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16年論——說背書與被輸

16年論——說背書與被輸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說起背書這不堪回首的往事,最遠的估計誰都能從小學說起。我也一樣,在我印象中對“背”最推崇備至的老師是我讀四五年級的數學老師(我的姨夫)。他不是教文科的,但對背的理解之深刻,在我受教的所有老師里真是無人能出其右。他對背的理解:“孰能生巧”,像聖經一樣滲透在他的教學理念中。背什麼?公式要背,題目要背!背多少遍呢?少則25遍,多則50遍,錯則100遍(是用筆抄寫)!執行之嚴厲,真是到了令全班都髮指的地步。但即便是這樣我還是沒有領會熟能生巧的精髓,數學成績一直不理想。

  上初中的時候就自由多了(自己給自己自由了)。很多東西都不用背了(要背的沒背),但考前記的一點東西卻能特別熟,用的也特別巧。比如說老師那時候教的創新——“創新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就被我無數次萬能膏藥似的在簡答題里亂貼。這樣巧妙的運用家常便飯後又怎能不熟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朵奇葩,姨夫的“熟能生巧”理論也被我這樣的懶漢實踐出了“巧能生熟”的中國特色應試主義。

  那種考試應急措施應該是我在學習中體會的為數不多的創新吧。上高中了,發現讀書要認真起來,創新就難了。我是學文科的,就如有些理科生恥笑的那樣,學文科就是背奪分。剛開始我挺不服氣的,我覺得文科也不是死的,需要自己動腦筋,不唯書,求得自己的一知半解。那個時候我挺喜歡政治的,我的思想常和試卷的標準答案對質,和歪曲馬列精髓的案例較勁,但每次都被分數無情的鎮壓了。久了,也不得不識趣了,考試的時候也跟着填寫背誦的標準答案了。雖然背的苦但是安全放心,還省了想。在那些歲月里,馬列的精髓是隨標準答案而去了,但關於中國教育中“背”和“孰能生巧”的精髓我倒是領會了不少——在熟能生巧中背離實際,在背離實際中熟能生巧。

  這樣說(或者叫罵)有些人會用二分法來批判我,說我只看到了中國教育的弊端,沒有看到他的好處。是的,面對馬克思認識事物的永恆真理,我無奈但是必須毫不反駁的承認我的認識是錯誤的,片面的。我沒有看到富士康的流水線上正是需要這樣的勞工,他們每天用爛熟於心的,重複,重複再重複組裝着喬布斯的創新,組裝着世界的驚訝:iphone,ipad。組裝着政府源源不斷的稅收和中國血汗的GDP。我沒有看到那些政府官員們每天用爛熟於心,無懈可擊的背稿維穩着多少人掙扎中的憤懣,禁錮着多少人的無知。我沒有看到雖然我們的文學里鮮見什麼現實而我們的老百姓卻活的最最現實(老實)。說白了我沒有看到中國需要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忍才。面對這些人用二分法為無作為製作的遮羞布,我承認我是錯的,錯在我沒這些人無恥。但是面對這樣無恥的正確,我要說我寧願用一錯到底來操他媽的二分法!

  上大學了,除了考證,和臨考突擊,偶爾有幾堂可以曠掉的矛盾美化課,就基本不用背什麼了,所以關注課本以外的東西更多了。從大一開始,印象中,中國和美國就一直都是死對頭,貿易摩擦,人民幣匯率,敘利亞局勢,伊朗問題,好像哪都能看到美國人和我們較勁。所以有許多人在討論為什麼美國人這麼著心中國,延伸開來就開始比較中國和美國了。有的說要趕上美國我們至少要兩百年,有人說一百年,有人說金融危機是個機遇,可能要縮短個四五十年。我不是專家,我不知道要多少年,但我覺得我們和那些發達國家的差距最關鍵在一個永恆的16年,9年義務教育+3年高中教育+4年大學教育的16年。我們認真讀書的孩子在這些年一直在背書。文科背句子,理科背公式。培養了很多考據學者,解題專家。但丟失了民族的靈魂:創造力。大家在熟能生巧的學習中,應變、創新成了套路,不顧實際。

  大家背熟了應變,背走了創意;背禁錮了思維,背束縛了天性;背清了政治路線,背離了是非對錯。背了16年終於背出來了,可是又被現實否定的一乾二淨。大學一畢業,中國人這才真正在現實中邁開思考、創新的第一步(而且這個時候思維已經有些僵化了)!整整比美國這些發達國家晚了16年。我想這16年的差距才是現在中國超越美國的年限這個方程式裡面最重要的恆量。別的都是隨機的自變量。不改變方程去掉這個衡量,我們永遠和他們相差至少16年!

  二分法製作的遮羞布對着我們能遮的住某些人的無作為或者慢作為,但是畢竟不是碉堡,躲在裡面能擋的住敵人的侵襲。中國需要許多不辭辛勞的人們重複,重複再重複,但現在更需要有一部分人起來創造,創造再創造,不然我們永遠都要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做世界的工廠。而這一切都要從教育抓起,美國人幾十年前就用開放的教育文化培養出來了虛懷若谷,求知若愚的天才喬布斯。而我們中國如今的教育還在孰能生巧與巧能生熟的“良性循環”中毀人不倦的培養stayhungry,stayfoolish(直譯為:忍耐飢餓,保持無知)的忍才!如果我們的教育還是這樣背下去的應試教育,我想我們推測的任何一個趕超美國的時間都是我們在背書中被輸給美國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