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親情友情散文>故鄉古迹隨想

故鄉古迹隨想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譽,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這是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站在南京城頭,追憶往昔千年歷史的一種感嘆。不知這位傑出的思想家是否做過預想,他身後的中國千年歷史,依舊進入這麼一個沒有結的循環,依舊朝事如流水,依舊寒煙衰草凝綠。

  2010年7月份,第一次參觀了故鄉的一處古迹,完顏希尹家族墓地,儘管這一古墓已有千年歷史,但是卻少有人知曉。我也是近年來才知到,在故鄉有這麼一處古迹。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在故鄉的荒山密林之中,竟然還埋藏着一位當年叱吒風雲,文韜武略的金朝丞相。墓地位於吉林省舒蘭市境內,距離縣城東南約30公里,一個叫馬路村的地方。站在山腳下向上觀望,5個墓區依山而建東西綿延面向溝川,層次分明氣勢宏偉,就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進行觀察,也是一塊位置極佳的風水寶地。在進入墓地之前,首先映入眼瞼的是通往墓地甬道兩側栩栩如生的石人、石虎、石羊,甬道的盡頭立着一個高約3米的墓碑,再往後就是一號墓區了。由於年代久遠,加之人為破壞絕大部分的墓穴已經凌亂不堪,只有一號墓區也就是完顏希尹的孫子完顏守貞的墓經過簡單修繕,方能顯現當年的壯觀,家族其他成員的墓穴依舊荒蕪在雜草樹叢之中。據墓志銘記載,這一墓地是由當時的金朝大臣完顏守貞而建,這裡共葬有包括完顏希尹父親在內的四代族人,完顏守貞死後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234年金朝滅亡。在金朝119年的短暫歷史當中,完顏希尹家族祖孫三代都為朝中重臣,尤其是完顏希尹不僅能征善戰而且還創造了女真文字,為一個王朝的發展壯大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隨着一個王朝的滅亡,一個家族的命運也隨之改變,此後數百年間墓地被棄於荒山野嶺之間,任其風雨侵蝕、隨意踐踏,成為密林中無人過問的一個荒塚。完顏希尹家族墓地,第一次被發現是在清朝光緒二十年,有人在此發現墓地及碑文隨即上報。作為女真人的後裔,吉林將軍長順得知此事極為重視,命人重新修復墓碑加以保護,並載入吉林通志。在此後二百多年的時間裡,墓地又經歷了日本人的破壞性挖掘和文革時期毀滅性的打砸,變得面目全非。可能是巧合,1979年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風靡全國,當地政府的官員們或許從岳飛傳中有所領悟,這時才開始對墓地有計劃的考古和保護,時至今日才算有了一些當初的模樣,並被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墓地歸來,感慨萬千,一個掘起於白山黑水的游牧民族,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金戈鐵馬橫掃中原,滅掉了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北宋王朝,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佔有一頁篇章。是什麼原因促使一個民族由弱小變為強大,又是何種原因使一個強大的王朝變為弱小直至消亡,一直是史學家和政治家們研究和探討的最重要課題。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還沒有真正找到一個正確答案和有效的解決方案。翻開中國歷史年鑒表,從夏、商、周算起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近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二十一個朝代,有據可查的大小國家近百個,帝王多達千人。每一次政權更迭百姓都會生靈塗炭、屍骨遍野,即使是王朝繁榮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元朝散曲家張養浩,對朝代更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看的最為透徹,在他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是這樣的描述: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唉,歷史就是這麼無情,無論諸葛亮如何謀划、李世民如何開明、成吉思汗如何驍勇、他們治理的王朝都沒能跳出興起、繁榮、衰亡的歷史周期律。一代偉人毛澤東, 1945年在延安與民主人士黃炎培有一次長談,在談及這個周期律時堅定地說,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政權一定能夠走出這個周期律,為此他和一代人整整奮鬥了一生,把一個積弱貧窮的國家引向了初步繁榮。尤其是黨的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順應歷史潮流,推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個甲子,對於一個人而然可能也就是一生的光陰,對於歷史而然也就是一個瞬間。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過了甲子之年,在其60餘年的成長過程中有過坎坷、有過失敗,但是它沒有停滯,幾代政治家們,始終堅定不移的探索社會前進的方向。儘管未來的道路充滿了許多未知,但是我堅信當今及未來的中國,一定能夠以史為鑒,走出一條讓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富足的道路,為暴力更迭朝代的中國歷史畫上一個歷史性的句號。

  2013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