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爺爺已經不在了,不在多年了。而今緬懷叔爺爺,仍不免悲痛淚流,內心感到陳陳壓抑,如無涯的黑色無奈的悲傷!為何老天爺竟然是那般的不公平,命運卻又是無情的蹂躪,將叔爺爺摧殘的心身疲憊,磨難得千瘡百孔,處處受挫,事事碰壁。但叔爺爺就如傲然挺拔的勁松,經受着四季風吹雨打,在人生的道路上踽踽獨行。曾想,那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對抗動亂時代帶來的不幸。除了屈辱,就只能將委冤深埋心底,任由凌辱和折磨,才能熬過命運的不幸。可當叔爺爺呼吸最後一口氧氣,帶着無限的悲痛離開人世,我總覺得叔爺爺這一生不值!
聽父親說,叔爺爺還在襁褓里,曾祖父就離塵去世,盡剩一門孤兒寡母。那時爺爺八歲,是家裡的大哥,也是家裡的男子漢。為了撐起這個不幸的家庭,八歲的爺爺就頂了陽春(就是耕地耙田)。應該說叔爺爺生在這樣一個貧窮不幸的家庭,是不能奢望進學堂念書。然而要強的曾祖母和勤勞的爺爺,硬是將岌岌可危的家庭扛起,並把叔爺爺送進私塾,與周圍十里八村幾個念得書起的孩子一起讀書。
叔爺爺也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深知母親和大哥的艱巨,硬是從牙縫裡省出錢來讓他念書。因此叔爺爺唯一能做的就是專心聽先生講解,刻苦的溫習功課,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母親和長兄為父的大哥。在叔爺爺的心裡,定要用知識改變命運,出人頭地,學而優則仕。誠然叔爺爺從不敢懈怠學業,在私塾里的成績一直保持名列前茅,順理成章的考上了那時新辦的松波中學。
這是天大的喜訊,每個學子都盼望能有這樣的升學機會,就讀洋辦學校,十年寒窗終究沒有白讀!然而曾祖母和爺爺看到錄取通知,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拿什麼去給叔爺爺讀新書?不像在私塾里,每年給先生一擔糧食就可以了。因此曾祖母捏着一紙錄取通知,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她的肩上。雖說曾祖母要強,畢竟她是個女人呀!脆弱的肩膀再也肩負不起這樣的重負!於是曾祖母只得悲痛的含淚跟叔爺爺說:“兒啊,你就別去念什麼新書了,能念十多年的私塾,就知足吧。”說完曾祖母禁不住嚎啕大哭,像是在哭訴着自己的無能,痛恨着家境貧窮,悲哭着丈夫英年早逝,誤了兒子的前程。叔爺爺哪能讓母親悲痛,決然打消了就讀松波中學的念頭,急忙安慰母親說:“娘,您別哭,不讀書就不讀書,有啥子要緊,我有的是力氣,以後就跟大哥務農,好好的孝敬您老人家。”好不容易才把曾祖母勸住,此後叔爺爺也就放棄了學業。
那時,大部分人都不識字。像叔爺爺這樣念了十多年私塾的人是少之又少,稱得上是當地少有的文化人。因此叔爺爺被當地政府委以保長職務。當時曾祖母笑得合不攏嘴,認為兒子終於當官了,以後會芝麻開花節節高。殊不知就是這個保長的頭銜害了叔爺爺一生,甚至差點要了叔爺爺的命。也許這就是叔爺爺在劫難逃,在舊社會,念書就是為了當官。何況叔爺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憑着母親的堅強,大哥的勤勞讓他念了十多年的書,承受了古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了儒學理念。自然有保長的空缺,是求之不得。當然叔爺爺在短短几年保長仕途是相當的敬業,像公僕一樣,殫精竭慮為老百姓辦事。
