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時光能夠倒流,70年前的一幕又會在我面前重現。那是一年五月的中午,母親從大西地勞作回來,看到飢餓的我哭得死去活來,流着眼淚為我做了一頓高粱豆面窩窩蘸油潑辣子。我對媽媽充滿感激,一邊吃着,一邊用感恩的眼光看着媽媽,媽媽也用慈愛的眼光看着我。這是我幼年時期恆久難忘的最幸福的一頁,也該是那時辛勞的媽媽最欣慰的時刻了。
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種存儲已久的記憶在最近一次縣區採風中又被喚起,七十年的歲月滄桑瞬間被抹去,我又重新沐浴在一種幸福之中。
這次採風的地方是千陽縣張家塬鎮中心幼兒園。張家塬位於一片旱塬之上,從縣城出發車行半小時,一座綠樹掩映中三層小樓出現在面前,樓前樓后是寬闊的庭院,樹木花草、兒童遊樂設施錯落其間。年輕漂亮的院長夏慧芳親自帶領我們參觀。
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位於庭院東側的一座棚架,那是為剛剛栽植的葡萄藤蔓預設的。遠遠看去,十根圓形鋼筋水泥棚柱上印滿了一朵朵向日葵似的圖案。我們走進細看,原來是幼兒園中一個個兒童的小臉。他們或聚精會神地微笑着,或幸福地默默盼望着,或伸出手指做着鬼臉。他們有一個共同表情,就是都在注視着前方。他們在看什麼?夏園長告訴我們,他們的面前站着的是媽媽,他們在感恩媽媽、思念媽媽、討好媽媽。這是幼兒園老師教育孩子的重要一課。
這座農村幼兒園真是一處快樂的天地。我們依次參觀的美工室、科學探索室、生活區、室外活動區,還有種植區、養殖區等等,向我們展開了一個培養兒童健康成長的全過程。幼兒在這裡學剪貼,學畫各種小動物;知道了我們的地球是圓形的,周圍是無邊無際的宇宙;知道了種子是怎麼發芽的,小兔子是怎樣長大的;知道了酸甜的草莓和可口的西紅柿是怎樣長成的。在這裡,他們一起學釣魚、騎木馬,手拉手地做遊戲,培養了團結互助精神。
這些設施勾起了我無限聯想。我生在豫東的黃泛區,水、旱、黃、湯四大災害像四把枷鎖折磨着貧苦的農民。那個時代給我留下的印記是飢餓、貧窮,什麼科學探索,讀書繪畫,簡直聞所未聞,直到我上學之前甚至連書本也沒有見到過。只有我的曾祖母在哄我睡覺時常說的“快蒙住頭睡覺吧,要不老貓就來了。老貓專吃不睡覺的小孩” 那句話,至今還留在我的耳旁。還在十幾年前,我去農村採訪,看到的情況同我兒時所經歷的情況幾無變化,依然是沒有文化的爺爺奶奶帶着幼小孫子,只要不碰着不摔着就行。看着如今偏僻農村幼兒園這些設施,我心頭湧起了一股暖流,一為自己當年生不逢時而感嘆,同時又為生於今天農村幼兒的幸福而感奮。不禁感慨:這些幼兒園真是一個個鑲嵌在農村廣闊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新一代農村幼兒的幸福樂園啊!在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怎能不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呢!
抬頭看看夏園長,她在用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滔滔不絕地向我們講述着幼兒教育知識。我忽然想起了我當年的媽媽,那時的媽媽也是這樣年輕、這樣漂亮,可她是一天校門也沒有進過的農民,在那個落後的時代,她除了出力流汗勉強供我吃穿之外,還能做些什麼呢。可眼前的夏園長,十年前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后,一直潛心於幼兒教育事業,已經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幼兒教育家了。據介紹,這個收有184個幼兒的幼兒園共有21名員工,其中大部分都具有中級以上的文化水平。就是這些高文化、高素質的新一代幼兒的“媽媽”,承擔著每周從周一到周五幼兒們的生活和教育任務。只有到夜晚和周末,這些幼兒才又回到父母和爺爺奶奶身邊,享受親人的愛撫。
有一篇文章中說:“幼兒教育是龐大的社會教育工程的重中之重,而幼兒教師則在其中起着棟樑的作用”。幼兒教師的文化素養、人格修養、專業素質,決定着一代幼兒的教育質量。從張家塬鎮中心幼兒園的夏園長和她身邊的工作人員身上,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看到了一代新苗正像幼兒園裡那棵高聳的“葵花樹”那樣,在這塊昔日偏僻的旱塬上 茁壯成長。
臨近參觀結束時,我問:“一個幼兒每月的費用怎樣?家長負擔得起嗎?”夏園長笑說:“其實負擔並不重,每月生活費80元,教育費90元,一共170元。”我說:“城裡一個幼兒少說也要上千元,170元能夠嗎?”夏園長說:“農村要比城裡花費低一些,但這些錢也肯定不夠,不足部分由國家補貼啊!”我明白了,這是公辦幼兒園,農村幼教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國家才是農民的靠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