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放牛山歌教學反思

放牛山歌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篇一:放牛山歌教學反思

  本課是五年級音樂第一學期第五課。教學內容為:欣賞陝北民歌《跟上共產黨把革命鬧》、苗族民歌《歌唱美麗的家鄉》,視唱廣東民歌《放牛山歌》。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知道和感受我國民歌的體裁之一山歌的特點。並在聽於唱的音樂活動中接受革命傳統的教育。同時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對一個降號調的識譜、視唱能力。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複習舊知、逐步引入的方法讓學生來理解山歌的特點。首先,複習民歌的另一體裁------號子的特點。再聽賞陝北山歌和苗族山歌,分別介紹了陝北山歌,讓學生知道是由信天游改編的,是陝北人民最喜歡的一種山歌形式。此外,除對“信天游”這一體裁及歌曲的音樂手法作些簡單介紹外,還引導學生去體會歌中所表現的翻身農民對共產黨的愛戴,對革命的擁護之情。苗族山歌則由教師講述,介紹苗家山寨的地貌,說明地理環境與“飛歌”的音樂風格形成的關係。然後,引入到廣東民歌《放牛山歌》,讓學生知道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音樂特色。通過視唱,拍擊節奏,哼唱等方法,使學生能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並初步會唱一個降號調的歌曲。最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放牛山歌》的旋律、節奏比較簡單,但這是學生初次接觸一個降號調的歌曲,因此,我採用輔導——拍擊節奏——視唱——哼唱——齊唱的教學方法來教授歌曲。由於該班學生是村校剛來的學生,自學、視唱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加以教師示範,同時讓學生用優美、親切的聲音來表現紅軍與農村人民的魚水之情。

  整個教學過程採用感知、理解、操作多種手段,以教師示範、引導相互合作,力爭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在理解山歌特點的基礎上,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興趣。

  篇二:放牛山歌教學反思

  我在教授《放牛山歌》時,我遵循了以下幾點:情景想結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主動參與學習:先讓學聲朗讀歌詞,在朗讀的時候最好把這種民歌的風味讀出來了。把不認識的字進行教學。特別是要把方言唱出來。欣賞《小放牛》的時候,先把歌詞抄出來,利用動畫音樂,讓學生跟音樂哼唱。在聆聽器樂《小放牛》,先整體聽全曲,讓學生感受一下,再分段聽,讓其回答問題。最後在復聽一遍。

  二、情景結合:因為這首曲子是民歌,有地方特色。所以我們先複習了第二課的草原,這也是有地方特色的作為這首新曲子的導入。聽完后了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隨着音樂做放牛、趕牛、撿柴的動作。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曲子。在欣賞《小放牛》放動畫給學生看,這樣激發他們對民歌的興趣。

  在次課中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情景導入中讓學生隨音樂做這些動作的時候,應該要做好課件,讓學生先看了,在自己實踐,這樣效果會更好。我應該作為一種遊戲,分組比賽,這樣學生的課堂紀律會更好,所有的學生都會積极參与。在歌曲對比的時候,講的不夠生動,沒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篇三:放牛山歌教學反思

  歌曲《放牛山歌》是三年級《放牧》這一單元所要掌握的歌曲,《放牛山歌》是一首四川兒歌,歌中有許多“那個”“呦喂”等四川本地的語言,所以引導學生唱出山歌那種高亢嘹亮的聲音是本課的重點。在趣味導入這一環節,我從以前學過的《草原上》這首歌曲入手,《草原上》這首歌曲,曲調優美流暢富有歌唱性,歌曲的情緒是甜美地,彷彿一下子使我們置身於遼闊的草原中,緊接着聆聽《放牛山歌》通過這兩首歌的對比聆聽,使學生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放牛山歌》的歡快。通過朗讀歌詞,使學生了解到了“那個”“呦喂”等四川本地的語言引出了本課的主題---四川兒歌《放牛山歌》。在學唱這一環節我基本用的是聽唱法是學生掌握旋律,在這幾個月的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的演唱歌曲的習慣沒有很好的掌握出現喊叫的情況比較多,所以我運用請學生們用母音“LU”來模唱旋律來是學生更好的掌握演唱方式,而且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歌曲旋律。在學生演唱“哥兒呦喂”時引導學生做出到山上喊歌的動作,是學生了解唱到這時聲音要高亢些,表現山歌的高亢豪邁的特點。在“表現歌曲”這一環節中,請學生們根據歌詞的描述和自己對歌曲的理解來用舞蹈動作表現音樂,有的孩子模仿牧童騎牛的動作,有的孩子模仿耕地的動作,孩子們用自己的動作充分表現音樂。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環節設計合理,基本能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孩子們的課堂的紀律不容樂觀,可能是我上課不夠嚴厲所導致的,所以今後應努力做到在保證課堂紀律的同時充分調動孩子們的自我能動性和積極性,做到這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放牛山歌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放牛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