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定住了。
在梧桐樹的淡淡清香中,我隨着《晉江經濟報》的三名大記者與“建發國旅(晉江市分社)”的兩名導遊及十九名小記者來到了泉州市鯉城區。由鯉城區文體旅遊新聞出版局、鯉城區創意辦、鯉城區教育局和晉江經濟報聯合主辦的“古韻鯉城·文化之旅”小小文化宣傳員活動,終於拉開了帷幕。
綠影蜈蚣激水清
來過開元寺好幾次了,卻未曾發現,在要登上那“百柱殿”的石階上,竟刻有一條綠影蜈蚣。
導遊哥哥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瓶礦泉水,擰開了瓶蓋,淋在石階上。隨即,一條綠影蜈蚣就赫然展現在我們眼前。
“這條‘蜈蚣’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為了保佑兒子出海平安,而刻上去的……”導遊哥哥的介紹在耳畔奏響。
微涼夏風中,是鄭芝龍對兒子深深的關愛在飄揚,“刻蜈蚣,保平安”的悠揚歷史在空氣中瀰漫著芬芳,把古時候閩南人對兒女蘊滿關愛的精神,一展無遺。
青騰煙火福蘊長
踏進天后宮,一落一落的雕文漆木、青龍石柱,線條是那番柔美,給予人們一場視覺盛宴——威嚴壯觀,富麗堂皇,一種閩南專屬的獨特風韻。
信眾們“一跪二拜三祈禱”的虔誠模樣映入眼帘——雙手合十,膝蓋成90°直角,跪在鋪墊上,嘴裡喃喃自語,輕輕地把頭往下叩。淡淡的節奏感在殿宇里繞柱而漫。青紫色的煙火騰空直上,繚亂在夏日靜謐的涼風中。
歷史的塵埃席捲而來,彷彿在這一剎那,林默娘為人消災防病,是要搶救陷入瘟疫漩渦鄉民的畫面又在眼前重演;彷彿在這一瞬間,林默娘為救遭遇海上風暴的父親而自己卻不幸遇難,羽化升天的悲壯場面正在眼前放映;彷彿在這一倏間,莆田漁民們含淚築起天后宮的場景被按了倒帶……
漸漸地,煙霧溢氳出了正殿,翱翔在紫霄,不止是香旺煙火,還有,綿長福韻。
後來我們還去了德濟門遺址、李贄故居、源和堂1916創意產業園。
踩在德濟門遺址殘存的長方形石條上,清脆響亮的聲音,把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古城門被大夥摧毀的慘狀擺在我的眼前甩着荊棘抽打我的心,一鞭又一鞭……
欲踏上大巴的那一剎那,突然有一股不舍在心窩膨脹。
這,是一次與歷史對話的芬香旅程!
福建泉州晉江市安海中心小學五年級:尤蓓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