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奇神井岡山

奇神井岡山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說井岡山神奇是因為神奇的毛澤東。當我們還沒有到達井岡山,就已經被那些神奇的故事所感動----說1993年底,在韶山舉行的毛主席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那一日,毛主席銅像從南京啟運,車隊經過井岡山時已是傍晚,10輛車卻突然同時熄了火,怎麼也發動不着,司機非常着急,大家就想也許老人家是故地情難忘吧,想看看自己曾經戰鬥生活過的地方,便決定住下明日再行。第二天, 10輛車竟然很順利地發動着了,一路順風到達韶山……還有比這更神的呢!於是,我們的井岡山之旅便充滿了那些神奇的誘惑。

  井岡山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地勢雄偉高大,地形極為複雜。大部分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主峰五指峰海拔1586米,第四套人民幣100元背面印刷的圖案就是這座山峰。井岡山被稱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因為它是第一個我黨領導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國革命農村包圍城市的星星之火就是在井岡山點燃,最終取得了全國的勝利。這裡曾經養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據資料介紹,經歷過井岡山革命鬥爭的共和國元帥有5名、大將3名、上將15名、中將21名、少將12名。有一首每每唱起都讓人心潮澎湃的歌:

  雄偉的井岡山,八一軍旗紅;

  開天闢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從無到有靠誰人?

  偉大的共產黨,偉大的毛澤東!

  井岡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歷史厚重,民風純樸。唐宋時期由山東、河南等地遷徙此地的北方人,稱之為“土籍”;明清時期由廣東、福建等地遷徙此地居住的,稱之為“客籍”。客家人在井岡山落腳生根,逐步形成一個具有獨特的客家方言、客家文化及民族習慣的民俗語系。其獨特的客家建築多為因山就勢、依山傍水,亭閣式樓宇,白牆青瓦、飛檐翹角,非常漂亮。傳說井岡山的來歷就是因為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四面環山,好像住在井裡,還有一條江水從屋前流過,於是他們就稱此地為“井江山”。他們家鄉方言中“江”與“岡”發音相同,外地人都以為這裡叫井岡山。井岡山的“井”字在讀音上也有來歷,那就是“梘”字,本地人讀這幾個字口音也是一樣的。梘與過去引山泉種田有關,山民以剖開的青竹或鑿空的大木導引山中汩汩流出的溪流,跨越溝渠河谷,本地把竹木引水處叫梘,這類似於渡槽,引水灌田,良田佈於山坡山谷。梘在山裡很重要,久而久之則以梘名村名地,梘邊,楊梘,大梘常見於本地山溪水流之處。楊萬里有詩:“溪面只消橫一梘,水從空里過如飛。”井岡山,井江村,大小五井,追其源流,“井”與“梘”相關,名字來源於先民對山林的開發,布梘得溪流,山民安居樂業。井岡山得名其實跟山民農耕習俗分不開的,“梘”在本地與“井”同,文人筆下“井”又與“景”同,從鄉間野老之口到文字記載,歷史演變,妙趣橫生,沒有人理會其中最通俗平常的東西,山名原來與採茶種田有關。

  《莊子》說:“夫有干越之劍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寶之至也。”井岡山在干越之南,又為吳楚相交之地,舊說洣水發源處吳楚雄關古城遺址曾出土過吳越古劍和箭鏃。干越之劍為至高無上的重寶,以之來比喻井岡山是最恰當不過了。1927年9月秋收起義失敗,毛澤東率工農紅軍來到湘贛邊界山林開始武裝割據,建立工農政權。在艱難困苦中發現了它,千古長劍在手,直指長沙、南昌、武漢,回首定奪贛南、福建,之後出師西北長征,井岡山便成了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

  1928年8月,贛湘兩省4個團的敵軍乘紅軍主力不在攻打井岡山。當時山上紅軍只有不足兩個連的兵力苦守黃洋界,子彈所剩無幾,靠石塊禦敵。還有的一門迫擊炮和三發炮彈,可惜前兩發都是啞炮,就在這關鍵時刻,奇迹出現了----第三發炮彈發出后不僅響了,而且正中敵人指揮部。剎時間,黃洋界上歡呼聲、號角聲、鑼鼓聲連成一片。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聲勢嚇壞了,竟誤以為主力紅軍殺上山來,於是連滾帶爬收兵下山。20多天後,毛澤東率領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回到井岡山,興奮地當夜寫下了著名的詩句《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在井岡山所見所聞,處處都充滿神奇----在大井毛澤東舊居後有兩棵大樹,一棵紅豆杉,一棵柞樹。它們象兄弟一樣親密無間,樹皮結着老疤,掛滿蒼苔,論年齡都在百歲以上,枝葉極為茂盛。特別是紅豆杉,針葉鋪展着,象是鳳尾,疏疏落落的,別有一種瀟洒的風情。據說,在戰火硝煙中,這兩棵樹曾經被國民黨燒得半枯,然而它們並未死去,活得雖有些憔悴辛苦,可總硬挺着不肯低頭。解放了,兩棵樹抽出新枝長出新芽,一天比一天茂盛起來,像兩個年輕的壯漢,肩膀抱着肩膀,好不威風神氣。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故地重遊,這兩棵樹彷彿事先得到通知,那柞樹破天荒地開出滿枝紛紛揚揚的如雪似銀的小白花,開得異常熱烈,彷彿也在激動地表達熱切的心情,歡迎遠道而來的貴賓----共和國的締造者。1966年9月,紅衛兵大串聯來到井岡山,紅衛兵們把自己的紅袖標一個個掛在樹枝上,遠遠看去就如同一團熊熊燃燒的紅色火焰。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毛澤東逝世,千山隸立、萬木垂首,兩棵樹也像掉眼淚一樣,拚命落葉子。此時又正是“四人幫”橫行於世,最為猖獗的時候,它們顯現出一片殘敗的景象,幾欲枯竭。當“四人幫”被粉碎以後,它們便又生機重現,鬱鬱蔥蔥……

  井岡山群山連綿,巍峨多姿,林海無際,翠竹蔥蘢。沿山路盤旋而上,山高路窄,彎多坡陡,穿行在群山之間,看流雲涌動,聽溪流潺潺,觀瀑布飛流直下,你不得不嘆服其壯麗多姿。其中以十里杜鵑花著稱的杜鵑山,也是井岡山的一景,那裡一座座奇異山峰,一道道峭壁峽谷,一片片蒼綠松林,展現出“十里杜鵑十里松,十里蒼松十里鵑”的獨特魅力。也是當年軍事根據地的五大哨口之一,文革時期那部著名的樣板戲《杜鵑山》講述的就是那裡曾經發生過的驚心動魄的歷史片段。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

  毛澤東在《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的詩句里,將自己“三十八年彈指一揮間”的感慨之情表露於井岡山險峻而秀美的山水之間。也向我們表明一個樸素平常的道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我們懷着對革命前輩的崇敬之心,遊覽井岡山的山山水水,參觀革命舊址遺迹,在紅米飯里咀嚼歷史,在南瓜湯里回味鬥爭。有意思的是,一哥們無意中坐在一塊寫着“叛徒”的石頭上“小憩”被拍了個正着后才恍然大悟。真的很佩服設計者這樣的別出心裁,讓人們在笑聲中領悟到,那份由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精神瑰寶----井岡山精神:那是從鬥爭中創造新局面的創新氣概;那是艱難奮戰而不潰散的優良作風;那是為主義而犧牲的奉獻精神;那是喚起工農千百萬的精闢論述;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堅定信念。

  那是一個時代的革命。

  201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