叔爺爺除了為老百姓辦事外,還為本族做了一件大事,讓同族的人不得不翹起大拇指。那就是給本族蓋了一棟輝煌的祠堂,在其他姓族人前長臉、自豪、爭光,這是多少代人的夢。就是因為本族沒有像樣的祠堂,經常被別族瞧不起。那時本族有名望的人早就想蓋棟祠堂了,無奈族裡沒有富商,大部分是窮得叮噹響的人,哪裡還有閑錢蓋祠堂。叔爺爺憑着不怕吃苦的精神,有着血氣方剛的膽量,以身作則,帶頭苦幹,求錢捐物,東湊西借,硬是將祠堂平地而起。祠堂落成后,在祠堂跑馬樓上整整唱了一個月的社戲,讓周邊人們前來觀望祠堂的壯觀和雄偉。只可惜祠堂在大躍進被無端拆毀了,要不很有可能成為當地的文物。
當國民政府倒台了,凡是國民政府的官吏全都逃離隱匿。雖然叔爺爺沒有做過愧對老百姓的事,但這舊新政權更替,叔爺爺畢竟也是國民政府最低級的官,只能無奈的隨大流逃離,隱匿在一個小縣城。
躲在偏僻小城的叔爺爺,得知了大哥因為他當保長而被抓。在叔爺爺的心裡,大哥就像父親一樣的愛護他,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大哥為他擔當罪名去坐牢,那樣他的良心一生不得安寧。何況他也是貧農,不過就當了幾年的保長,又能有多大的罪?因此叔爺爺不顧後果,心急如焚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當叔爺爺回到家,連家門都未進,就被抓了。
我們那裡沒有地主惡霸,富豪官吏。在新政權更替,總有一些猴急的地方幹部要假造聲勢,掘地三尺的找幾個批鬥對象,彰顯他的土改政績。因此當過保長的叔爺爺,就被他們羅列了一大堆罪狀,成了國民黨殘渣餘孽的替罪羔羊,只能任由政治風波宰割。進牛棚,戴高帽,遊街,批鬥,把叔爺爺折磨得不成人樣。叔爺爺那偉岸的身軀,筆直的脊梁骨,竟然被活生生的打斷。打我記事起,看到叔爺爺背駝駝的,還以為叔爺爺是天生的駝背。哪知竟然是被別有用心的人打彎的!
叔爺爺經受非人的磨難,慘無人道的摧殘。常常被推上批鬥台,面對台上那些主考官一樣的土改幹部,隨時向他發難,拳打腳踢,厲聲謾罵,喊着各種口號打倒!其實叔爺爺也不過是一個小老百姓,與他們一樣是貧農,又有什麼東西值得打倒?如果硬是有的話,那就是當了幾年保長,值得這般的去批鬥,折磨着叔爺爺的肉體!批鬥完了,叔爺爺仍被五花大綁。那時叔爺爺真的崩潰了,真想一死了之,可叔爺爺放不下叔奶奶和唯一的叔叔。就是親人的牽挂一直在心裡支撐,爆發無窮的力量,勝過所有磨難,熬過一次次的批鬥、暴打、侮辱。最終審來審去就是芝麻大點的事,判了幾年刑,送往農場勞改。
在農場勞改的叔爺爺,被管教幹部器重。因為他們知道叔爺爺是貧農,不過就當了幾年的保長,沒啥子大事,所以叔爺爺來了一個切底大翻身。名為犯人,實是跟管教幹部差不多。那時的管教幹部都是窮苦老百姓,沒有幾個人能認得幾個字,而叔爺爺恰恰是念過十多年私塾,有着紮實的文字功底。勞改幹部派給叔爺爺小文員的活,每天為勞改農場的犯人出黑板報,有時也給勞改幹部寫寫發言稿。叔爺爺也很認真負責,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如期的完成了勞改幹部派給的任務,贏得勞改幹部的好評。當叔爺爺刑滿釋放,竟然被勞改幹部破格留用,委任叔爺爺為勞改農場的幹事。真是天降喜事,叔爺爺因禍得福!然而有些事偏就陰差陽錯的不湊巧。在叔爺爺回家探親,大清早上廁所,將茅屎板板踏斷。這時的叔爺爺如驚弓之鳥,覺得茅屎板板活生生的踏斷,兆頭不好,看來共產黨的官也不好當,不如做小老百姓安心。就這樣,叔爺爺放棄了去農場就職,甘願當一個農民。
叔爺爺年少時是一個發奮讀書的學子,放棄學業后又當上了保長,對農活一竅不通。可當叔爺爺回到隊里當農民時,虛心的向老農請教,學習耕地耙田,播種育秧,薅草除蟲,很快就成了一名種莊稼的好手。也許這就是叔爺爺的魄力,敢於面對現實,扛起恥辱,鍛造平凡里那份洒脫,痛苦中尋求快樂,不幸里依然豁達,這就是叔爺爺!
