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崢嶸中國夢 薪火相傳井岡情
—— 赴井岡山青馬班學習心得
2015年7月21日,我有幸代表我校團學幹部、以學校名義參加了由團省委、省學聯組織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
在革命聖地、紅色搖籃的井岡山,為期三天的培訓讓我感觸頗深,每當聽老師講起革命故事的時候心中莫名的一股力量讓我熱血沸騰,我知道,那是星星之火的革命傳承。
在黃洋界朗誦毛澤東詩詞的經歷,更是讓人心潮澎湃,“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城。”《西江月 井岡山》毛澤東主席在這首詞中生動的描述了1928年8月紅軍在井岡山第二次反圍剿時期的戰鬥情形,充分表達了歷時兩年零四個月革命鬥爭的嚴酷形勢和軍民一心的鬥爭決心,形象刻畫了我廣大紅軍指戰員和廣大人民群眾在艱難困苦中堅韌、樂觀的革命精神,抒發了堅信革命必勝的理念情懷。過去的是80年的歷時腳步,不變的是世代相守的革命精神。黃洋界的隆隆炮聲早已散去,現在的革命聖地每年都會彙集起神州大地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作為共青團員的我們,感同身受,受益良多。
革命是需要與時俱進的,井岡山翻天覆地的巨變讓我吃驚不小。寬敞的馬路,整齊的行道樹,鱗次櫛比的酒店和商鋪,繁華的天街購物區,無一不流露着時代的息,這個革命老區儼然成了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我很猶豫,在這裡還能看到多少原汁原味的革命遺物。不過,後面幾天的參觀學習,逐步讓我減輕了這方面的隱憂,井岡山周邊的歷時遺迹、紅軍故居還是很好的保留了歷史的原貌,即使是後來重建和修復的,也充分地體現了時代和地方的特色。總的來說,老區處處是經典和時尚的完美結合,實現了地方經濟發展建設和永葆革命傳統的有機結合,是革命老區建設的標本範例,對於同樣屬於革命老區的山西,勢必有其可供參考的借鑒意義。
我們在井岡山上待的時間不算太長,去掉理論課的學習時間,只有兩天半的行程。但這短短的兩天半,我們祭掃了井岡山烈士陵園,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拜訪茨坪、茅坪和大小井等多處舊居遺址,考察了三灣的新農村,觀看了井岡山鬥爭全景畫,重攀了紅軍挑糧小道,也領略了井岡山秀麗的自然風光。整個行程非常緊湊,而穿插在行程之中的授課,進一步充實了學習的內容。經過這短短几天的參觀學習,配合帶班老師的細緻講解和黨代表的悉心教授,我得到了一次從身體到心靈全方面的禮。井岡山兩年零四個月的鬥爭史的豐富內容不斷衝擊着我的大腦,無數革命英雄和先烈的動人故事震撼着我的內心,而蘊含在其中的井岡山精神更是感動了我的靈魂。
井岡山的歷史,有太多值得記憶的重大事件。三灣改編,加強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把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基層,大大增強了紅軍的戰鬥力;朱毛會師,舉起了中國革命低潮中一面堅持鬥爭、鮮艷奪目的大旗,給全國民眾樹立了對革命的信仰,為中國革命的復興帶來希望;五破進剿和會剿,充分實踐了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也大大地拓寬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發展空間;“三項紀律、六項注意”的頒布,真正贏得了民心。
井岡山的英雄們,拋頭顱、灑熱血,在井岡山上默默吟唱着一曲悲壯的國際歌。井岡雙雄袁、王二人,迎接紅軍上山,疆場屢建奇功,卻被錯殺於永新;蕭克將軍,為革命不惜改名,還獻出了一家5條鮮活的生命;張子清同志,身為師長,治療腿傷時把組織上分給他食用和洗傷口的鹽全部留下來,分給其他傷員,最後感染去世;范家駒,在井岡山鬥爭最後的日子裡堅持抗爭,最後不幸被捕,視死榮光。先烈們的事迹太多太多,更有那些到現在都找不見他們的骨灰更不知道他們的名字的無名英雄。和平穩定來之不易,我們的努力是對歷史的責任。
井岡山的精神,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敢於勝利的精神。這,正是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最缺乏又急需補充的精神。井岡山精神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中華民族精神在革命鬥爭中的錘鍊和升華,是毛澤東、朱德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鬥爭中培育、形成的偉大革命實踐的理論總結,是由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精神瑰寶,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井岡山精神使我們對什麼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幸福觀有了新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和對社會主義道路的天然選擇。
井岡山的學習經歷,對我個人來說更重要的影響是對學生會工作有了新的審視和對自己的前途有了更明確的打算。所遇到的困難和困惑,現在看來實在是微不足道。革命先烈們面對死亡都可以從容鎮定,我有又什麼可以畏縮的呢?我所要做的不過是堅守工作崗位,端正工作態度,提高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幫助同學、服務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