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讀《菜根譚》“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不解其意,以為是只要有菜根嚼就滿足了,還聯想起聽來的紅軍長征故事的片段,他們嚼着草根樹皮走過雪山草地,終於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那時還讓母親將菜根煮於湯中,專挑根來吃,說是“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當然,沒上過學的母親更不明其意。
後來我才知道“嚼得菜根”說的是吃苦,菜根的苦味如今還在我的口中回味。老家在湖北巴東農村,日子清貧無比,父母省吃儉用,起早貪黑才勉強供我們姐弟四人讀完了中學,大姐和兩個哥哥終因家境入不敷出而僅是讀完了中學。當時最倔犟的二哥哭鬧着要讀書的情景如今還時常回憶起。我的小學、中學從未穿過一雙像樣的膠鞋,冬天裡,踏雪上學的是母親在油燈下熬跟守夜納的千層底燈芯絨黑布鞋,中學住校,也是靠一個星期一玻璃瓶腌辣椒拌苞谷飯度過來的。
幼時貧窮的我雖然天天嚼着菜根,但終未能做成一件事,與貧窮和愚昧時刻抗爭的我對讀書並不專一,中學時,一心想改變山區貧窮的面貌,初中畢業去了農校,農校里三年在學栽桃種梨的同時狂熱着汪國真的詩、余秋雨的散文,然而,擔糞種地不與我笨拙但又高傲的心境融洽,散文詩歌未能發表幾篇,農校畢業以後,我又回到了父輩的行列里,在雞鳴犬吠的農院里,讀完席慕蓉后,種菜栽樹的時節早已過去了,在青黃不接的日子裡,每天的一日三餐就真正只有嚼菜根了,實在不能再嚼菜根后,我攜筆從戎走進了軍營。
還是要感謝菜根,我很輕鬆地在阿壩高原度過了我作為一個戰士的使命,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士兵;還要感謝汪國真、席慕蓉和余秋雨,我被印成鉛字的很多詩歌、散文幾年裡已經在我的剪貼本上有了一百多頁。
到了成都華陽的那個核心島上,幾年的軍校生活我有明白了“讀得進書,百事可做”的道理。在那個火熱的島上,青春如火的男子漢們雖然迷彩服隨時都能擠下一灘汗水,軍事理論和政治理論指導下的軍事行動真正能氣排山河。在汗水澆灌的島上,我又進一步理解了“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在河心島上灑下了無數的血水和汗水。幾年從來沒流過淚水的漢子們,畢業的那天確幾乎每個人都在橋邊的玉蘭樹下流下了淚水的紀念。
回首走過的歲月,沒有一步不是嚼着菜根過來的。但我仍然要感謝菜根,它讓我明白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沒有菜根,也許我就不能成為一名軍官。
還是政委說得好:吃過饑寒之苦,使人更為堅強;吃過風雨之苦,使人更為堅實;吃過挫折之苦,使人更為堅韌;吃過屈辱之苦,使人更為堅定。苦是一種人生的養份,吃苦是在積累營養。
(此稿發表於1999年8月26日《黔江日報》第三版“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