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苦樂之間

苦樂之間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苦,五味之一。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短暫的人生才顯得格外厚重、韻味十足。樂,七情之一。喜怒哀樂悲驚恐,七情紛呈,花花世界才變得異常美麗,絢爛無比。苦樂,雖然感覺感情都是感,但生活中有人苦中作樂,有人以苦為樂;有人苦苦追求,有人樂道安貧。有時樂不可支,有時苦不堪言;有時苦心積慮,有時樂以忘憂。樂極生悲,苦盡甘來。苦辣酸甜,苦樂年華。苦樂是生命青藤上開出的花,苦樂是人生綠樹上結出的的果。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古老的文字,方正的外形里寄予着美妙的意蘊;神秘的符號,精巧的構思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苦從草,樂屬木;草賴根生,木靠實存。春去秋來,日月如梭。草榮草枯,木生木落。採桑採茶採蓮,摘花摘瓜摘果。衣食住行,“吃”成了人世間第一選擇。吃苦享樂,可誰能真正理解並說清“苦樂”這自然和生活的辯證法。

  明初大家劉伯溫在《苦齋記》中說: “樂與苦 ,相為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為樂,而不知苦之為樂;只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夫膏粱之子,燕坐於華堂之上,口不嘗荼蓼之味,身不歷農畝之勞,寢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輿隸,是人之所謂樂也。一旦運窮福艾,顛沛生於不測,而不知醉醇飫肥之腸,不可以實疏糲,籍柔覆溫之軀,不可以御蓬藋,雖欲效野夫賤隸,跼跳竄伏,偷性命於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樂,為今日之苦也耶?""吾聞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嘗膽興。“劉基精通陰陽,明於事理,其言精妙,令人深思。

  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稱“三蘇 ”中的蘇轍有一篇《黃州快哉亭記》,論及此風快哉:“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快與不快、樂於不樂,不在風,只在遇和心。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其著名的《岳陽樓記》中說:“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這裡的快與憂,不過是樂與苦的不同說法而已,兩人都精闢地道出了苦樂的深刻內涵和相互關係。

  吾本庸人。自從那年有了兒子之後,就患上 了糖尿病。春去秋來,吃藥便成了家常便飯。雖然“良藥苦口利於病”“是非經過不知難”的道理我全然都懂,但畢竟缺少偉人的哲思和方家的情懷,吃藥的苦悶一直縈繞於胸。有時端着茶杯,看着藥片沉思;有時放下書本,望着藥瓶發獃。“葯是什麼?”“人為什麼有了病一定要吃藥?”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葯”過去的寫法“藥”,不就是草字頭下加個樂字嗎?如果草字頭意味着“苦”,那“樂”分明就是樂字嗎?葯看似“苦”其實就是“樂”,葯食本來就同源嗎?想到此我不覺一笑。

  古人云:“性定菜根香。”明代洪應明的修身勸世之書《菜根譚》說得好:“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盡嘗;千江月總是一輪月光,心珠宜當獨朗。”天地之中,山水之間,草木蓊鬱繁茂;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類生息繁衍。菜乃草木一根,人是社會一員。草木之中,伸手便有生存的依靠;苦樂之間,一切全憑用心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