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圖書讀後感獲獎徵文
以德倡廉,以法保廉
——讀《新加坡治貪為什麼能》有感
趙鳳平
彷彿每隔那麼三幾天,就聽到有官員因貪污而落馬的消息,看到這麼多官員貪污,我的心中總會冒出一連串的問號:他們為什麼要貪?為什麼能貪?為什麼敢貪……
一天,在單位整理廉潔類圖書時,我見到了一本名為《新加坡治貪為什麼能》的書,見到書名這麼吸引人,我將它借回家,我希望看完它能解決我心中關於官員貪污的疑問。
從《新加坡治貪為什麼能》一書中,我知道新加坡連續16年進入國際透明廉潔排行榜的前十名,2010年更是和丹麥、新西蘭並列世界第一。新加坡的本國民眾對自己政府的廉潔狀況也給予相當高的評價,9成以上的民眾認為本地的貪污問題受到很好的控制。不過,行動黨於1959年登台執政之前的新加坡,也是貪污盛行。有人曾說過,賄賂是華人社會的文化,是華裔種族的天性,那同樣是華人為主的新加坡,為什麼1959年之後就能治貪了呢?《新加坡治貪為什麼能》一書給了我答案——
書中說,新加坡能夠年復一年地在最不貪污國家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那應歸功與多年前總理李光耀在新加坡所奠下的道德基礎。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政府在中學開設了“儒家倫理”課程,並為此編寫了也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本名為《儒家倫理》的教材,他們的李總理認為,新加坡要廉潔清明,要成功,就必須擁有一批具有良好品行,人格高尚的人才來當政,而李光耀本身就是一個生活簡樸、公私分明、以身作則的正人君子,在一個比水還清的人的管治下,新加坡官員極少貪污舞弊。這正如孔子說的那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其實,品格與為官清廉是有直接關係的,歷史上的清官,比如包拯、海瑞,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清官,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接受嚴格的道德教育。
這正如書的作者所說,以德倡廉,使人不想貪,從作者的這句話中,我想到了另一句話,助人為快樂之本,我猜:貪官貪污的心理無非是想得到更多的金錢,讓金錢換來更多的幸福快樂,但幸福快樂能用錢買來嗎?天天吃喝、夜夜笙歌就很幸福快樂嗎?那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換個角度去想,能為國為民服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我們新時代的清官焦裕祿、孔繁深、任長霞等,他們一生安貧樂道、勤於職守,廉潔自律,將自己的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人民,他們覺得那是非常充實和有意義的,他們覺得自己活得也是幸福和快樂的,這樣的清官,人民會永遠懷念和歌頌他們。
新加坡能治貪,政府官員不能貪、不敢貪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以法保廉。新加坡政府有雷厲風行的廉潔政策、義無反顧的重罰制度,新加坡民眾清楚政府反貪的立場,他們勇於舉報貪污,在這樣一個政府不容貪污,民眾痛恨貪污的社會,貪污又怎能橫行呢?
新加坡政府是如何重罰貪污的,書中舉了些例子,比如交通違規,塞20、50元錢到交警手中就算行賄,要坐兩三個星期的監,如果是政府公職人員,喝人一杯咖啡就有可能坐牢,一旦坐牢一天,就會失去工作和所有的養老金。曾經,有一事務局局長因為犯貪污罪,雖然象徵性地坐牢一天和罰款17000元,但由此附帶而來的政治,經濟、名譽上的窘境,令那局長維持生活也成問題。試問,在這樣一個對貪污零容忍的社會,有誰敢貪呢?
看完整本書,我終於明白到:新加坡之所以能治貪,是領導層的決心,是法律的嚴懲,是民眾的素質。當然,新加坡國家小,官員少,相對來說治貪比較容易,而我們國家大,官員多,林子大了,就什麼鳥都有,因此我們國家治貪就不是那麼的容易,但我們的政府是有決心治貪的,看那麼多貪官落馬,我們就知道了。貪,本是人性的劣根,要想我們國家以後少些貪官,那就要像新加坡那樣,將道德教育切切實實落實到課堂上,讓我們的國民從小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因為德對一個人、一個國家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只有國民的道德水平提高了,社會風氣才會好,社會風氣好,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的不平事,社會上事事公平透明,那貪污舞弊之事就會減少,貪官也會減少。如果我們像新加坡一樣讓“以德倡廉”的反貪意識從中小學課堂開始,那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新一代的政府官員就會都是為國為民的清官,我們的國家也將會更加的繁榮昌盛。
廉潔圖書讀後感獲獎徵文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