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我們家幾乎沒有買過布。全家人所穿衣服的布料,包括床上鋪的蓋的,基本上都是母親親手放線,並用木製的織布機一梭一梭地織出來的。
至今,我還記得上世紀70年代初期母親紡線織布時的情景。也不知道在多少個寒冷的冬夜,母親在屋中央支起一架紡花車,盤腿坐在一個用玉米包皮擰制而成的墊子上,旁邊地上放置一盞燃着的、黃豆般大小火苗的煤油燈.在灰黃的煤油燈的燈光下,母親開始紡花。她一手捏着用白棉花搓成的棉花捲兒,一手攪着纏着根根棉線的紡花車,不時發出嘰嗡嘰嗡嘰嘰嗡的聲音.有時我從睡夢中一覺醒來,仍能聽到母親的紡線聲。
母親織出來的布全都是白色的,做衣服不能全是白色的。於是,母親就到集上買來深蘭色或黑色的顏料染布,其辦法是,燒一大盆開水,將顏料倒在水裡攪勻,然後將白布放到裡面進行浸泡,大概時間需要七天七夜,再將布撈出來,擰乾水,搭在院子里兩頭扯好的鐵絲上,讓太陽暴晒干,這蘭色或黑色的布料便成了。母親一般是冬天紡花,春天織布。我們家沒有織布機,母親大都是用鄰居家的織布機。後來,姥姥將他們家的織布機送給了母親。據說這架織布機是姥姥出嫁時的陪嫁品,然而,母親沒有用多常時間就不用了,原因是條件慢慢好了,沒有人再紡線、織布了。
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幾乎全是穿着母親親手織布做得衣服過來的。
1983年父親去世后,母親就再也沒有織過布.
母親說,她現在還剩下一條自己親手織布做成的床單,另加上我的大嫂、二嫂過門到我們家時各送給她一條的自織布床單,一共三條,她都放在姐姐家裡保管着。她說過幾年回老家時,姐姐會將這些東西還給她的。2001年5月,我回了一次闊別19年的豫北故鄉。沒想到的是,在弟弟海晟家的院子里,我發現了姥姥送給母親的那架織布機,它完全成了一個爛木頭架子,上面的零部件(大都是木製的)全沒了,且還被撂在屋西“山頭”的牆旮旯里。問小孩子們,小孩子們竟全然不知道這是個啥東西。
母親織布 標籤: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