當我慢慢的長大,叔爺爺卻已是古稀之年。而此時的叔爺爺十分樂觀,並無半點悲觀,也無絲毫的頹敗,竟然有着年輕人一樣進發的活力。我親眼看到叔爺爺帶着叔父開闢了一片荒山,栽上了柑橘。在柑橘還未滿園的時候,叔爺爺在柑橘園裡種植西瓜,經叔爺爺和叔父精心鬆土、除草、打葯、摘除多餘的枝幹,西瓜像籃球一樣圓圓地躺在園裡,真惹人喜愛。叔爺爺觸景生情,順便就寫了上聯,下聯當時叔爺爺也對不上,後來終於對上了,可我記不得了,只記得上聯。“歲月深勤,贏得綠葉蔥蔥,不凡能為不凡事。”因為叔父小名叫不凡,而叔爺爺見到滿園綠色,回想開闢荒山的辛苦,就寫上了這樣的一副對聯,只可惜下聯記不起了。
年逾古稀的叔爺爺,走路時經常大聲吟唱唐詩宋詞。李白的《將近酒》“天生我才必有用”,岳飛的《滿江紅》“八千里路雲和月”,蘇東波的《念奴嬌》“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時滔滔。”等等,時常見叔爺爺搖頭晃腦的,興濃的時候還會用手捋着下巴雪白的山羊鬍須。再看叔爺爺,赤銅色的面孔,密布縱橫交錯的皺紋,似叔爺爺人生里一道道坎、一個個溝,而叔爺爺就如流淌的河水,從來就沒有退縮,一直向前,艱難的邁過;高高的顴骨,顯得特有性格,就如壓不倒,吹不跨傲骨,屹立在歲月的長河裡激蕩;光光的頭,跟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一樣。乍眼一看,叔爺爺活脫脫的就像松鶴長壽圖的老壽星。
這時的叔爺爺安於現狀,早已忘記了牛鬼蛇神的批鬥,尋求生活里安逸。像陶淵明一樣忙來把鋤農田,閑來把酒話桑麻,過着悠閑的日子,安度晚年。
叔爺爺從小在舊式學堂里念《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六經六藝》、《四書五經》、《四庫全書》、《二十四史》,等等,還有很多我不知道,也叫不上名來。叔爺爺滿腹經綸,是一個儒家學派的繼承者,但叔爺爺對佛教也頗有了解。在叔爺爺一生里,經受了痛苦的成長,遭受了動亂時代的摧殘,老年開始信佛,相信因果循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佛家箴言。因此叔爺爺老年樂意給過生日、結婚、生兒子、修房子的人寫對聯,增添喜慶;也樂意給有喪事的人家寫輓聯、寫祭文,與和尚一起給死者做水陸道場,超度亡靈,出殯時在靈柩前讀祭文。而叔爺爺讀祭文,有着渾厚的腔調,沉重的悲痛,流露在抑揚頓挫的悼文里,引得送葬的人悲痛至極,眼淚不由得稀里嘩啦的流了一地。
叔爺爺的愛好就是喝酒,經常要喝到盡興,酩酊大醉。尤其是叔爺爺被大家請去寫對聯,在酒席上被大家尊稱抬愛,輪番敬酒。叔爺爺是有敬必喝,似乎千杯不醉,盡興暢懷高興。如陶淵明一樣的嗜酒如命,在叔爺爺的世界里只酒,就是自己一個人在家裡,也要喝到半醉。也許叔爺爺用酒洗刷榮辱,是是非非,坎坎坷坷,含冤受辱,經受政治折磨,全在一笑而過,一口抿恩仇。
