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認真研究《語文課程標準》,努力貫徹縣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意見和學校教研工作計劃,結合本組科研課題“小學生語文學習方式變革”的研究課題,進一步深入和落實教研工作。
一、繞學校中心工作,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
1.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不上無準備之課,按時上課,不遲到,努力優化教學過程。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2.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學生課外生活,要合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不缺不差,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3.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德育滲透,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做到導之以行,示之以范,言傳身教。
二、加強教科研工作,以研促教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內涵,掌握新課改對學生和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認識到課改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把握課堂教學的內涵,努力提高課程實施水平。通過各種形式的探討交流、課堂聽課等方法,深入理解素質教育的觀念,創新教育的觀念,進一步掌握新課程的理念。學會進行教與學的行為分析,逐步形成理論思維的氣質以及敏銳捕捉教育問題,透過想象看本質的洞察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學定教”、隨機處理教學問題,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得到升華,實踐新課程的適應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2、通過比較,研究新老教材的變化,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要讓全組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積極開展實踐,探索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法和學法。
3、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開展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評價改革的實踐與研究。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要注重學習能力的評價;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注重面向學生現在和未來的評價;注重對認知領域和情意領域的綜合評價。繼續開展成長記錄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評價,促進評價的內化。
4、以課程為抓手開展課題活動,以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為主課題,創設合適的外部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為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獨特而富有個性地學習。
5、參加學校的各項教研活動。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教師每周有一次教學反思記錄,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向學校提供一個典型個案,骨幹教師每學期上一節校級研討課,其他教師上一節年級教研組研討課,每學期完成一篇有價值的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
6、加強集體研討。每周2小時的學科教研組活動做到有專題、有記錄、有實效,推行行動研究、問題會診、案例分析、實踐反思、觀摩討論、講我的教育教學故事等科學有效的方法;繼續強化“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教后反思”的教研風氣;積極倡導即時交流、即時研討和即時反思。
具體工作:
三月份
1、制定教研工作計劃
2、程瑛老師參加首屆全國青年教師作文教學交流研討活動。
3、參加縣小學中青年教師(35周歲以下)語文(閱讀)、數學課堂教學大賽活動;
4、課題研討課(金長娟、程瑛老師上課)。
四月份
1、課題研討課(錢明珠、胡海華老師上課)。
2、積极參加學校組織送教下鄉活動。
3、參加學校電教課開放周活動。
4、期中考試。
五月份
1、交流自己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的體會。
2、參加學校召開課改教師座談會,探討學生成長記錄袋的管理和改
進工作。
六月份
1、期末考試(考查)及數據統計、分析;
2、課題階段性評估(論文、課例彙編)。
3、做好各種材料的匯總、課題研究數字的統計分析等工作,完成語
文課題組學年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