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內外之分,外界事物固然奇妙。若尚不懂分內之事,何言功夫在詩外?
因此,功夫在詩外,已成所有人慣用的作法。
隨歲月的變遷,有一些古人的言論至今未必能實踐於今。
學習固然是好事,但卻在書本之外,怎能忘記自己之本?
自古以來,看盡英雄,雖言爾等學識淵博,若不能先安內,何言“功夫在詩外”?
若有全才之稱,必先加大功夫於內,后取於外者。
縱觀天下英雄,孔明若不通四書五經,何言其通古博今?
孟德胸懷壯志,欲以萬軍之力蕩平四海,其志何大?觀其當年,孟德閉門讀書盡通四書五經,通兵法之道矣!方可著《孟德新節》矣!
司馬遷忍辱負重著《史記》。然其父教其先必懂古人之作,然後盡其時間雲遊四海。方可完成其父之志。宋代蘇軾曾有“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的豪情壯志。其言行使其詩詞流傳千古,千古芳名,可見功夫在詩內的重要性!
我們若想在當今之時代,盡展我們的雄才大略,必須先將自己書本知識弄懂,方可望眼觀世界。
成功必須有一定的規律,“若欲攘外,必先安內”,此語果真不假。若要以他人用“全才”之稱稱你,爾等務必“功夫在詩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