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美的體現,所有理解藝術的人才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我上幼兒園時,便被姥爺利用“提高一下藝術水平”的理由,送進了少年宮學了一星期的舞蹈和繪畫,可我就是不好好學,還在心裡永久的埋下了“學藝術就是浪費時間”這句怨言。不過終歸繪畫、泥塑、摺紙什麼的比整天做計算,整天看電視有趣。我又對這些技術有了新的看法。
直至一年級,一個周六,媽媽便帶我去和親戚朋友吃飯,那個飯店叫一九二八(化名),這一點我記得很清楚。車停在飯店周圍的停車場,只見門前兩個石獅子,一塊大竹匾上有着四個金燦燦的大字——一九二八(化名)。
下了車,我的眼睛很不自覺地瞄了瞄這樓的設計,又用細不可聞的聲音說了句:“呵,又是一個‘高檔’的‘酒店’。”媽媽領着我跟着“隊伍”走了進去。首先是一尊財神爺,然後是一塊賞魚池,又來了一處紀念攤。這裡的過道很寬敞,不過有三條過道的餐廳確實很稀有。
總算是進了大廳,落了座,點了菜。一切就緒,忽然,我的眼睛落在了大廳的一處——戲台。小茶(在這裡認識的一個小女孩)拉了拉我的衣服,用嬌小的聲音問我:“看什麼呢?”我沒回答,只是和媽媽請示了一下,便拉着她跑了過去。
我們剛過去,就聞到了一陣沁人心脾的香氣,這香氣吸引着我們,我們面面相覷,自知抵不住誘惑,便跑了過去。
那是一個面人攤,此時一個滿面慈祥的老人抬頭看看我們,問:“想學嗎?不收費。”我的眼中閃閃發亮,沒錯,就是這些做工精巧的面人散發出的玫瑰香氣,就在我猶豫不定時,後面傳來媽媽的聲音:“想玩就玩吧,一會兒吃飯我再叫你們。”我們欣喜若狂,從此便“拜”老人為“師”。
我們興奮了半天,終於在老人的提醒下想到自己是來“學習”的。
要求不高,只是試試團球。我們面面相覷,笑了笑,便拿起一塊白色的“橡皮泥”揉起來。“哎呀,揉不好!”“太軟了!”“剛揉好,又……變形了。”我們倆一驚一乍,聲音抑揚頓挫,老人卻笑而不語,隨便我們擺弄他的“橡皮泥”。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倆把手都揉“軟”了,才把那個“橡皮泥”揉好。“咳咳,然後是更難的。”“說吧!”“在上面做點花紋”我倆又領了新任務,心裡興奮得很,畢竟已經“掌握”了點技巧,心裡有底。於是,我們在挑“橡皮泥”時下了功夫。“這個硬點!”“這個好!呃,不對,這個!”我倆挑了一塊較為滿意的,卻看到老人看着我倆有趣的舉動繼續笑而不語。
我們又誤入歧途了,自以為“橡皮泥”硬點就好了,我們的手又忙不過來了,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老人,老人把煙頭丟掉,開始做示範。
只見老人的手很流利地擺弄着,左一下右一下,上一下下一下,邊邊角角捏一遍,一個玫瑰花出現在眼前,老人拿出亮粉,很流利的撒上了,又隨手一晃,一瓶特製“香水”又出現在眼前。很快,一朵“金粉藍玫瑰”便誕生了。老人低笑了一聲,手來回擺弄着“橡皮泥”,又一朵玫瑰出現了。
我們目瞪口呆,老人卻笑了一下,意味深長地說:“小姑娘,不要瞧不起藝術,藝術才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課程,藝術才是最美好的享受,藝術才最需要動腦筋了,呵呵……”遠處,傳來媽媽的呼喚:“該吃飯去了,小茶也該回去咯!”
臨別時,那兩朵玫瑰早已風乾,老人把它們當做臨別的禮物送給了我們,我們恍然大悟,用感激的語氣對老人說:“下次我們還會來!”“呵呵……”來人又放開了那張慈祥的臉。遠處,我們看見了老人拿起我們的“半成品”,往那個僵硬的乳白色球和做着一半的黑色“橡皮泥“上噴了點水,又利落地完成了兩個小娃娃。
事隔六年,事情還在腦中徘徊,那朵“金粉藍玫瑰”也未“枯萎”。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藝術的目的不是要去表現事物的外貌,而是要去表現事物的內在意義。”那次學做面人便是一次耐人尋味的藝術體驗,而對於真正的藝術,也許就連藝術大師都是一個初學者。
六年級:口是心非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