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記憶中的三十年

記憶中的三十年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記憶中的三十年

  在豫東平原大地上,有座不起眼的小城,東臨安徽亳州市,北臨商丘,其寬大胸懷默默孕育着質樸的百萬父老,這就是道教祖庭、老子故里—鹿邑縣。

  我是70年代末出生,三十年來,親眼目睹家鄉的變遷,內心感慨萬千。從我記事已來,從最初的311國道認識開始,當時父親分配到一所鄉中學教書,母親在村小學教學,離外婆家不遠,那時我跟母親住在鄉下外婆家,能跟隨父親到學校食堂頓頓吃上好面饃饃,真是在好不過了,還有就是學校宿舍有電燈,我喜歡對着燈看但很扎眼睛。

  當時我們住在外婆家時沒有通電,只能點着燈光如豆的煤油燈。每個周末父親都會騎自行車回來,第二天下午便匆匆去學校,我便一次次央求父親帶我去學校,來回走的便是311國道,那時的國道並不寬闊,車馬人稀,偶有車輛駛過,在空氣中瀰漫的汽油味道特別好聞,我就坐在父親自行車前樑上,一路上聽父親講故事或讓我數路邊一棵棵高高大大的樹。

  一九八三年父親調動工作來到縣城,我們一家人也跟隨父親進了城,把戶口轉成了“農轉非”,第一次進縣城,什麼都是新鮮的,在學校也算有了一個“家”,記得那天中午,母親置辦好飯菜,請來電工為我們的“家”接通電錶,接上電燈、日光燈,父親專門又去買了吊扇,當電燈發出光芒,電扇呼呼開轉時,可把我給美壞了,因為這是一個美好的盛夏,不用在鑽進悶熱的蚊帳了,也不用拿着扇子扇風了,有電的感覺真好,小城有一個家的感覺真好!

  傍晚看着街道兩旁稀稀散落的電燈,在夜空中格外閃爍,現在想起來感覺自己傻乎乎的,但足已讓我大開了眼界。那時候生活中的老師們並不富裕,家裡有電視的很少,記得學校教辦室有一部14寸黑白電視機,只能收到幾個頻道,一到夏天晚上便搬了出來,小小的熒屏前擠滿了臉,但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歡笑。當時電影院天天開放,我個人認為,能嗑瓜子看着電影是件很愜意的事情。

  一九八六年我上小學三年級,父親跑到鄰縣商丘買了台17英寸“熊貓”黑白電視機,收到頻道也增多了,記的最愛看的就是“西遊記”了,那時候電壓不穩定,還時常停電,看到精彩時停電是多讓人煩惱的事啊!當時還有流傳一句話“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真的讓人憧憬美好未來,心想在生活中真的離不開電了,印象中當時的街道很窄,兩邊接的電線十分像蜘蛛網,南扯到北,北又扯到南,縱橫交錯着。

  過了90年後,生活環境變的越來越美好,路修建了,街道變寬了,樓房蓋的也越來越高了,有了小區,超市、建造了公園,開發了商城,慢慢的縣城在發展,街邊路燈晚上也亮起來,家家也基本都有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我家早已換了彩電,也增添了幾件家用電器。這些已是在記憶深處的點點滴滴,感覺生活一點點在變的美好起來。

  進入電力系統是在1999年,是我退伍回來后的第三年,被分配到縣局鄉鎮的一個供電所,那時候還稱之為“電管站”,正巧又趕上農村電網改造,於是勘察、定位、匯圖、架設、裝表、接電,每天都沒空休息,在部隊我是通訊兵和通訊電杆結下了緣,沒有想到回到地方仍然和電杆那麼親近,唯一不同部隊是黑柏油浸的木杆,現在是水泥桿和鐵塔線桿。我每到一處還不由自主的想瞅瞅電力線路和電線杆,太有感情了。

  現在小城建設的十分漂亮,縣委、縣政府相繼開發了老君台、太清宮,迎賓道、老君廣場等,四通八達的高速路,渦河上小船蕩漾,兩岸風撫垂柳,綠草如甸;到了夜晚燈火輝煌,霓虹燈閃爍,清新秀麗的新鹿邑,勞累了一天的人們走出家門,處處飄蕩着歡歌笑語,散發著自豪的微笑,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座嶄新、熱情豪放的小城。



記憶中的三十年 標籤:雨中的樹 青澀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