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每到現在這個時節,在我們那兒,熟菱就飄香了。
我們鄉下,從前種的菱(叫湖(河)菱,都是兩角大菱)可多了。倘你划船出門,除了特別小而淺的河不種之外,所有的水面都種菱。那墨綠色的菱葉鋪滿了水面,非常好看的。有的菱盪由於‘菱秧’種得太密,又因“抽菱苗”(農活名,將密處菱秧拔掉些種到其他白水中去)不到位,以後,那菱葉就會長得擁擠的立起在水面,長的菱會小而少。
菱秧種下去以後,要在菱盪的外圍打上一些樁竹,沿竹拉上草繩,草繩上縛上野茭,如手臂般粗,為的是阻擋船隻闖進去。有的河上,屬交通要道,來往船隻多,便會在樁竹上用鐵絲縛鉸上些帶刺的荊棘,也有塗上柏油的,以防樁竹被偷、被弄斷或船隻進入盪內。
待菱秧長到差不多布滿盪面時,一些河底較貧瘠的盪,就得用船捻了河泥去“搭”(將稀薄河泥均勻地舀在菱葉上,一些爛泥沉下水去,便附着在菱苗極發達的根上)。俗稱“搭河泥”,也有拋草木灰的,為的是給菱苗施肥,使之長得茂盛。肥沃的菱盪便不用“搭河泥”了,因為,若菱苗長得太過茂盛,是會影響產量的。
俗話說,七月菱花鋪水面。農曆七月,菱秧便開花了。菱花,很小,大都是白色的,但也有黃色和淺紅的,不過很少。稍遠地望去,水面上,碧綠色的菱葉中,夾雜着星星點點的菱花,似乎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一過八月中秋節,菱角漸漸地長大了。此時,便可以去摘些來剝了做炒菱肉當菜吃(起鍋時放點蒜葉),軟糯中帶點兒甜味,其味道極好。倘吃生菱,松、脆、甜,也是很好吃的。曾聽說,有些沒菱的地方,吃菱就像我們這兒吃荔枝,於身體是很有補益的,也不知真假。
寒露之後,菱便逐漸地變老了。我小時侯,每每黃昏,我家總斷不了來串門聊天的鄉親,聊着聊着,有人提議說“燒熟菱吃好勿”,肯定大家都會贊成。立即會有兩三人自告奮勇地划條小划船去附近菱盪摘菱,只須去半個多小時,一鍋菱便有了。拿竹藍下去盛了洗一下,拿上來倒進鍋里,有時鍋底稍放點稻草不放也可,稍放點兒水(不能太多),蓋上高鍋蓋。母親便去灶口燒,最好用“桑刁”(枝)或桑柴燒,一會兒,菱便很快就熟了,稍“悶”一下,盛些倒在八仙桌子中央,大家便剝了吃。最新鮮的熟菱,其味香、糯、甜,似乎簡直無法形容。此時,會喝酒的,就會向母親討要黃酒喝,母親便會拿出來讓他們喝,邊喝邊吃菱邊聊天,那情景恐怕我再也見不到了(當然,是指在我們那兒)。沒牙的老人,便將熟菱剝了殼,其菱肉倒進鍋中,輕火,用鍋鏟把菱肉搗成泥樣,再放入適量的糖、並攪勻,然後用雙手捏搓成一個個圓圓的糰子,就像做米粉"圓子"一樣,再吃,這便是俗稱的"菱團"。熟菱還有“風熟菱”和“醬熟菱”,這裡就不多談了。
如今,老伴也買過幾次`新鮮菱`來燒熟菱吃。也許是菱還不夠新鮮;也許是現在的水質比從前的差些了的緣故罷。總之,好像吃起來總沒從前那樣燒的熟菱好吃。
06.10.19
※作者:秉鏢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