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的一個契機,我報了小常老師的免費體驗課程。
在這之前,我曾經從很多個渠道了解過她,而且都是我很喜歡且欣賞的一些公號作者推薦的,而想想她的課真的火了好多年了。
為期半個月的體驗課,我學得並不算認真,但還是挺有感觸的,所以即使正式的課程價格真的遠超出我的預算,我還是報名了。
我想着通過學習,能有所改變,而如果只是一昧地空想,沒有行動,那隻能是一直的原地踏步。
課程開啟的時候,我剛才又接了一份兼職,可以說前幾天是有點兒焦頭爛額的。
不僅僅是因為兼職也需要一段適應區,同時我也沒想到課程中學習力度那麼大,有點深奧,如果沒有沉心學習並不可能全部去消化。
即使是這樣,前幾天的課程還勉強地跟上,但後來我發現班級有些同學已經在跨級學習,總是提一些超前的還沒有學過的知識,又或者把學過的知識總是能提到一些自己根本就沒思考過的問題,無形中就造就了一種焦慮的氣氛,覺得自己好像白學了。與此同時,那些課後材料越來越多,幾乎你得把一整天的大部分時間花費在上面,同時也要深度理解思考才能可能真正地明白。
就在這個節骨眼,老師又推出了新課程。那一瞬間真的有點兒反感,原因之一是這課程又是飢餓營銷模式,有特殊的優惠但只限於一周的時間考慮。價格於我來說還是有挑戰的,於是即使看到很多同學已經報名了,我還在思忖。
我在想,自己報課的初衷,如果連現在的基礎都沒有打牢,就為了一點兒優惠,如果仍是一時興起去報名,又沒有足夠地時間去學習消化,那報下來真的有意義嗎?
有時候,學到真知識才是最最關鍵的,不能只是流於形式。