叫荊坷。他讓荊坷交給兩件會使秦王政高興的禮物:一是秦王政一直在緝拿的叛將樊於期的人頭;二是燕國督亢的地圖,假稱要把着塊地送給他。另外,太子丹把浸泡毒藥已久的匕首夾進地圖裡,讓荊軻去刺殺秦王。
到了秦國,荊軻先給秦王政樊於期的人頭,秦王政看后,欣喜若狂。地圖一掀開,一把匕首竟然露了出來!荊軻拉住秦王政的衣袖,拿起匕首秦王刺去。秦王政使勁抵抗,終於把衣袖給扯斷了,繞着大殿跑,他正要拔劍,可是越急越拔不出來。旁邊的太監御醫個個急得呆若木雞,身後的荊軻窮追不捨。有一個御醫急中生智,拿起葯囊向荊軻咂去。秦王政把劍拔出來后,砍掉了荊軻的左腿,再對荊軻連砍八下,荊軻還叫罵不絕。最後侍衛把荊軻砍成了肉泥。
荊軻雖然失敗了,但是他氣壯山河的精神永遠記在了我心中。
再看看我們,都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和荊軻堅韌不拔的精神,差別真是比天與地還大。先在連日本人每周都有"憶苦飯"吃,可我們天天都有吃葷菜,從來都沒有想過窮苦人的生活,我想,荊軻小時候肯定比我們窮很多!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國家。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600字二
在我的眼裡,荊軻是一個愛國志士、勇士與智士。
西諺曰:"叛祖國猶舟人自穴其舟也,可不戒哉。"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一句足以將他的愛國豪情展現出來。在這國難當頭,他的反應不是退縮與投降,而是拋頭顱,灑熱血,願以一死以換國之存。1911年編纂的小學課文,向孩子們這樣講述"愛國":"國以民立,民以國存。無民則國何由成?無國則民何所庇?故國民必愛國。舟行大海中,卒遇風濤,則舉舟之人不問種族,不問職業,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何者?舟為眾人所託命,生死共之也。國者,載民之舟也,國之利害,即民之休戚。"荊軻的確做到了這樣,以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現了他的愛國壯舉。評價他為愛國志士是毫不吝惜的。
孟子曾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荊軻也是這樣的。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勇士。這不僅表現在他毫不畏懼地進入號稱虎狼之國的強秦,更表現在他與秦王的鬥爭上。從他"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一句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常言道:"士可殺不可辱".其怒叱太子,表現出了他剛烈的性格。"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句,頗有些壯舉,但也透着淡淡的感傷。正所謂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易水訣別,表現了荊軻視死如歸的豪邁氣概。所以,他是一名勇士。
有些人認為,荊軻之所以刺不成秦王,是因為他有勇無謀,其實不然。荊軻刺不成秦王,因素是多方面的。為了此次秦國之行有信,使秦可親,他向太子丹提出"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的要求,這是他智的表現之一;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並說服樊將軍自獻其首,此為其智的表現之二;既至秦,厚遺秦王寵臣蒙嘉,此為其智的表現之三;秦武陽色變振恐,荊軻顧笑秦武陽,一句"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更是表現出他的智慧……總之荊軻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俠義之士。
荊軻刺秦王,是反抗強暴的正義行為,他是個名副其實的愛國志士,勇士與智士!我只想給予荊軻八個字——
"生亦輝煌;死亦輝煌!"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600字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俠客荊軻在刺行秦王的路途上吟出來的一首悲壯的詩。
有人說,他是一個超級大傻冒,這平定天下六分的秦王有着百萬的兵馬和數以萬計的土地,身邊還有那麼多的近衛軍保護這一國之君。他荊軻怎麼沒有想到這麼幾點,秦王是他殺得了的嗎?幸好他沒等他的那些朋友,沒讓傷亡更慘重。何不機靈一些,投降秦王,好確保自己的安身?
也有人說,荊軻是一個具有大俠膽識,又渾身充滿正義感的英雄,既然知道刺秦王必死無疑,但為了國家的利益,他毅然走險,走上了刺殺秦王的不歸之路。是一個以國為重的英雄豪傑。
我認為荊軻是一個豪俠,是一個傲視人生,戰勝膽怯的一名英勇戰士,他的勇氣雖然改變不了歷史的現實,但這股英勇無畏的精神激勵着後人,也是這種精神讓許多弱勢群體戰勝了膽怯,恢復了面對生活的勇氣。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我們都需要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是的,人人都需要勇氣。我們需要它來面對一切成功與失敗,我們需要它來面對一切是與非,我們需要它來面對一切一切的事物。
同學們,當你面對一個選擇時,你有勇氣去選擇?去面對嗎?當你上講台在老師同學面前讀一篇演講稿。你有勇氣嗎?當自願競選班幹部時你有勇氣嗎?把你的勇氣拿出來吧!每一件事,當你決定要做時,那已是成功了一半,因為你有勇氣去做它,你很有膽量。古往今來,有多少件事是因為有勇氣才去做的?可能寥寥無幾。小鳥飛過大海,它一定能飛過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