叔爺爺用儒家訓,在我們的大家庭里豎起了和睦團結的風氣。在父輩們的眼裡,叔爺爺就是尊長,凡叔爺爺說的話,大家都得聽。因為叔爺爺不會亂說,只要說出的話總是有道理,所以父輩們都遵從叔爺爺講的話,大家和和氣氣相處。很難有爭吵,即便是有爭吵,就會到叔爺爺那裡去。叔爺爺就會耐心給他們調解,跟他們講仁義禮智信,講兄弟悌愛、為兄之道、為弟之道,大家就會冰釋前嫌,握手言和,又是一團和氣。父輩們受叔爺爺的影響,相互幫襯,誰家有事,誰家有難處,都會儘力幫助,能幫多少是多少。平時,誰家有好吃的,都會把兄弟們請來,齊聚一堂,高高興興喝酒話家常。鄰居們都說我們這一家和氣,引得他們羨慕,可他們又做不到。
如今,叔爺爺大家庭和睦的風氣,又傳到了我們這一代,家和萬事興。人生不過就是短短几十年,有緣來到這個世界做兄弟,又何必為了芝麻小事,爭得面紅脖子粗?讓一步,不就過去了,和和氣氣比什麼都強。
當叔爺爺離開人世,在叔爺爺出殯的早上,我站在靈柩前的窗檯旁,悲痛的看着送葬的人們。聽着嗩吶嗚咽的哭泣,就像在訴說叔爺爺一生不幸的命運;和尚阿彌陀佛超度叔爺爺的亡靈,引領着叔爺爺正一步步步入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一定沒有痛苦,不會有在生這樣的疾苦,那裡只有幸福;鑼鼓咚、咚、咚的打擊聲,似乎在急急的催着叔爺爺上路;來送葬的人們噼噼啪啪鞭炮聲和青煙滾滾的悲哀,在弔唁着叔爺爺,他們站在叔爺爺的靈柩前沉痛的鞠躬,默默地悼念叔爺爺。父輩們全都披麻戴孝,當然也包括我們這些孫子們,都全副武裝,頭戴着白雪一樣戴孝布(我們這裡叫拖頭布)。姑姑們和嬸娘們呼天搶地的嚎啕大哭,以悲痛的痛哭送叔爺爺最後一程,從此與叔爺爺就陰陽兩隔,不能相見!
靈柩前有叔爺爺的弟子,沉痛撰寫的輓聯:“年逾八旬,喬松品格,鶴田傳;身歷兩朝,學人本色,晉陽存。”橫批是:“當大事。”在走廊里,有親朋好友送來各種式樣的花圈,靜靜的靠牆擺着,悲痛的悼念叔爺爺。挨着靈柩還有一副輓聯:“鶴田苗株傾淚雨;貫沖一門桃李哭春風。”不知躺在棺槨里的叔爺爺知道嗎?如果知道,我想叔爺爺一定很興慰。興慰他的弟子悲痛的緬懷和無限的哀思,化成了平平仄仄的詞句,追悼叔爺爺的魂魄。可惜叔爺爺無聲無息了!
然而我不相信叔爺爺就撒手人寰了?多麼慈善的老者,我的叔爺爺!不可能就瞬間離我們而去?可是叔爺爺的的確確的走了,耳邊的嗩吶悲鳴,和尚的幽幽梵聲,青燈縈繞,鑼鼓喧天,鞭炮嗚咽,悼念的人影憧憧。陳陳的悲痛襲來,淚水汩汩的流出,模糊了我的雙眼,看不清來送葬的人們。
叔爺爺,您就安心的走吧!孫兒知道您屈辱的一生,也經受了摧殘凌辱的一生,更是悲壯的一生!可您仍是屹立風骨,在飽經風霜的人生道路上巋然不動,扛過動亂的時代,經過遊行批鬥,進過牛棚,坐過監牢,一步步邁過強加的屈辱,用一顆心暖就幸福的心,在生命的長河裡笑看人生過往!
叔爺爺安心!叔爺爺好走!叔爺爺在天堂里幸福!
落筆於201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